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秩序感是心动的原因
不得不说,看了这本书,会认识到家政学是一门很综合的科学,绝不是爱因斯坦给妻子信中写的“把我的衣物整理妥当”,“我的书桌保持整洁,只能我一人使用”………那么简单,收纳整理的思路必须随着消费升级或降级的趋势进行调整,以符合我们居住星球的自然规律。不管怎么拒绝五行风水等等“封建迷信”的影响,相生相克的阴阳学说总会换一副fashion的模样,比如人类学,比如整理术来提醒你,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过是“混乱和秩序的循环交替”。
自诩热爱生活,对收纳方法只能算略知一二。以为收纳就是找个柜子把东西藏进去,殊不知打开柜子就是各种能量惊人。之后就掉进了断舍离和收集收纳盒两种方法间切换的误区。本书作者说她初中就开始学习整理,为此还自学五行阴阳古籍,她从收纳对象的物理甚至化学特性分析收纳规律,这个角度也是很唯物主义。
书名的“怦然心动”则提醒读者本书的整理收纳方法走的还是“攻心”路线,建议身边围绕让你“心动”的物品,可我并无恋物情结,仅对整理方法“心动”,有种想重启整理房间作业的冲动。希望应用到以下55条笔记:
◆ 前言 通过整理魔法,拥有怦然心动的闪亮未来
>> 整理的基本前提就是“用‘丢弃’的方法来完成整理的第一步”。
>> 如果不丢掉东西,光是把东西收纳好,或是整理到一半,都有可能会遭遇“反弹”
>> 并不是“这个也扔,那个也扔”,而是“有选择地留下发光的东西”,这才是理想生活的开端。
如
>> 珍惜物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珍惜自己的一种表现。
>> 是一辈子都感知不到一件能让自己心动的东西,那才叫可悲呢。如果能给自己的生活以及人生带来一抹新色彩的话,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 整理是面向自己的行为,打扫是面向自然的行为
>> “打扫”和“整理”是一对容易混淆的近义词,但其实这两个词完全是两码事。
>> 整理的对象是物品,而打扫的对象是污垢。整理是通过让东西发挥作用或将其收纳起来使房间变得整洁,打扫则是通过清理污垢、扫除灰尘来使房间变得整洁。
>> 集中整理”是要在短期内把房间一口气收拾干净,该丢掉的东西都丢掉,再把剩余物品都放到适当的收纳场所。
>> 顺便说一句,寺院的修行只能算是打扫,而不是整理。
>> 整理是一种内心的调整,打扫则是一种内心的清理
◆ 不知“心动”为何物,就从靠近心脏的东西开始选择
>> 想要知道自己对哪样东西心动、对哪样东西不心动,最好的诀窍就是把东西进行比较选择。
>> 将让自己心动的东西和其他东西进行对比,才能明白其中的差别在哪里。
◆ “最好是留着”是整理的大忌
“断舍离”的理念在老百姓家里实现还有距离,现在很多都是三代同住,老一辈省俭惯了,什么都不会轻易扔掉的。
>> “最好是留着”,绝对没有这回事。任何东西都是可以被取代的。
对那些正热衷于“集中整理”的人来说,“最好是留着”是绝不能挂在嘴上的大忌,请大家一定要记住。
>> “最好是留着”,绝对没有这回事。任何东西都是可以被取代的。
◆ 整理过程中感觉“看不到终点,受到挫败”怎么办
>> 是把家里的收纳场所一个个写下来,就能让自己冷静下来。
◆ 给凌乱的房间拍照,用“震撼疗法”激励自己努力整理
>> 越是情绪低落,越能激发热情和奋斗的意志。一旦情绪低落到了最低点,整理行动就会很快展开,因为厌倦也是有一个尽头的。
>> 总而言之,要灵活利用这个方法。
>> 当时哭着写下的消沉日记可是绝对不能让别人看到的,一
>> 年之后再看,就会觉得都是些可以一笑置之的事情。
◆ 即使是整理菜鸟也能经历戏剧性的变化
>> 不管是哪一类人,都能成为整理的高手。
但是,要说哪一类人最能在整理水平上发生戏剧性的变化的话,那无疑是整理菜鸟。
哪怕是那些觉得自己不会整理、永远学不会整理的人,一旦变成整理达人,也会变得非常勤快。
◆ 区分材质是做好收纳工作的关键
整理的思路参考了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征,按元素周期表排列。
>> 材质不同,物品散发出来的气息也是不同的。像纸或布这样的材质由植物而来,从未停止过呼吸,一直都在散发温热的气息;塑料是石油提炼出来的,总是像油一样给人一种胸闷的感觉;至于电视机或电线之类的物品,则带有电器特有的味道。
◆ 收纳四原则:折叠、直立、集中、四方形摆放
>> 文具、药类、小包纸巾等可以自行站立的物品,则可以毫不犹豫地把它们立着存放
收纳四原则;折叠、直立、集中、四方形摆放
>> “能叠的都叠起来,能立的都立起来。”一旦你这么做了,物品占的空间就会瞬间缩小,抽屉里的剩余空间也就会变得富足。听我的,准没错。
>> 能叠的都叠起来,能立的都立起来
>> 一旦你这么做了,物品占的空间就会瞬间缩小,抽屉里的剩余空间也就会变得富足。听我的,准没错。
◆ 折叠奇装异服时不要怕,多试几次就好啦
>> 碰到形状特殊的衣服时,首先要深吸一口气,冷静一下,然后,把衣服平摊在地板之类的开阔平面上。
>> 只要记住把袖子的部位折向衣身,以衣身为中心折叠成一个长方形就行。
◆ 图解麻理惠式“特殊衣物折叠法”
>> 不管是折什么式样的衣服,都要以折出一个“整齐的长方形”为目标。
◆ 文胸的收纳习惯:深色在前,浅色在后
>> 收纳在抽屉里的物品,必须由内往外,品质越来越好。这样一来就能够营造出一种“正能量不断地向自己涌来”的感觉。
>> 单买一个藤条箱专门用来收纳文胸,还是比较简单可行的。
◆ 减少家具,让房间更宽敞、更舒适
>> 先确保体积相对较大的物件的摆放位置。
>> 每当我提出“限制越多就越容易把收纳做好”的观念时,许多人就会惊诧。其实,正是由于限制多,才会彻底激活脑细胞,从而做到成功收纳。
◆ 卫生间里需要的是毛巾,而不是内衣
>> “按自己的想法践行收纳,不要考虑行动路线。”这是我的基本收纳哲学之一。
◆ 勤打扫,巧收纳,打造心动卫生间
>> 勤打扫是保持卫生间心动感的不二法门。除了清洁刷和清洁用垃圾箱外,尽可能不在地面上放置其他杂物。
◆ 男性的鞋子放下层,女性的鞋子放上层
>> 玄关脏乱差的人家是不会有一个整洁的房间的,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玄关乍一
>> 玄关堆满鞋子,一片乱糟糟的,这样的环境会让整个家都显得沉闷。
>> 鞋子的收纳方法无非两种:一是把鞋子直接排列在鞋柜里,二是把鞋子装进鞋盒后排列摆放。
>> 收纳的基本法则就是缩小物品体积并利用垂直空间。
◆ 理想的收纳能在家中架起一道彩虹
>> 如果你是这类人,不如干脆把这些工具全部整理到一起,归为“兴趣爱好工具类”
>> 挑选自己的心动物品,然后一边体会物品的内在联系,一边做收纳。可能说法上有些暧昧,但这确实是最自然、最能打造出完美居家环境的方法。对此,我深信不疑。
说到底,所谓的整理,是一种让你家里的环境变得更接近自然状态的作业
◆ 整理厨房时要区分“水”和“火”
>> 我在后来学习阴阳五行学的时候从某些描述中得到了印证,大吃一惊。按照五行学说,厨房水槽下方的空间属“水”,灶台下方的空间则属“火”
◆ 把雪藏的餐具堂堂正正地拿出来使用吧
>> 每天都使用心动餐具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快乐。而且,你试过就会发现,好的餐具在日常使用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摔坏。
◆ 让刀叉、筷子等餐具享受VIP待遇
>> 剩下的就是与自己的身体亲密接触的物品了。总之,像内衣、筷子之类的直接接触身体重要部位的物品,要尽可能地给予“顶级待遇”
◆ “烘焙工具”和“便当用品”的收纳法
>> 每当你打开柜子,一看到窸窣作响的塑料袋,就会下意识地把视线挪开,制作糕点的次数转眼间就减少了。
>> 如果要给它安上一个性别,那一定是女。正因为它们属于心动物品,所以用塑料袋来装是万万不可的。
◆ 囤积的垃圾袋应该折叠起来直立存放在盒子里
>> 在做过这样那样的尝试后很快得到结果,并且随时可以调整,收纳真是集中整理过程中最有趣的游戏了
◆ 就算是十年来一直抗拒整理的人,也能在两天内做好整理
>> 十年来一直抗拒整理的人,只要认真去做,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顺利完成整理,体会到整理魔法带来的戏剧性转变。
可
◆ 丢弃布娃娃时,请务必遮住它们的眼睛
>> 眼神蕴含能量。
所以,如果想要丢弃布娃娃,请务必遮住它们的眼睛。
眼睛一旦被遮上,布娃娃
◆ 整理魔法会让你在整理过程中喜欢上自己
>> 正向的变化很迅速。
这样一来,就能打心底享受自己的人生了。
◆ 为家人的东西而焦虑时,记得要做“太阳”
>> 整理是一种会传染的“病”,如果是强制别人去做,就容易遭到抵触。用《伊索寓言》里的《北风与太阳》来举例的话,建议大家一定要采用“太阳”的策略,不给人压力,只给人温暖,才能让人心悦诚服地接纳你。
>>
◆ 教孩子折衣服,有助于培养他的整理习惯
>> 不要指望家人做整理,而是从自身开始,投入全部心力好好面对所有物品,这是消除焦虑心理的关键
>> 默默埋头苦干,然后看到家里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整洁,不知不觉心情就会变得平静,焦虑感被成就感取代。
◆ 享受整理过程的人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 就是避免挂得过多,占用空间过大。建议使用细衣架。
◆ 被喜欢的物品和人围绕着,每一天都怦然心动
>>
被喜欢的物品和人围绕着,每一天都怦然心动
我的整理课一直在继续,日子久了,叫我“老师”的人越来越多。
很久之前,我就不得不面对家里东西过多的情况。在亲自实践心动判断法整理物品之后,家里的衣柜就再也不会被塞得满满当当,地板上也不再胡乱堆积各种各样的书了。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读书笔记 第(2)篇作为“佛系少年”一枚,日常无欲无求,房间的凌乱程度与聪慧程度成正比,你总能快速从凌乱的房间内准确而快速的找到目标,说明你有整体性思维、控制意识强、记性好、忍耐性好、脾气好。是不是优点满满呢?千万不要产生误解,你想一回家就躺在垃圾堆里吗?你想每次找东西都花上5min吗?
混乱的状态代表了思维的混乱,而整理的含义在于过去与人生的拼接复原。整理是给物品找到家,只要第一次整理好了,其余时间都是物归原处的重复。
不,我不想!
那就整理你的空间吧。选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凝视尘土飞扬的房间,是不是有大干一番的冲动?想象整理一新的空间,自己也会心情愉悦了。
小心步入陷阱,先区分打扫和整理的概念,前者指卫生,后者指物、人、事,通过整理物品打造怦然心动的人生路。如果你认为《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只是教你如何叠衣服的书,那就大错特错了,近藤麻理惠通过不仅教你整理的技巧,还教你通过整理日常用品传递整理生活的心态。
一、令人心动的物品填充温暖的家
对现有状态的尝试和改变,“很多人想做整理,却永远只停留在‘想’的阶段,迟迟不愿行动,这多半是因为‘看起来似乎很累人’。”如果一直等着整理的“哪天”到来,估计是永远不会到来了。
整理的步骤只有两步:一是“选择心动物品”,二是“给物品一个固定位置”。从整理衣物开始,留下令你“心动”的。什么是心动的呢?衣服是最贴近身体的物件,如果不能分辨,就穿上衣服试试吧,内心有所波动就是心动的吧。对于“扔了很可惜,哪天还会穿”的衣服,扔了吧,只是占据空间。书籍、杂件也是一样。
那对于充满回忆的东西呢?纪念品、照片等,承载了或幸福或难忘的记忆,可以留下的,不时拿出来回味,生活也会增添色彩,请记住,还是要物归原处。但对于失去用处的大件,如废弃的自行车等,建议舍弃,毕竟我们要珍惜的是创造这个回忆的人。
二、整理物品,明确喜好
“整理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就是,通过整理,你会喜欢上自己。”
在忙碌中,总是重复忙碌的过程,很难停下来思考。家里混乱的人大都是如此,在忙碌中穷忙,忙中耗费时间。其实,物品的整洁程度更显示你的处事思维。
电影中,二子玉川每次从垃圾堆中出发工作,着装干净整洁,我纳闷她是怎么做到的?直到听她在电话中应对客户的凌乱才知她内心的混乱,做着不喜欢的工作,不相信产品的塑身功效,桌面凌乱,人生也是混沌的,错过了雅人,总是轻易放弃。
明白了整理的含义,将卧室变成心动的家,内心找到自信,更重要的是明确喜好,二子玉川辞职了,加入整理魔术师的行业。
“对现状的觉醒可比‘一无所有’重要多了。要是一辈子都感知不到一件能让自己心动的东西,那才叫可悲呢。如果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色彩的话,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物品如此,人生亦如此。
三、舍弃不必要的执念
日本另一位整理大师也很火,《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她侧重替心灵做减法,整理过去、现在、将来,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迷恋。不同的是,山下英子更强调撇除多余的物欲。
从源头舍弃多余的不必须的执念。在日常购物中,我们都喜欢收藏物品,动漫手办、衣服等。我最深的体会是,一次去商场买长筒靴,结果我买了大衣、毛衣、裙子去配这双鞋子,这也是大多女生们痛的领悟吧。最近才发现,自己的工资不够花销,可我还想理财,犹如天方夜谭啊。
5-10月都不是较好的出游季,将钱省下来吧,投资基金。5月13日,涨了两个月的基金开始下跌,还未回到1、2月份的水平,我必须预备足够的金钱迎接未来的下跌趋势。舍弃不必须的贪念和执着,虽不知未来基金涨跌,但早入手更利于积累经验。告诉自己要加油,虽然我不知自己怎么扯到理财方面的,但这是我近期最大的感触。多谢书籍的同名电影,提醒我要整理自己的日常花销和人生规划。
有些事物的出现只是提醒你人生应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读书笔记 第(3)篇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n第一次被网友催着看的书(这届网友真的很严格。。)n笔记毫无先后逻辑顺序。1整理法也是需要学习的n2.先丢再整理n3.要按类整理不要分地点整理n4.两步。第一步,丢东西。第二步,留下的东西设定位置。5.《丢弃的艺术》n6.大的整理要一次性搞完。小的日常搞搞。7.丢东西前先想想自己梦想的生活方式n8.留下让自己感觉心动感觉幸福的东西n9.先从最容易判断是否丢弃的东西开始n10.一个没什么关系的延伸点:瀑布修行n11.收纳衣服时,要让衣服保持“竖着”的状态。就像排列书籍一样,能看到每本书的书脊。(在多到必须叠衣服不能挂起来或直接丢掉的情况中我应该会选直接丢掉吧)n12.收纳袜子的方法和收纳衣服一样,要竖着排列n13.小件物品。只留下心动的,而不是可能用到的n14.经过整理后,东西不断减少。终于有一天,你突然明白了自己拥有物品的适宜数量。这一难忘的时刻终于瞬间来临,你会清晰地感觉到。那时,只听到头脑里倏地响起了“嗡”的一声,自己突然产生了顿悟之感:“啊,明白了,我只要拥有这些物品就能无忧无虑地生活了!”或者:“只要拥有这些物品,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了!”整个人都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我把这个瞬间称之为“适量的感悟点”。真是不可思议,只要头脑中有了这个感悟点,以后就绝对不会再增加东西,也绝对不会出现反弹的现象。15.各自要有各自独有的收纳空间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