
我在读完《未来简史》之后就陷入了对未来的焦虑之中。这种焦虑于我而言最大的意义是推动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和改变。智能时代的迫近,让我对安稳的生活产生了恐慌感,因为静止意味着被时代以最快的速度抛弃。而追赶时代如今已经不再是一件在智人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人类的大脑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机器学习的速度,这让我有种无力感,甚至在心里暗暗生成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无用论”。后来有一天我跟我妈聊到这个话题,她说,你为什么总要考虑未来呢?等到人工智能代替人类的时候,这个地球上已经没有你了。你的学习发展,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而不是应对未来的世界。在那次谈话不久后,我读到了这本《今日简史》。比起《人类简史》回望智人一路进化至今的过去,《未来简史》展望人类科学和智能发展的远景,《今日简史》则是完全立足当下,放眼可预见的未来。在这本书的开头,作者说我们应该做的“第一步是缓和对末日预言的反应,从恐慌转为困惑。恐慌其实是一种傲慢,是自以为完全知道世界正在走向毁灭;困惑则是比较谦逊的态度,也就能看得比较清楚。”这段话就像是专门写给我的。在说服自己放弃对未来虚无的焦虑和恐慌之后,“当下”变成唯一值得关注的焦点。这个焦点给人以现实的力量,而这一核心思想也贯穿全书,从分析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到内观体验、探索心智,无一不在强调关注当下的状态。我们今天的世界处在一个大的时代转折点上。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在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智能时代迈进,而人类的政治、宗教、道德、文化体系,似乎比起采集、狩猎、农耕时代没有太大的进步。这种巨大的反差撕开人类社会一派祥和的表象,露出危机重重的暗涌。人类要怎么度过这些危机?要怎么在智能时代真正到来之前,突破对“故事”的盲信,真正认识自己,掌控自己的心智?这本书其实没有给出答案。它告诉我们要不断改变,要改变教育,并用教育改变我们的下一代。它告诉我们要观察痛苦、探索痛苦的本质,要内观自己,探索心智。它告诉我们的一切都是动态的,只有在进行时、在实际的运作中才有意义。这也是“当下”的意义,是学习和发展的意义。人类的未来没有写好的唯一的静态的答案。而这不确定性,也正是人类创造未来的动力。最后,我也想去学习禅修了。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简史》三部曲,终于全部看完。
只有了解了人类的过去,适当地去展望未来,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在这样大的一个时间跨度中,作者的衔接非常自然,真的忍不住要问,这样一个宏大复杂的世界结构,为何会在一个人的眼界中被一览无余?
过去我认为很简单的事情,现在发现并不如此,放在整个世界的背景下,其背后都有各种各样力量的牵制和推动;曾经无法理解的东西,现在也了解到,可能只是几个简单规则在起作用。
看这三本书之前,我个人对世界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眼光只局限在自己专业的那个小圈子里,虽然有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背景,但这实在不能将我提升到一个可观的高度。这三本书就像是一个星际传送梯,任何专业背景的人都可以乘坐,然后它将带着你不断上升,看到自己自己所专长的领域不断缩成一个点,和其他领域互相连接,形成一幅错综复杂的世界地图。
作者是历史学家出身,文章中总能够看到列举不完的案例。后两本书的信息量也很足,但总觉得有点过度铺垫,读到最后20%才觉得能呼应标题,文章结束,作者也没有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一些解决办法,而是只引发了读者们的思考,将问题留给了大众。
可能正如作者想要传达的那样,未来人类的命运是要由全人类一起改变的。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囫囵吞枣般看完了这本《今日简史》,作者是通过抛出一个个如炸弹般的现实问题引着我兴致勃勃的阅读的。整个阅读过程仿佛自已是由导盲犬牵着走在智能科技不断发展、时不时存在恐怖主义危险、环境问题严重的通往寻找自我认知的道路,最终自己能到达何方,却还是一片茫然。整本书下来,可能是因为女性对时事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不足的缺陷,就个人而言,比较喜欢后半部分,因为后半部分与作者的另两部作品《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的粘合度更高,而且感觉后半部分的内容逻辑性更强,更适合普通人阅读。
喜欢简洁明快的封面设计,喜欢作者骨子里的反传统,喜欢作者引导式的写作方式,喜欢作者最后提出的通过冥想来观照内心和现实的观点……学而时习之,以提高自己阅读、思考、写作、生活的能力。极力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