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1984读书笔记及摘抄(3)篇

1984
作者:乔治·奥威尔
这是一个战后虚拟的世界,全球分割为3个性质雷同、相互攻伐的极权帝国——大洋国、欧亚国与东亚国。英国伦敦成为大洋国一个行省的首府,成为巨大专制机器中的一部分。人们极度崇拜大洋国首领“老大哥”,孩子自发组成小队,监视告发自己的父母;有异端思想的人随时会悄无声息地失踪;物资极度匮乏,但高级党员的享用却不受限制;已刊发的报道随时会被修改;性欲被严厉压制,因为性和爱是不受意识形态控制的;国家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思想警察神出鬼没,你永远不知道街角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是否就是密探;更要命的是,在你卧室、客厅、路上、电梯……任何地方,都悬挂着监视的铁幕。
1984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1)篇

这本书从开始读到结尾,内心一直是处于压抑的状态,最痛苦的事情不是肉体上的折磨,而是思想上的压制,通过电幕、新话、修改历史,以及无孔不入的思想警察等等各种手段来监视和钳制人们的思想,消灭爱和欲望,活在这种社会里简直就成了行尸走肉,了无生趣,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栗。

以前看过一些前苏联的历史资料,斯大林时期就有过类似的运动,应该也是书中老大哥的原型。我们也有过类似的时期,值得庆幸的是及时进行了转型,不过有些思想还是有点阴魂不散,需要警惕。

战争就是和平 

自由就是奴役 

无知就是力量

1984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

王小波说,1984对他来说不是预言而是已经成为历史。

这本书几乎是一口气看完,完美的小说。内涵自不必言,即便是艺术性也是非常强烈。但是,书评却不知怎么写。

于是去了豆瓣,那里的书评有2千多篇。大部分人都有同感,表达的也很准确,看了半天之后,我感觉心里没那么堵了,我要说的别人替我说了,这很好,很多话不必说出来,心里明白就好。

我想结尾是很自然的吧,生存是人的本能,自私是天性,没有什么不能牺牲。至于历史,从来就没有记在纸上的真相,就算是现在发生的事,知道的也只是应该知道的那样。

能看到这本书本身就很可疑。是我们自由了?还是我们已经足够纯洁?还是老大哥有新发现?物质丰富是更加有好处的,就像煮青蛙的水,温暖些青蛙更加不愿离开。

1984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

这是一部反乌托邦作品。

以前认为这是一个很虚无的结论,反乌托邦的话至少也要用一个乌托邦里面的丑陋与黑暗来反对,可书里好像压根就没写过乌托邦——这是一个充满控制与泯灭欲望的世界。

读完之后其实明白了,它只是写了一个与乌托邦完全相反的世界,如前所述,这个世界充满了控制与泯灭。

这里并没有反对社会主义,它只是描述了一种情况: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繁重而重复的工作;大部分人处于实时的监控之下,思想被控制;毁掉了与父母、夫妻、子女、朋友的关系——物质的匮乏伴随着思想的钳制,所有的一切都让你恐惧,它体现在物质的匮乏上,却并不仅仅是物质。

《1984》并不是描写了一个世界,而是创造了一个世界,与一种思想,这令人叹为观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