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庸小说里最期待的一本,以前受电视剧影响,喜欢这本里的很多人物,然而真的满怀期待看下来,反而又觉得有点点失望。甚至好几次想放弃了。大概是连载的缘故吧,总觉得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不如其他的,人物性格本身就都比较极端,所以刻画过程中,总觉得有一些首尾不呼应的地方,看得有点不舒服。以前最喜欢的角色就是萧峰,常常跟朋友说,我们总想努力去给别人带来正能量,但有的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正能量,萧峰就是如此,如此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却有着如何深刻的大爱。很让人动容。其次偏爱的角色是阿紫,很多人都不解,但在小小的我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就认为这个女子的爱恨激烈,是黑化版的赵敏和黄蓉,而她的黑化就来自于从小生活的环境,不被宠爱,所以的聪明都用在了坏处,所有的柔情都以最狠毒的方式表达出来。看了原著后,对阿紫的心狠手辣有了更深的了解,渐渐也不如以前那么偏爱这个人物了,但到书籍结尾的时候,阿紫对萧峰的表白以及殉情之举,还是让人心疼。加上和萧峰之间未曾挑明但温暖和难得顺从的姿态,还是觉得可惜,如若萧峰心中稍稍动摇,而阿紫又悬崖勒马没有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两人是否能完成阿朱姐姐的“塞上牛羊空许约”的愿望呢。另外,这次看完原著后,最巅峰的人物是神仙姐姐王语嫣,基本上是任何有她的情节都让我生厌。都说金庸是最后结局才把她写成了无趣的俗不可耐的人,在我看来,在前面的描写中,除了写王语嫣的美貌和背下来的那些武功秘籍,王语嫣这个角色本来也是一无是处的,只是有了段誉的爱情滤镜吧。所以,后来写段誉解开心魔,再看王语嫣就变得无趣无聊,倒也是符合原本逻辑的。还是觉得有点失落,最爱的一个故事,却不是最爱的这本原著,世上本就没有如此如愿的事情吧,就像书中人,都不曾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爱而不得,得而不惜,放而不舍。这就是人生的常态,大家都得早早看清。然后再去相信,去追逐,去实现,这就是所谓的人生这本《难念的经》吧。
天龙八部(第五卷)新修版读书笔记 第(2)篇天龙八部本来是我最喜欢的金庸小说,没有之一,可是萧峰死了,第五卷还是只给四分。《天龙八部》写尽了人生百态悲欢离合,小说中“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天龙八部一词出自佛经,佛法有云,一切苦皆由贪嗔痴,而小说里的人物人人都逃不了贪嗔痴爱惡欲,爱上多情浪子的阮星竹、甘宝宝,秦红棉,李青萝,刀白凤,一心想借助男人实现荣华富贵不允许男人眼中没有自己的康敏,风流多情的段正淳,还有爱上姐夫的阿紫,破戒却不敢为人道最终解脱的玄慈,为儿子变成恶人的叶二娘,终生背负光复大燕使命执念的慕容复,为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斗了一辈子的李秋水和天山童姥,一辈子不知道自己爱谁的无崖子……这些人不都是有着被贪嗔痴束缚,执念太深吗?人生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切皆归尘土,看开了,都可放下。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放不下萧峰的死!但我明白,当他来到雁门关外,看着一草一木,想起过去阿朱笑语嫣然,想起塞外牧马放羊的许约已经成空,世上也确实没有什么可以牵挂的,宋辽两国之间何去何从,自己终将陷入不仁不义之境地,人生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了意义,还不如和阿朱一起归于尘土。天龙八部还是我看过最好看的武侠小说,没有之一。
天龙八部(第五卷)新修版读书笔记 第(3)篇
以段誉在无量山洞内遇到神仙姐姐产生心中向往之痴念开头,再到段誉最后回到无量山洞内发现自己苦恋已久的王语嫣不过是内心的心魔作祟结尾,如果将段誉作为全书的隐喻,那么这一路上遇到的人便是少年从天真懵懂,到深入社会,最后体会人生各种不求而得、求不得,与佛家所说的爱憎会、怨别离,生老病死苦苦纠缠。借旁人的经历,段延庆、萧远山、慕容博、玄慈大师、皆因误会生恨n段正淳、刀白凤、王夫人、康敏、阮星竹、甘宝宝、秦红棉,皆因痴缠纠葛一生n萧峰、慕容复在上代人的影响中,终其一生为自己的身份所苦,也未得所爱n虚竹到头来怅然若失的或许是想回到寺庙当僧人,而段誉早已磨掉了少年气,对发觉越来越世俗的王语嫣不复当年的感觉,却以佛心来治国,说是大智慧也是人生平淡感的延续n苦苦学习的鸠摩智、受虐倾向的游坦之、记恨彼此的天山童姥与李秋水,那最终离世的无崖子,四大恶人与包不同,耶律洪基…n感谢金庸先生带我们看到这样一副众生相,没有极端的人物性格塑造,就不会有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去推动情节发展,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以看到性格极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因为社会规范使然。是平静生活的狮鼻阔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