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3)篇

巴黎圣母院
作者:雨果
本书以1482年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为背景,以吉普赛姑娘拉·爱斯美拉达与年轻英俊的卫队长、道貌岸然的副主教以及畸形、丑陋的敲钟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热情讴歌了吉普赛姑娘与敲钟人高贵的人性,深刻鞭挞了卫队长与副主教的虚伪与卑下。本书对巴黎圣母院及巴黎的评述非常精彩,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浪漫主义美学观。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第(1)篇

爱斯美拉达纯洁无邪,对爱情充满憧憬和渴望。正因为她以为世人都像她一样的真心实意地待人,所以当弗比斯在巡逻中偶然救了她后,她就把爱情献给了他。正因为她纯洁无邪地追求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所以至死爱着弗比斯,丝毫没有怀疑他会欺骗和背叛自己还幻想他还会再来搭救自己,其纯真令人心痛欲裂。面对弗罗洛的淫威,她宁死不屈。临刑前,弗罗洛以生为条件引诱她就范,她望着绞架断然回答“它还没有你那样使我害怕”宁愿选择绞架, 不屈服于卑鄙的弗罗洛,再次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加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视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雨果塑造的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丑八怪”,他赋予了卡西莫多一种“美丽”,一种隐含的内在美。卡西莫多的外貌丑陋,但是他的内心却是高尚的。他勇敢地从封建教会的“虎口”中救出了爱斯梅拉达,用“圣殿避难”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在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无微不至地照顾爱斯美拉达。最后,卡西莫多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戴上了“丑人王”的花环;他誓死保护爱斯美拉达却又是道貌岸然的克洛德的帮凶;他刚在钟楼上目视着自己心爱的姑娘嫁给了“绞架”,却又不得不再将自己的“再生父母”摔成碎片……作为一部浪漫主义著作,戏剧性的场面即给我们以扣人心弦的震撼,又把人物之间和自身内心和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第(2)篇

本不该对世界名著评头论足,但看完尤其是看到作者(准确的说应该是译者)最后那几对关于美与丑、善与恶、感情真与假的总结之后,便抑制不住自己体内的洪荒之力来评论一番,也算是对这篇小说读完之后做的一个总结吧。因为作者都说了,印刷术代替了建筑艺术,而如今的移动互联键盘技术,也将逐步代替印刷术。

不知我的心灵是否变态,全篇最欣赏的人物居然是副主教,那个因拥有无上智慧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最后近乎灭绝人性从而走上疯狂的一个人。但他也有许多美好的方面:对不务正业的弟弟的溺爱、对毫不相干的加西莫多的收养、对爱人的近乎疯狂(精神虽饱受折磨但并未禽兽般的占有她的身体),他虽然是凶手、是暴动的策划者,但没办法,作者就要他来起程整部作品。最好的结局,他被自己收养多年的义子亲手结束了生命。我认为可以得到读者的谅解了。

再说说加西莫多,本来挺欣赏的一个角色(拿到当今社会简单的称作一个弱势群体也不为过吧),但为了一个不可能得到的姑娘(虽然自己也知道自己根本不配拥有爱情)都做了些什么?如果说副主教是暴动的策划者,那他是暴动的行动者。就凭一个心爱的姑娘(当时还被认定是有罪的)就可以这样吗?最可恶的是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亲手傻死了自己崇拜的、尊敬的、肯为他充当“走狗”的养父的生命。如果说女主的爱是幼稚的,那么加莫西多的爱则是有毁灭性的。

关于女主(至今也没记住她叫啥),为了心中那份执着的爱(应该用执拗)害死了加西莫多,害死了自己刚刚相认的饱经磨难的母亲,更害死了自己。不知道当她再次走上刑场,心中的那份执念是否放下,不知道彼时对弗比斯做何感想?

好啦,就到这里吧,对于外国著作的欣赏仅限于一个大概的剧情,至于人名、地名、历史文化、文学造诣等,统统见鬼吧。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第(3)篇

一座安静的巴黎圣母院,曾经发生了这么一段热闹的故事:阴险卑鄙,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近乎变态发狂的爱着善良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达拉,在野蛮残忍的宗教法庭下,姑娘被随意指控杀人,最终被吊死。


关于副主教,前面对他的描述近乎完美,但正是太完美的人往往才更可怕。思想扭曲的人比坑蒙拐骗的人更令人恶心。

而贵族荒淫无耻,国王专横残暴是当下的历史事实,相反面貌丑陋的残疾人加西莫多是美的化身。这种对比手法的既视感还是蛮强烈的。


看完文章前面对巴黎圣母院的精细描述,倒是想的想去看一看。可惜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