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续一周,是枝裕和承包了我感动的泪水。
1.除了命题作文般的主旋律宣传片《奇迹》,《步履不停》《如父如子》《比海更深》以及这部《小偷家族》里,都有一个不被生活待见的家庭主妇,她乐观坚韧有头脑,她以怎么都可以的苟活姿态,承担和温暖着一家老老小小。她们是良多们的妈妈,是琉晴的妈妈,以及这部小说里祥太和树里很想叫妈妈的信代。
2.经常会出现一只承载着思念的蓝色或黄色蝴蝶,活着的人想极了某个已经离世的亲人,它就飞来了。看来,天底下所有阴阳相隔的思念是一样的,想你的时候,眼前所见的就都是你。
3.经常会出现蝉蜕的情景。这一部里,树里(凛)和祥太看见的蝉蜕现场更是惨烈,被放大镜照着般拖到读者跟前,看着未长大的幼蝉一点点蜕变。如同五岁的树里和十岁的祥太来到这个不欢迎他们的人世,在一场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被迫的成长。
4.是枝裕和的文字,仿佛都没有极大的戏剧化构思,所有的情节仿佛就是还原生活,你别指望某次变故后,主人公或者某个有柔软内心的好人的命运有什么戏剧化的改变,都不会有,就像《曼彻斯特的小镇》里的男主,你揪着心从头看到尾,希望他被感动然后改变自己生活的姿态和立场,但并没有,他一直这样,似乎就要以这种苟活来告诉你人生本就悲凉这个实质。
5.似乎一直在探讨两种羁绊,血缘亲情类的,以及这部小说里因同类命运而走到一起的被称为选择性的羁绊。小说打动我们的总不是他们用智商和能力让自己活得更好,而是用深情和能力让羁绊变得更深,深到比海更深时,某人的放手或者是命运性的终结,让羁绊深到每一次的抬眼,每一次的静默。
小偷家族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到底是整个家族错了还是社会存在问题,这是最后需要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初枝不肯接受拆迁坚守老屋、每年都去前夫儿子家里要“补偿金”但将这部分钱稳妥藏好,亚纪因为妒忌妹妹离家出走,宁可去风俗店也不愿回家,阿治好逸恶劳,还是个杀人犯、惯偷,但热忱、达观,真诚的对待家族中的每个人,信代和阿治一起杀了前夫,工作勤勤恳恳,爱心十足,辛苦维持整个“家”,祥太小小年纪偷窃经验十足,但孤独感十足,也没有学可以上,凛出生即不幸,父亲酗酒,母亲经常虐待她,被“拐骗”走以后融入“家族”,却因为家族的不合法被遣送回家,又重新回到了不幸之中。
除了凛以外,每个人物都不是能用绝对的对与错来评判的,也没法用简单的善与恶来对他们进行定性,总能找到理由来为他们解释和开脱,也总可以找出他们显而易见的缺点来否定他们。
整本书是温情的,温情之下就是若干悖论:让“家族”继续温情的持续下去好还是按照法律给他们安置好?让祥太被收养以后继续和家族保持联系好还是让他们彻底断绝好?让凛回归家庭好还是送去和祥太一起在福利院生活好?这些问题,无法回答。
书中的几个问题其实是整个社会悖论的缩影,希望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伦理变化,能逐步去解决这些问题!
小偷家族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血缘关系的家人,我们无法选择。故事里面的这个家,贫困潦倒、处于社会最底层,成员间并无血缘关系,相处间也没有以“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妹妹”互相称呼,但彼此间的羁绊却胜似真正的亲人。各人都因不同的机缘而留在这里,初枝是儿子渐渐不理会自己,治和信代是无处可去,亚纪是父母偏爱妹妹而离家出走,祥太是被父母遗留在车内而被治救出,最后的有里是被亲生父母虐待,被祥太救走而来到这个家庭的,他们是不幸的。但是遇到这群没有血缘的亲人,享受片刻的家庭温暖,是很幸福的事情。故事注定不会有完美的结局,祥太为掩护妹妹被抓,终是将掩盖下的“真相”曝露在大众目光下。为了维持家庭而掩埋奶奶的尸体,被看成是谋财害命,对有里的保护理所当然也认为是“诱拐”。“家”散了,人也散了,但仍彼此思念,这点真挚最是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