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仔细看了前半部分后面就一带而过了,儿时的印象和主流思想对水浒是抱着褒奖和尊崇的态度的,毕竟是隶属于四大名著的。但细细品读以后,却感觉有一种上当的意味。
素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说。确实纵然披着替天行道的所谓正义的外衣也无法掩盖其暴戾嗜血的本质,很多事情全然不顾纲常伦理是非曲直只为一时痛快快意恩仇,便可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随意杀伐,或许我们不能用现在的价值观去评判当时的事件,但试问任何一个拥有开化文明的社会怎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并以此为荣,众人赞之。
看他的立论基础是逼上梁山,这是前半部分事件发生的根本矛盾点,丑化政府以此使得所谓好汉的行为合法化。但细细阅读每个人的历程,一般单八将有几个是被政府逼上去的?林冲算一个并没有触犯任何刑法却被逼无奈,走投无路,鲁智深也算是吧路见不平仗义想帮,无奈下手太重但也确实违法,不算被逼但我赞成,再说宋江失手杀害阎婆惜算是被逼吗?题反诗被告算逼吗?试问如果他不被逼应该怎么样,杀了人,造了反跟没事人似的。这个顶多算是逃逸即使有他的合理性但也绝不能被称为被逼的。还有智取生辰纲那几个打着劫富济贫的名义打家劫舍后来被通缉这也叫逼上梁山吗?还有见了宋江就一脸钦佩之情甘愿沦为草寇这也是被逼吗?再有朱仝秦明卢俊义之类被梁山好汉哥哥弄得家破人亡不得不上梁山这也是被逼?哦,当然是被好哥哥逼的。再说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更是无稽之谈,动不动就连杀百姓数百家,一时兴起连砍数人,为了所谓快意恩仇就灭门,上到八十老翁下到几岁孩童一个不留,这就是替天行道。还有很多感觉真是罄竹难书。所以别说什么逼上梁山替天行道这些冠冕堂皇的词汇了,就是一群无恶不作的强盗,如果真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就是内心嗜杀本性和欺软兴趣我到敬你是一条汉子,恶心就在明明这么做了却还要美化自己,着实恶心。
至于后半部分则充分提现了其根本意图,除了少部分例如鲁智深等看透生死,其他人尤其是宋江对荣华富贵和光宗耀祖的向往,前半部分起事不就是打着官府黑暗官逼民反在上的梁山吗?不都是奸臣当道言路不通吗?现在为什么还要替曾经那些所谓逼你上山的朝廷去攻打曾经和一样的方腊呢,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再说征辽,一群草寇之徒很少得到政府资助却能轻松打败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你怎么那么厉害,看来你要多活几年就没岳飞啥事了,呵呵。
综上所述,极不喜欢甚至讨厌水浒传,对施耐庵的价值观不赞同
水浒传读书笔记 第(2)篇以前课本上有一段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节选,看得很是投入。再来阅读一番还是沉醉在这段文字之中,精彩极了。民间的俗话让我带入感受到这事深深刻刻的发生,我像一个旁观者在一遍叫好。加之几段鲁智深的描写都很生动,倒拔垂杨柳,救护武松,大闹五台山...最后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记得之前看到过鲁智深和佛教狂禅很像,鲁智深始终从心行事,不受各种条规束缚,哪管什么清规戒律,什么功名利禄。今日方知我是我,至真至纯之人,世间能有几人能做到?
梁山泊好汉的结局是很让人唏嘘的。初始为洗刷前生恶名,百年之后也能留一个忠义名号。108好汉各方征战,输赢常事,无奈朝廷奸臣当道,赢,不得重视。征方腊更是折损许多将领,十之有八。历经许多事,明白人知进退,早早离开。痴心之人始终不忘忠于国家。然真正祸害不除,愚忠岂能安国?卢俊义水银毒发坠江而死,宋江被下毒,为忠,带李逵服毒,花荣,吴用自尽。其余兄弟各处分散。国家啊,你能否不辜负英雄!
.
.
以为水浒后半段节奏太快了吧要让108人一个个去了还真不是容易事。对一阵死几个,给对方买一送一,再来一打病死吧。这毒蛇咬伤,毒气入腹好敷衍了。淹死被门砸死争头功落入陷阱,唉,这后篇跟流水账似的没有前面精彩。但作者整个构想还是极好的,最后结局真的引人深思啊。
水浒传读书笔记 第(3)篇第81本完仿佛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一样,《水浒传》终于告一段落。实际上我是没有看懂的,似懂非懂所谓的忠义,宋江的结局非常美好地诠释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什么非要死可是那是他的坚持,他有他的三观和信仰。除此之外印象深刻的是柴进、鲁智深、武松和燕青,他们四人前期都是性格鲜明的看似没心没肺似乎都是率性而活没心没肺,实际上都是非常通透的睿智的人,“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们理解透彻了,方得善终。在看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想法,可是真的到了写读后感的时候,反而想不起来了,真的是太长了,都忘记了打算再去看下电视剧以及看下其他人的想法,后续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