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27本书#
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
当路遥的生命正值正午-人生年华最好的时光,他投入了全部的激情乃至生命创作了《平凡的世界》,为世人留下伟大的经典巨作。他就是平凡中伟大的人!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病榻上完成的一部随笔集。其收入了《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自传》以及《人生》的答记者问和讲座等等。是充分阅读和理解《平凡的世界》和《人生》的必读书。
话说《人生》的获奖,可以让他像文学界常有之现象借此在文学界混一生。可是他却选择了无比艰辛的创作路程,完成了在40岁之前创作一部百万字的真正长篇巨作之心愿。
我深切地感到,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
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劳动自身就是人生的目标。劳动,这是作家义无反顾的唯一选择。
于是,他凭借“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忍受着饥饿、孤独和寂寞,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创作历程,花费了六年时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经典长卷之作。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作品的框架已经确定:三部,六卷,一百万字。作品的时间跨度从一九七五年初到一九八五年初,为求全景式反映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人物可能要近百人左右。
在《平凡的世界》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后,首先是一个大量的读书过程。有些书是重读,有些书是新读。有的细读,有的粗读。大部分是长篇小说,尤其是尽量阅读、研究、分析古今中外的长卷作品。其间我曾列了一个近百部的长篇小说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同时也读其他杂书,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著作等等。另外,还找一些专门著作,农业、商业、工业、科技以及大量搜罗许多知识性小册子,诸如养鱼、养蜂、施肥、税务、财务、气象、历法、造林、土壤改造、风俗、民俗、UFO(不明飞行物)等等。
工作量太巨大,中间几乎成了一种奴隶般的机械性劳动。眼角糊着眼屎,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那里肉厚一些)继续翻阅。
有时要对自己残酷一点。应该认识到,如果不能重新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你真正的生命也就将终结。
我既然要拼命完成此生的一桩宿愿,起先就应该投身于艰苦之中。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之心。要排斥舒适,要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
写作整个地进入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
写作是艰苦的。连半个小时的时间都不敢耽搁。为了约束自己的意志,每天的任务都限制得很死,完不成就不上床休息。工作间实际上成了牢房,而且制定了严厉的“狱规”,绝不可以违犯。
长卷作品的写作是对人的精神意志和综合素养的最严酷的考验。它迫使人必须把能力发挥到极点。你要么超越这个极点,要么你将猝然倒下。
只要没有倒下,就该继续出发。
写作中最受折磨的也许是孤独。孤独常常叫人感到无以名状的忧伤。而这忧伤有时又是很美丽的。
体力在迅速下降,有时候累得连头也抬不起来。抽烟太多,胸脯隐隐作痛。眼睛发炎一直未好,痛苦不堪。
我第一次严肃地想到了死亡。我看见,死亡的阴影正从天边铺过来。我怀着无限惊讶凝视着这一片阴云。我从未意识到生命在这种时候就可能结束。
说穿了,这是在死亡与完成这部作品之间到底选择什么的问题——这才是实质所在。
这将是一次戴着脚镣的奔跑。
只要上苍赐福于我,让我能最后冲过终点,那么永远倒下不再起来,也可以安然闭目了。
完成!这就是一切。在很大的意义上,这已经不纯粹是在完成一部书,而是在完成自己的人生。
远处传来模糊的爆竹声。我用手掌揩去满脸泪水,开始像往常一样拿起了笔。我感到血在全身涌动,感到了一种人生的悲壮。我要用最严肃的态度进行这一天的工作,用自己血汗凝结的乐章,献给远方亲爱的女儿。
我心中的春天也将来临。在接近六年的时光中,我一直处在漫长而无期的苦役中。就像一个判了徒刑的囚犯,我在激动地走向刑满释放的那一天。
这是一次漫长的人生孤旅。因此,曾丧失和牺牲了多少应该拥有的生活,最宝贵的青春已经一去不返。当然,可以为收获的某些果实而自慰,但也会为不再盛开的花朵而深深地悲伤。生活就是如此,有得必有失。为某种选定的目标而献身,就应该是永远不悔的牺牲。
我在稿纸上的劳动和父亲在土地上的劳动本质上是一致的。
由此,这劳动就是平凡的劳动,而不应该有什么了不起的感觉。
由此,你写平凡的世界,你也就是这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员,而不是高人一等。
由此,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而不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由此,像往常的任何一天一样,开始你今天的工作吧!
我来到卫生间用热水洗了洗脸。几年来,我第一次认真地在镜子里看了看自己。我看见了一张陌生的脸。两鬓竟然有了那么多的白发,整个脸苍老得像个老人,皱纹横七竖八,而且憔悴不堪。
我看见自己泪流满面。
索性用脚把卫生间的门踢住,出声地哭起来。我向另一个我表达无限的伤心、委屈和儿童一样的软弱。而那个父亲一样的我制止了哭泣的我并引导我走出卫生间。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几句话:“……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这个日子我却一直没能忘记——我正是在这一天最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摘录到这里,眼角是湿润的。语言是贫乏的。任何言语都不能表达心中的感受。心中犹如巨浪般翻涌,是感动,是敬佩,是感谢,还有深深的痛惜。痛惜如此伟大的作家,英年早逝。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相信,路遥的巨作一定会经典永流传!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书笔记 第(2)篇震撼!感动!敬佩!为了完成这部宏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路遥做准备工作用了足足三年,又花了三年多时间才完成写作。期间经历了令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付出了身体健康的巨大代价,甚至积劳成疾,差点危及生命。在如今这个只讲效率和效益的时代,这个只追求名利和金钱的社会,有几人能做到如此敬业、专注和执着?!
《人生》出版后,被改编成了电影,轰动一时。他已功成名就,他也完全可以全身引退,躺在功劳簿上好好休息一下,享受一下生活。但他却一人来到偏僻荒凉的大沙漠,远离赞美、鲜花和荣耀,规划另一部巨著《平凡的世界》的写作。不为名不为利,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文学的挚爱,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作家!
为了挚爱的文学事业,路遥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写作,最终牺牲了健康,导致英年早逝。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他的一生又是灿烂的。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书笔记 第(3)篇感谢路遥先生,拜读此书,收获颇多,解决了我在写作中的很多困惑。开头部分,他一点一滴的坦诚的谈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心路历程,很多地方与他产生共鸣。一个好的作家,即使生命结束,作品也是永留人世,永垂不朽的。
他把文学创作称为劳动,的确创作就是劳动,是孤独的,是辛苦的,甚至会搭上性命,而那灵魂——作品被世人所阅读,所品位,所评价。与路遥先生相比,我自愧不如,我把写作当作消遣,当作业余的,因此看来我不够敬业。天马行空的想象我有,但我有时不尊重历史,也不够严谨。也从未想过要著书立说。写的那些小说也太大众化,低俗化。散文也是庸俗。只考虑了当下,没想过后人也会去阅读。这本书是一剂好药,会让我重新思考写作。写什么?如何写?等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