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读书笔记(3)篇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作者:李银河
你我皆微尘,如何度一生?李银河暌违六年的最新随笔。李银河退休后隐居乡间海滨六年,专心读书写作,关注点从社会问题转向个体精神生活。收录了她对人生本质、自我存在的价值、交友之道、激情之爱、生活方式、艺术与阅读等问题的思考,呈现了一位女性主义者独立而自由的精神世界。这本心灵笔记宁静而优美,清醒而通透,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脱但不避世的人生视角,呈现了理性和文艺兼具的独到的生命体验。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读书笔记 第(1)篇

一颗流星划过幽暗的夜空,片刻闪耀,短暂绚烂,坠入星河,永归于深海般的岑寂,正如生命的本质。

在这样的深邃和广袤里,人类渺小如峡谷中的小小青冢,静默在岁月长河的深渊里。

人类渴望仰望星空,因为浩瀚天际的遥远神秘和无尽可能;人类也惧怕直视苍穹,因为它衬托出人类存在的有限和生命的短促。

人的一生,最长三万天左右,遥望无垠悠长的宇宙,我们只是其中的一粒微尘;当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一切灰飞烟灭,不叹曾经的绚烂还是平淡;想到无论我们做什么,最终都会化为空无,多么残酷又令人绝望!

我们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

再想一想,在来到世间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世界如常存在,其中并没有我们;我们却偶然地被选择被赋予了生命,来到这尘世驻足流连,像一只自由飞翔的鸟,在世界的枝头短暂停留,这是何等的神奇与幸运!

我们终究是来到过,存在着,还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相对于宇宙星河,个体的存在微不足道,即使知道人生本无意义,我们仍可以在此生此世、此时此地,为自己的存在赋予个性化的意义!

生命这般偶然,如若能接纳它的短与暂脆弱,接受万事成空的宿命,是不是可以更加从容淡定地活着。?满足和珍惜已有的,不强求得不到的,不将就不附庸;轻盈自在,不宠无惊,不慌不忙。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只有时间去爱。爱自己,爱爱人,爱亲人,爱生命,爱万物;追逐灵魂的相契相和,怀揣对美好事物的深情和内心冲动,爱得真实,爱得自由,爱得飞扬。

生命终将逝去,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存在的感动,听从内心的声音,活出真实的自我;让灵魂出窍,心阔开朗,像一根羽毛随风起舞,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亦可偶尔疯狂。

尽情地享受这三万天的时光吧!每天每时,每分每秒,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充满诗意地活着。

唯一可以确信的存在,是心灵之内的东西;惟有爱和美才是心灵的故乡,自由是心灵的归属,幸福是心灵的成就。如此,

生活清澈简单,唯体会平凡和本真;

精神纯粹愉悦,可感受平静和喜乐;

灵魂精致轻盈,亦拥有思想和真知。

愿我们眼有星光,笑容坦荡,手心温暖,心里有梦。

愿我们过尽千帆,觉得人间值得。

如若这样过一生,我们会不会舍不得离开,会不会希望有来生......

王小波说过: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

长河之外,玉宇无尘,苍穹一角,银河泻影;我们抬头凝视浩渺星空,不再惧怕它的深远幽寂,穿越它广袤的尽头,一定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如宇宙中的微尘,我们来过,遇见,静默相视,萦绕嬉戏,留下一道划痕;我们飞去,如一根火柴划亮又熄灭,化作星星,继续闪耀。

一个人的存在,一定有他存在的理由和使命,我们曾经照亮了世间的某个角落,哪怕只是一瞬,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天上总有群星,人间亦似天堂。

若唯有此生,定不负今生;

如若有来生,还愿像今生。

(此文非书评,仅为个人感悟)

2018.12.20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读书笔记 第(2)篇

关键词:生命如诗,节制,极简,性欲,人生而平等,财务自由,独享生命的能力,游戏人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重n有的作品适合每日读些许,就如淋浴,不可一蹴而就,因为身体时常会积垢,需要时不时清洁一下。总体来看,这部作品更像是作者现阶段人生感悟的一些汇总。李银河的基本观点是,人类只是宇宙中一粒微小的尘埃,对于整个宇宙来讲,个人是没有意义的,唯有诗意栖居才对个人有意义,生命的底色是彻底的虚无,接纳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反而可以更安心地去过好当下的生活,存在的本身就是目的,存在最重要的两件事是享有的爱(恋爱)与美(写作,用想象的精彩美化平淡无聊空虚的人生)。长大之后,便早早离家远行,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家庭的依托,也像路边的野草一样野蛮粗糙地活下来,渐渐成长,书中提到了关于人生各个方面的一些观点,综合自己的感悟大概汇总了一下。比如关系的基础是各自的独力支撑,不可过度依赖,也不过于冷漠松懈,爱的感觉首先是自由,其次是本真,再次是温柔;比如一切过于激烈的东西都不能持久,因为它需要大量的能耗,造成极大的破坏。温和的东西才能持久,就像革命与改良,爱情与友情。如果太多地看重占有,那就总会失望,因为世上的万物是无穷无尽的,而人能占有的屈指可数,应当更看重存在,它是每天的活动及其感觉,便不会有太多的失望;比如直取核心的态度便是活个真切,绝不在虚头八脑的事情上浪费生命,而直取核心的人有两大特征,一是物质生活上的极简,一是精神生活上的极丰;比如书中所提到的叔本华摆钟:人的一生在匮乏时的痛苦和富足时的无聊之间摆来摆去,人生的常态是寂静的;比如艺术的最高境界当然是美,而美感只能通过纯粹去获得……n里面大多数观点都蛮赞的,但每个人经历过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如小马过河一般,适合自己的理论才是更好的,整本书的感觉像是与一位心平气和的长者的对话,以上。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读书笔记 第(3)篇

第一次读这位一直存在争议的社会学家性学家的文字。本书对爱分析的尤其通透。适合对爱情一直有着热烈渴望和幻想的女性朋友读。对于书中关于美和爱以及作者对待生活渴望纯粹的哲学思考产生不少共鸣。对关于灵魂与肉身的阐述会有无法苟同之处,比如:关于性取向的问题和信仰的问题。还有没想明白的地方是她是那么爱王小波,认为他们之间的爱是无与伦比的,但是仍旧会和一个变性的同性伴侣同居17年?文中她对爱的阐述是唯美而纯粹的是我所向往的,而现实生活中她的爱在我是不能理解的(这并不是说我反对同性恋)。我更喜欢从文字中看到一个完完全全真实的灵魂,那样的文字每一个都才能是活的。当然读完还是很有收获。但相比之下,更喜欢王小波风格—极有深度的黑色幽默。写到这儿发觉自己真正热爱真正觉得有深度有广度有建树的文学家、艺术家、作家全都是男性。对不起,女人对女人总是那么苛刻。但是我是真爱三毛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