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了将近十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书中所描述的内容,从最初的幽默风趣到后来的深入人心,独自一个人,翻看着这本书,不知不觉中,不知道笑了多少次,哭了多少次。
再去回顾书中感人的情节,眼圈依然会红:翁泉海的每一次挺深而出皆是以中国为先,中医为先。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何为中医,中医乃我国之国粹,可现如今,我们因为自身的偏执使中医中药在走下坡路,因为未深入了解而将其与巫医邪术混为一谈,实在令人惋惜,我们这一代,甚至之后的千千万万代,都需不断努力研习才能悟得中医之奥妙呀;葆秀对翁泉海的深情,视翁泉海的性命高于自己的性命,这份爱之情,几乎无人能敌,她在抗战期间,加入共产党,完成了一项项使命,这份国之情,也令人钦佩,可谓是个热血的人儿;赵闵堂,多么喜欢争风吃醋的一个人,多么看不得翁泉海行事风格的人儿,却往往在翁泉海最困难的时候,最需要他的时候,最后关头挺身而出,时刻以保全中医名声为己任,以保护中国为己任,也可谓一代名医;高小朴,出身为铃医,曾靠坑蒙拐骗赚取银两来照顾病危的老母亲,初期的他顽劣不堪,他桀骜不驯,任谁看他都是一泼皮无赖,但是他拜翁泉海为师,娶翁晓蓉为妻,他谨遵医嘱,潜心习医,他不忘老母亲叮嘱,时刻好好做人,遇事敢挺身而出,亦为一代豪杰;老沙头,偶遇翁泉海,结为兄弟,跟随翁泉海十几余年,帮他解决困难,替他平端祸乱,只为学习翁泉海的处世为人……每一个人物皆有其特点,每一章情节皆令人深思。
这本书不仅告诉了我们有关中医的故事,更让我们明白中医的博大与精深,中医的地位不可撼摇,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去重新认识中医并将其发扬光大!
老中医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这本书不仅蕴含医道还包括人道。贫穷最能考验人的韧性,不因钱施治为大医;富贵最能考验人的耐性,不因穷苦而不治。正如《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老中医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做好人,行善事。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的人去做孬人,干坏事。因为做孬人容易,干坏事获利快。做好人困难,甚至赔上身家性命。翁泉海恰恰就选择了前者,难治的病别人都躲,他迎难而上,因为他心里装着病人;请愿的事情,风险太大甚至有生命危险,他挺身而出,因为他胸中有大爱情怀,中医、中药要发展必有人带头;矿上闹瘟疫,本与他无关,他自掏腰包煎药送药,因为他眼里只有患者和疾病;会长位置空缺,为了同胞免去性命之忧,他毛遂自荐担当重任。他在传承一种精神,舍小家,为大家;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在和岳晓婉和葆秀的感情纠葛中,于情他倾向于岳晓婉,因为晓婉懂他;于理他离不开葆秀,因为葆秀有恩于他更深爱着他,她把翁家上上下下打理的井井有条。最后,他在爱着他的两个女人中间做出了选择,跟葆秀发自肺腑的表白:翁家不能没有你我不能没有你。然而,这一切似乎太晚了,葆秀的心已经不属于翁泉海了。再高明的医生,再有本事的能人,治不了自己的心病,,感情的事情谁对谁错,谁是谁非,自古以来就是难解之题,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才是真正的知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