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仅这个书名就让我喜欢:孤独是我心里一直有的,清欢是一杯清茶里升起几片翠叶的欢喜。我的生活就是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无人能陪你看日出日落,无人能陪你看花开花谢,因为那些壮阔的风景,那些落寞的心情,它只属于我们自己!
在茫茫的生命大海中,心灵的鱼在其中游来游去,一般人由于水深海阔看不见美好的鱼,或者由于粗心轻忽,鱼就游走了。
夜里散散步,捡拾落下的松果,思念远方的朋友,回想生命中的种种美好,这平淡无奇的生活,自有一种清明、深刻和远大呀!
因为那树、那花、那草、那夜空的明星,不发一言,已万缘具足了。
不知多少秋声。
秋风中寂寥的蝉鸣,有一声没一声,不知多少秋声!满目萧瑟涌上心头!
关于心、关于生命,没有什么是真正的伤害,也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好。雨在下的时候可能觉得自己对茉莉花是有好处的,但盛开的茉莉花可能因为一场微雨凋落了;暴晒的阳光可能觉得自己会伤害秋日的土地,但土地中的种子却因为阳光能青翠地发芽了。爱情的成熟与圆满正是如此,只要不失真心,没有什么可以伤害我们真实的生命。
如果只能许三个愿望:一是成为好作家,写出生命中美好的情景;二是离开小小的故乡,去探访远大的世界;三是找到一位身、心、灵完全相契的伴侣,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每次看到酢浆草花,都渴望寻找到一片四叶草,寻找到幸运草,儿时天真的做法到成年看到一片紫色花海,仍然抑制不住找四叶草的冲动!那些个儿时的愿望希望能成真吧!
花是生前的蝶,蝶是生前的花,它们相约在春天,一起寻访生命的记忆。
花季即花祭,这世间真正惜花惜蝶之人有多少?明白缘生即缘灭的人有多少?
水自竹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
缘生由心缘灭由心!
随心而不随欲,随缘而不强求,接纳生命中的不完美,在闲静中品味细微的幸福!
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读书笔记 第(2)篇林清玄的散文耐人寻味,立意往往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正如他曾说过文章要“向内探索,向外追寻”。他的散文创作通常起源于平常之物,在优化文字语言的同时,意蕴也会得到系统性展现,透露出生命的玄机,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怦然心动的感受。由于受到佛教精神的影响,林清玄的散文往往充满了禅意,体现出一种宗教情怀中的道德观念,展现出佛学慈悲仁爱、普度众生的特点,散发出浓浓的平民情怀及平等意识。本书是林清玄凝结半生智慧的心灵之书,它要献给所有想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修得一颗宁静之心的人。附:林清玄(Lin 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林清玄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去世,享年65岁。“林清玄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把自己的宗教体会和文学相融合,他结合自己的生活用优美的语言谈论佛教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佛教的亲密关系,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佛教美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n
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读书笔记 第(3)篇- 灵魂深度的重要性确实大于皮囊的貌美程度,但是皮囊却横亘在了解灵魂的必经之路上,它可能是拦路虎,也可能是康庄大道的引路人,而《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如此有禅意的书名,无疑是后者。
- 开篇之前对内容未曾有期待的模板,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内容才能与这样的名字相契合呼应,但或许不敢有期待便是最高的期待,以至于导致读完之后有隐隐的莫名失落之感。
- 像是一本自述,娓娓道来林清玄先生自身的经历、自身对生活各项的看法感触,以及自身对或儿时或青年时光的回忆感怀,文字平实无华,还自带画重点功能的把类似“中心思想”的内容用不同字体标注出来。以前在读稻盛和夫的《干法》时也见过这样的排版,那时候觉得作者不必如此,因为通篇内容皆为精华,每字每句都值得全神贯注仔细推敲,字字珠玑,更甚者还会在日记本里做些笔记。但现在觉得《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也不必如此排版,因为所谓的“中心思想”,并没有比其它内容多突出什么。
- 是一本闲时消遣的书籍,静下心来阅读,可引起回忆翻涌的共鸣,任思绪翻飞在过往、当下以及未来,旁若无人的任思想遨游在另一个空间里,如此想来,确实是有点“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的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