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读《人生》只看到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愤慨高的薄情,同情巧珍的真心。之前有一段时间很想再看一次,订阅了上架提醒,今天上架了。以前看不懂的,现在看懂了。开篇说人生做重要的选择的机会就那么几次。怎么做选择才对。高加林,家里生活的贫苦让他这个知识分子既自尊又自强,巧珍给他的爱情也不能扑灭他向往城市、出人头地的念头;当更好的人出现并示爱的时候,他的天平是理智的,他衡量当下得失轻重,他也把爱情与合适掂量得很清楚。黄亚萍不仅在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比巧珍更契合高加林,高加林作出的选择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的选择,选择黄亚萍与巧珍分手这是最完美最恰当的处理。黄亚萍给他的除了爱还有广大的世界,问题出在高加林没有审视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当然也不能怪他,毕竟当初马占胜没有跟他说清楚,可是明眼人都明白的道理,这个时候高加林为什么要装糊涂。巧珍给高加林的生活,高加林不用想都一眼看到尽头,这样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所以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后如果高加林接受了巧珍乞求来的教师岗位,那么高加林这个人设就崩了,他不管是像少安那样在农村闯出一片天地还是像少平那样一个人去外打拼,高加林这个人才能立足于天地。
人生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人生总是起起落落,爱情也是分分合合,高加林由于身份的转变,面临着各种抉择和结局。第一次:高加林丢了民办教师的工作,一直喜欢她的巧珍终于安心向他表白,同他共患难,爱的很彻底两人是真爱。第二次:高加林获得县委办工作,和家境殷实的黄亚萍在一起,为了理想去更大的城市,挥泪抛弃巧珍,这是他感受到父辈祖辈一辈子作为农民的不甘,也是自己想出人头地的一次机会,同样是黄亚萍眼中的有出息,两个人从个人追求和爱好看起来是如此般配,这不仅是爱情,还是理想。第三次:高加林丢了县委办的工作,又要回乡公社,重新作为一个农民,在桥上是有跳河的冲动,人生的起落就像玩笑一般,又是真实的,也是令人痛苦的悲剧,巧珍此刻还在为他求工作…
年轻的他们在作者笔下经历了太多,才24.5岁就已经有过这么多的转折,里面看到对爱情的描写使人具有五味杂陈的心情。德顺老汉单身一辈子,老人的话也如金子一般,指引着村里的年轻人脚踏实地不忘本。
人生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记忆里上学的时候是看过这本书,但是那个时候少不更事,懂的人情世故不丁点儿,读过完全感受不到什么。偶然再次拜读这本书,已然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经历过生活的打磨、时光的淬炼,现在读起来简直会不由自主的对照着自己身边的生活反复咀嚼阅读、理解。面对现实生活,挣扎不得的时候,大多数人就如同高加林老爹那样认命、屈服。年轻如高加林、巧珍、黄亚萍、张克楠,初入社会的他们,真的就像初生的牛犊,丝毫没有意识到生活这只狰狞的大老虎,喜欢未经思考的喜欢,只有当经历过生活的洗礼后才活的明白,只是不能由自己喜欢了。里面要说最喜欢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勤快懂事天真可爱的巧珍,一个是纯情可敬的德顺老爷子。生活中我还是始终渴望遇到我的巧珍,无论经历怎样的曲折,我愿意相信她的所有好。如果没有,我也希望我可以活成德顺老爷子那样的人。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唉,娶个不称心的老婆,就像喝凉水一样,寡然无味。哈哈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