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黑箱:日本之耻读书笔记(3)篇

黑箱:日本之耻
作者:伊藤诗织
性侵的案发现场,隔绝的私密空间,被称为“黑箱”,而揭开这个“黑箱”时,暴露出来的则是调查机构与司法体系中的更为巨大的“黑箱”。2015年4月3日,伊藤诗织就工作签证问题与当时TBS电视台华盛顿分局长、首相晋三传记作者山口敬之相约进餐会谈,却遭对方性侵。之后的一年,面对媒体、社会、司法的重重壁垒,她以无比坚韧的勇气与毅力,不断诉诸法律……这是一次对社会、司法、媒体的激烈审问,是给所有女性的勇气与鼓舞:为何司法系统无法制裁伤害女性的人?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社会不公、大众冷漠、舆论暴力兴盛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生存、如何自救?
黑箱:日本之耻读书笔记 第(1)篇

黑箱,性侵的案发现场,隔绝的私密空间。

立志当记者的伊藤诗织,在2015年被同行大佬山口敬之(首相安倍晋三好友)迷奸。尽管代价会相当沉重,她依然决定抗争到底。受害人+记者+纪录片导演的三重身份,让诗织有强大的寻求真相和公平正义的动力,不止是推动事件本身进展,更对司法体制、社会文化发起了挑战。

多年来的努力,让她在2017年西方掀起#Me Too运动后成为日本#Me Too代表人物,受到广泛关注,推动了日本时隔110年再次修订强奸法案。

但作为日本首位公开长相和姓名控诉性侵的女性,在唤起许多女性维权意识的同时,也有人称她为日本之耻。

BBC以此为名拍摄了纪录片,报道了她一路抗争的过程、被羞辱威胁的代价以及事件发酵后日本社会或反面或正面的舆论。

在本书《黑箱:日本之耻》中,她披露了更多细节,还原了事件全貌。值得钦佩的是,她花了许多笔墨记录她对整个事件及“准强奸罪”(意识不清时被强奸)的思考,围绕“双方自愿”的界定、迷药的药理、被害时的状态(身体假死等)、暴力与胁迫行为的参考价值等关键性问题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就像所有“以卵击石”的斗争一样,一切都还在继续……现在她不止是为自己,她和她创立的Hanashi(纪录片制作公司),正在为揭示全世界基于性别的人权问题而战。

黑箱:日本之耻读书笔记 第(2)篇

●让我愤怒的一点,是男性对女性痛苦遭遇的冷漠。男女之间共情的差距之大,有时甚至亲身父亲都无法逾越。大多男的都无法理解,你们当时怎么没尽全力逃跑?你们为什么没表现得更哭天抢地一点?因为没有做到一个“完美的受害者”,就被印上“活该”的印子(当然也会有女的有这些傻x观念,但我倾向于是她们被父权思想洗脑,当她们真的遇上这种事,自然会明白那种被欺凌的感受,没有成为一个“完美受害者”是不应该被苛责的。可成年男性几乎不可能有这种经历),男女间的体力差异,让女性永远活得战战兢兢,我们已经活得足够小心,可永远都会有灾难降临的可能。枷锁只会越来越多,而这些都无补于事。社会总是对犯罪的人更宽容,让受害者羞于启齿。你们谴责女性不够勇敢,可她们不就是你们教育的“产物”吗?你们希望女人是“有教养的善良小白兔”,小白兔是不会在大灰狼面前突然露出獠牙的。

我希望女性受到伤害后应该怎么处理的知识能更普及,相应的救助制度和设备也能更完善,能帮助受害者及时保存证据作为有力的法律武器,希望社会对受害者能更理解,而不是用无形的压力让她们闭嘴。

看看文中那个强奸犯的恶臭嘴脸,还让受害者“回头检视一下你自己的行为”,脸皮厚过城墙,检视你爹呢?女性要是有一半他们那种迷之自信,现在也轮不到让这些恶臭男有说话的地儿!

黑箱:日本之耻读书笔记 第(3)篇

日本的“耻”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议题,而本书以一个年轻女记者受到同行业位高权重的男性长者性侵事件为切口,展示了日本的公检法媒体政府多个领域对于性侵的态度——总体而言:存在广泛兼具者少;缄默容易发生难;窥探者众支援者寡。那么,性丑闻是谁之“耻”呢?又“耻”在何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又何止是日本之“耻”?文末,作者将该议题扩展到世界范围。从me too 到 we too, 可以看出她倡导受害者又被动转为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特朗普曾表示“me too”是危险的,它不公平地威胁到整个权势阶层的男性。然而,如果能够令处于权势阶层的男性在动用其社会资源时有所忌惮,这种“危险”与“威胁”真的不好吗?钱、权与性,都可以是人类美好的追求,但如果沦为媾和与交易的资本,才真正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威胁,是无法洗刷之“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