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从开始读到结尾,内心一直是处于压抑的状态,最痛苦的事情不是肉体上的折磨,而是思想上的压制,通过电幕、新话、修改历史,以及无孔不入的思想警察等等各种手段来监视和钳制人们的思想,消灭爱和欲望,活在这种社会里简直就成了行尸走肉,了无生趣,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栗。
以前看过一些前苏联的历史资料,斯大林时期就有过类似的运动,应该也是书中老大哥的原型。我们也有过类似的时期,值得庆幸的是及时进行了转型,不过有些思想还是有点阴魂不散,需要警惕。
战争就是和平
自由就是奴役
无知就是力量
1984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王小波说,1984对他来说不是预言而是已经成为历史。
这本书几乎是一口气看完,完美的小说。内涵自不必言,即便是艺术性也是非常强烈。但是,书评却不知怎么写。
于是去了豆瓣,那里的书评有2千多篇。大部分人都有同感,表达的也很准确,看了半天之后,我感觉心里没那么堵了,我要说的别人替我说了,这很好,很多话不必说出来,心里明白就好。
我想结尾是很自然的吧,生存是人的本能,自私是天性,没有什么不能牺牲。至于历史,从来就没有记在纸上的真相,就算是现在发生的事,知道的也只是应该知道的那样。
能看到这本书本身就很可疑。是我们自由了?还是我们已经足够纯洁?还是老大哥有新发现?物质丰富是更加有好处的,就像煮青蛙的水,温暖些青蛙更加不愿离开。
1984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这是一部反乌托邦作品。
以前认为这是一个很虚无的结论,反乌托邦的话至少也要用一个乌托邦里面的丑陋与黑暗来反对,可书里好像压根就没写过乌托邦——这是一个充满控制与泯灭欲望的世界。
读完之后其实明白了,它只是写了一个与乌托邦完全相反的世界,如前所述,这个世界充满了控制与泯灭。
这里并没有反对社会主义,它只是描述了一种情况: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繁重而重复的工作;大部分人处于实时的监控之下,思想被控制;毁掉了与父母、夫妻、子女、朋友的关系——物质的匮乏伴随着思想的钳制,所有的一切都让你恐惧,它体现在物质的匮乏上,却并不仅仅是物质。
《1984》并不是描写了一个世界,而是创造了一个世界,与一种思想,这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