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作者:古典
本书探讨了高竞争的工作、高不可攀的房价和房租、拥挤的交通、糟糕的空气、不安全的食品……在竭尽全力才能生存的时代,年轻人如何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生命又有什么可能?如何才能越过现实和理想的鸿沟,找到和进入自己希望的人生?如何修炼自己在现实中活得更好的能力?如何在现实之中发展自己的兴趣?如何连接现实和理想?如何面对生命里的苦难、贫穷、不完美或者不公正?如何获得心灵的自由?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一本解惑和开智慧的好书。收获颇丰的六个部分:兴趣的三个层级(向上升级)+成长空洞(拒绝假我)+内和外职业发展生涯(内核是源力)+生涯的四个维度(找到自己的平衡点)+生涯三阶段(渐进式)。

get(书评对字数限制删去大部分细节描述和四维度推荐书单):

序言:

  • 背景: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 疑问:如何越过鸿沟+如何进入自己的人生
  • 回答(三种策略→最有效策略):遇见(随心而动 随遇而安);定位(清晰所要 计划达成);创造(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在这个定不下来的年代,修炼和创造人生(更多不确定性+快速反应+修炼自我)。
  • 进一步提出本书的话题:你的生命有很多可能

目录:本书框架(1-8章)

省略

归类:第一章(观点)+第二三四章(理由支撑)

第一章:最好的人生状态→生涯三叶草

我们对于幸福人生的最大误区,就是把幸福和精彩的人生当成命运的安排,好像我们自己对此无能为力,能做的仅仅是站在街头等待好的人生降临。

  • ‌生涯三叶草:兴趣、能力与价值观

兴趣:提升兴趣让我们持续发现新的事物,给生命注入玩耍和快乐的体验;

能力:强化能力让我们固化自己的努力,得以掌控生活和工作,取得成就;

价值观:固化价值观让我们产生定见,抗拒各种诱惑,聚焦热爱的领域,获得宁静与满足。

兴趣产生了快乐,努力产生了能力,而价值观则帮你发现热爱的领域。

第二章:兴趣

  • ‌好生活=愉悦+有趣

兴趣是那件让你白天痛苦地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点爬起来,一边苦笑着骂娘一边咧着嘴干完的事情。这才是兴趣本来的样子。

  • ‌如何养大一个兴趣(一):兴趣金字塔

兴趣,被分成三个级别:直观兴趣(感官兴趣)+自觉兴趣(上升成能力)+志趣(个人生涯)

  • ‌如何养大一个兴趣(二):兴趣饲养攻略

第一步,让自己先沉浸在足够多的感官体验中,获得兴趣的第一步动力。

第二步,在感官兴趣还没有消退时,尽快掌握更多的知识,使自己的感官兴趣进化到自觉兴趣。

第三步,给自己找一个兑换价值的方式,把这个兴趣和你最感兴趣的价值绑定。别把自己的目标设定得太高,以免产生失落感。

分支观点:沉溺于感官,大脑变板砖

运动、冥想等都是不错的静默方式。但是如果有时间,请一定给自己一段无所事事的时间。

每个星期坚持半天甚至一天时间,一个月后你会慢慢发现自己重新对生活产生了新的兴趣。

总结(关于兴趣):每个人都能活得有趣!

● 兴趣不是一种天生的属性,而是一种自我管理技能。人人都可以活得有趣。

● 调试你生涯中的愉悦/兴趣比例。

● 提高你的兴趣层级,越高层级的兴趣越稳固,对生涯的影响也越深远。

● 有趣杀手:太追求“有用”、感官轰炸、走出心流通道。

第四章:价值观

  • ‌成长空洞——填满你内心的空洞

当两者不能重合,在“现在的自我”和“希望的自我”之间,就会产生空洞。

虽然成长空洞人人不同,但每个人的努力方向都一样——填满那些空洞,成长为自己的样子。看到自己的成长空洞,了解这些洞需要用什么填,在有限的资源中按照什么顺序去填,就是找回自己、理解自己、成长为自己的过程。

  • ‌玩“假我游戏”的人

我们如何填满这些成长空洞?事实上,很多人一辈子都在玩虚假自我的游戏。

  • ‌来玩一场“真我游戏”

失去、痛苦、面对、追寻、重获,这就是所有成长的脚本。

  • ‌给自己来场成人礼!

脱离他人的认同,置身于真正的孤独,独立完成艰巨的任务

当你决定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你就确定了什么对你的生命有“价值”、什么是“值得”做的;当很多事情都值得做的时候,你必须选出“最值得的”,这就是你的“价值观”。

  • ‌价值观——给生活来点定见!

好的生活,不是对不对,而是值不值。

价值观系统有两个重要的关系:“谁更重要?”(重要性)和“有什么关系?”(相关性)。

你生活得越来越久,独立思考越来越多,就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排序——这并不难,只是需要阅历。

  • ‌为什么你总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如果你是个总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其实你的价值观列表里面有两项“隐藏价值观”:求完美或追求认同。

  • ‌假如你迷失了梦想的路

成功的经历带来成果,而失败的经历带来智慧,不管成功与否,都不要因此丢掉自己的幸福感。

  • ‌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一个人总在推动身边的人去做某事,其实那是他内心未竟的愿望,他只是暂时缺乏勇气自己主张。

体验、确认、主张与践行带来我们的定见。

总结(关于价值观):

自我概念与真实自我之间有成长空洞,这空洞产生了需求;

虚假自我的游戏总是失去—填充—假我—失去,而真实自我的游戏是失去—接纳—追寻—获得;

价值观是关于人生什么是“重要的”“值得的”的观念。它包括“什么最重要”和“它们有什么关系”。

价值观的修炼在于:发现自己的需求,理解这些需求,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向,并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检验和践行这种选择,形成对人生的定见,并且修炼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取人生价值的能力。

第四章:能力

  • ‌知识、技能与才干——能力全息图

拆分开来,任何能力都能分成:

知识:我们知道和理解的东西,广度和深度是评价标准。

技能:我们能操作和完成的技术,熟练程度是评价标准。

才干:我们无意识使用的技能、品质和特质。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无评价标准。

我们把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称为“能力三核”。

  • ‌如何炼成某一领域的高手?

这个年代,知识的差距转向了能力的较量——搜索能力、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谁能在同样的知识海洋中学得更快、更多、更精准,谁就容易获胜。

知识的竞争就升级到技能层面了。

技能与知识的最大差别是,技能是以熟练不熟练为判断的。

当一门技能被反复地操练,就会进一步内化,成为才干。让技能升级为才干,我们就完成了最牛的一项能力修炼:才干是自动、自发的能力。

  • ‌三种未来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1.终生学习

2.整合

3.翻译能力(转换能力)

总结(关于能力):功不唐捐、连点成线

1.能力三核:能力由知识、技能和才干三者组成。知识无法迁移,技能能在大部分职业中迁移,而才干则贯穿人的所有部分。越高度提纯,越内化。

2.把知识炼成技能,使技能内化为才干。一通百通。

3.功不唐捐,连点成线。正是因为能力可以迁移,我们没有必要找到最终boss(首领)才开始修炼能力。最佳的策略是在每个阶段都全力投入,提高能力,遇到新的挑战再重新整合。

4.未来的三大能力策略:学习、整合与翻译。

第五章:成功

  •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取决于两样东西:内职业生涯发展和外职业生涯发展。

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个人外功(外职业生涯)的飞跃——拿出某个成果、职位升迁、成功上市,却很难看到内功(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他从哪里积累到的知识、如何识别机会、怎样获取资源……我们被闪亮的红色高度线闪瞎了眼睛,却看不见灰色苦涩的深度线。

从内外生涯的关系,你能看出成功的某些规律——红色的外职业生涯有两个特点:

1.跳跃前进。

2.迭代效用。

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得成功人士的履历(外职业生涯线)往往很容易给人飞黄腾达、连升三级的感觉。

而内功(内职业生涯)则恰恰相反:

1.稳重潜行: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积累期,这期间需要巨大的耐心与毅力,才能量变引发质变。

2.主要靠前期积累。

这两个特性结合,使成功人士的内功修炼(内职业生涯线)故事往往显得厚重而无趣、理所应当。

总结(关于成功):

1.努力必有收获。小付出小收获,大努力至少定有小成;

2.成功=眼光+能力+坚持,巨大的成功=成功+机遇;

3.内职业生涯发展是外职业生涯发展之源;

4.通过生涯的学习,掌握规划、技能迁移、竞争力组合等手段,可以加快成功;

5.求快不配做高手;

6.成功的故事可多听,但是别全信。成功的建议要少听,用自己的方式做就好。

第六章:生命的可能

  • ‌人生的四种方向:高度、深度、宽度和温度

1生涯的第一个发展维度:高度

终极价值:影响力与权力

高度是一个清晰的人生隐喻——一个人走得越高,就有越多人能看到他,他也就能获得越多的资源、看到越多可能——高度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中能达到与掌握的地位、权力与影响力。

2生涯的第二个发展维度:深度

终极价值:卓越与智慧

生涯深度指的是人们在思想、智慧、艺术与体能上达到的卓越与精进程度。

3生涯的第三个发展维度:宽度

终极价值:爱与和谐

生涯宽度就是指我们能够打开和做好人生中多少个不同的人生角色,让它们丰富又互相平衡。

4生涯的第四个发展维度:温度

终极价值:自由

生涯温度指的是我们对生命的热度,我们对生活有多大的热爱与激情,能多大程度活出自己本来的面目。

好的生命,是有事做,有人爱,有问题可想,有选择的自由。

  • ‌惨胜如败的一维度成功

一个事实:很多一维度的成功不是生长出来的,而是从其他维度“转账”出来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成功对个人来说,一旦反扑,就会带来生涯的全盘垮台;而对于社会,则反映了整个商界的浮躁、浮夸和不安分。

  • 找到生命的重心

生涯四度中,高度和深度都是外显而可测的;而深度和温度则是内在的,难以量化。越是生涯价值低的人,往往越渴求外在的维度表达,而总体价值越高的人,则越寻求整体维度的平衡。

职场的成功大概有自己的固定套路:角度—深度—高度—格局—机遇。

第七章: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职业是通过满足他人需求来实现自我的社会交换方式。

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工作(生存期)、职业(发展期)、事业(自我实现期)
  • 如果你有一个炽热的梦想,却又暂时没法养活自己,你该怎么办?

说起来只有三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先努力发展职业线,暂时放下梦想,找到别的生存支点,然后在职业发展稳定的情况下,慢慢切回梦想领域。如李开复、鲁迅这种完全自食其力的榜样,最靠谱;

第二种方式是找到个有实力支持你且认同你事业的人,帮你扛着生存线。

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四法则

1.自我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走过生存、发展和实现三个阶段。

2.发展好当下的职业是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

4.世上没有现成的梦想。如果想要,自己造一个。

第八章:写给你(不同状态的自己)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下午一点半,阳光撒进车窗。

耳机里播放着一首自己随意点开的名谣——《如斯》,窗外是不断飞速向后离去的风景。

我一边听着歌,一边捧着手机,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里。

车子开得飞快,一会儿爬山,一会儿转弯,一会儿跨桥,一会儿钻洞。我的心却丝毫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还是专注在手头的这本书里。这本书我已经持续读了一个星期了,书很厚,1000多页。算起来,应该是我最近读的书里面,仅次于《平凡的世界》,最大的部头了。

乍一看书名,会让人误以为这是本讲心灵鸡汤的书籍,只有读过才深知,这是作者用生命发出的心声,字里行间,满是真诚与坦然。

每每读到精彩之处,我总是忍不住划线加粗,或者干脆复制粘贴到我的私人笔记本上。考虑到精彩的地方太多,我就不着过多的笔墨去讲述,我只是希望有幸读到这段文字的你,可以抽出些空闲时间,在一个闲适的黄昏,或者万籁俱寂,夜深人静时,可以打开书来和作者展开一场深入的交谈。

里面谈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些问题,比如工作,比如成长,比如学习,比如爱情……每个话题,独立成篇,里面未必穷尽了人生的所有可能,毕竟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可是,一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老是闭门造车,把自己密闭在阴暗潮湿的屋子里,久了一定会发霉。所以,人要多读书,多透气,打开窗户,阳光才能进来,新鲜的空气才能进来,我们才能有机会看到一个更加缤纷多彩的世界。

读到这本书最后的部分,真诚的文字,像一只无形的手,一下子就拨动了我的心弦。让我忘记了自己是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的大巴里。

五柳先生曾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我想这个下午,陶醉在书中的我,体会到了陶渊明读书时的心情——读书,可以解惑,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增加知识,可以丰富一个人的视野……不同的人读书,目的各异。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一个人只要还能在浮沉乱世,静下心来,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哪怕喝不出味道,读不太懂意思,也没有关系。

因为,读书就好比一次旅行,过程的丰富多彩,远比冷冰冰的结果更重要,也更有意义。

只要你渴望真正的自由,那么生命就有无限可能,不过自由常常与责任相伴,你选择读书的自由,那么就得承担思考与写作的责任;你选择外出旅行,那么就得承担规划路线,合理分配体力的责任;如果你选择恋爱,那么就得担负起学会理解对方,尊重对方,照顾对方的责任……

这个世界上,没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如果有,那也不是自由,而是纵欲。就好比每个司机都不遵守红绿灯,那么现实的道路,不但不会畅通无阻,反而会寸步难行。选择自由的背后,是主动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而承担自己的责任,则需要相匹配的能力,我们时常感到紧张焦虑,觉得当下的自己过得不开心,不幸福,不自由,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当下的能力,还不足以支撑起自己的野心,还不足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所以如果你觉得不够自由,很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很好的承担这种自由所对应的责任与义务,再往深了说,是因为你还不够强大。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肩负的责任越多,享受的自由越丰厚;

选择的自由越多,膨胀的欲望越恐怖;

因此,自由=能力–欲望。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读完一本书之后

应该考虑一个问题:接下来,我用书中的知识应该能做些什么?能不能让我目前的生活有点小小的改变,能不能从培养一个好习惯开始,运用“721法则”,学会运用,花大量的时间将知识用到生活中,不断改善,精进,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容马虎。

想想我们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是随波逐流,还是选择一条与孤独为伴却是自己喜欢的,能成长的道路呢?喜欢的人不怕孤独,一切都还来得及,种下一棵生命树,带着理想,希望和期待与我们一同长大。

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悟,建立“丁”字型复合结构的知识体系,在高度,深度,宽度和温度上找到平衡点。面对苦难,与笑为伴。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接受和欣赏我们不能改变的,做一些事情,让每天充满爱,热情和诗意,学会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美好。

追求内在成功,从内而外散发生命的活力。放下对一切事物的固有己见,用新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一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生活,用初恋般的真诚投入到爱情中。

           ——2018年9月21日

                       子寒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