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读这本书,没有了第一次的酣畅淋漓,跳着看的。第一次看的时候,刚开始也进入不去,书里文字全是方言。可是当适应以后,就尝到了字里行间泥土的味道,去了耙耧山脉的土地。
但是这一次进不去了。这文字像一道门槛一样绊倒了我这个匆匆浮躁的人。
所幸配合留第一次阅读的印象还能有点感悟。
受活庄就是阎连科建立的一个奇特乌托邦。受活庄的理想之处在于它是一个以残疾人为主组成的村庄,村庄位于耙耧山脉深处的三县交界处,一直处于三不管的脱离政治的状态。受活就是快活,受活庄就是在这么一个由生理和地理因素共同筑起的壁垒中的桃花源。受活人是真真确确的快活人。
但阎连科志不在此,他背叛了这个乌托邦。
相当于是村长的茅枝婆,为了把受活人从桃花源带到更文明、更有秩序的共产理想社会中去,把受活人从旧乌托邦带到新乌托邦去,她使村庄成功入社(纳入县的管辖)。但是一系列的灾难使受活人渐渐感到失望,共产主义的乌托邦在茅枝婆心中破灭,于是她又想让受活回到过去的那个乌托邦里。
柳县长是年轻时期的茅枝婆的继承者,他要带县里人走进资本主义消费的乌托邦里,他要带县里人走上致富之路。他提出购买列宁遗体建设列宁纪念堂的荒诞想法,结果为了筹集经费而组建的残疾人绝术团大获成功,受活人发了财,似乎真的在走向新的乌托邦。而此时茅枝婆终于争取到了退社,却再也没人同意,没人愿意脱离这条康庄大道。
悲剧的是,最终购买遗体的人被北京扣下,柳县长被撤职,眼红的圆全人趁此抢劫、敲诈、勒索和蹂躏了受活人。受活人们又回到了受活庄,他们同意了退社——茅枝婆等来了退社文件便瞑目,柳县长用车把自己碾成了残疾人回到受活庄。所有人都在怀念与试图回归传统乌托邦。而不能。
就是这样儿,似乎一切都原样如初哩。好像有些啥变化,其实和上年没有出门出演绝术时也是一样哩。好像没有啥变儿,其实啥儿、啥儿和原初都不一样了。
事实上不论是茅枝婆还是柳县长,本意都是带领人们走向更美好的乌托邦。但人类的欲望扭曲了前往乌托邦的道路,人类可能永远也到不了更美好的乌托邦。而更悲哀的是,当他们竭力想要退回旧有的美好生活时,那个受活庄早已不再受活,只剩村庄的空壳。
卡夫卡奖获奖作品:受活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故事背景本就是一个荒诞的存续,购买列宁遗体。搞笑的是一县无人清醒,任由柳县长为了功成名就万人敬仰瞎搞。原本寄希望于茅枝婆是受活人中唯一的清醒能带领村子脱离双槐。虽然最后死之前终于受活离开了辖区,可此受活非彼受活,也许过几年还会变成幸福的村子。痛恨茅枝婆一次次软弱的屈服。在我看来四个妮子的悲惨全是由她一手促成。从入社开始领着村子走向火山。为了退社又把村子领向深渊。当然这不能全怪她。大众本就是墙头草跟着好处跑。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魄力也请不要干预别人的生活,你以为你会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事实上只是把他们领向另一个深渊。文末柳县长的遗体梦破碎自残双腿落户受活这大概也是他最好的归处了。故事的开端荒诞的让人心寒,故事的结尾凄凉的让人心慌。也许,过几年受活还会是那个受活。让时间去医治。
卡夫卡奖获奖作品:受活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极度虚构荒诞的世界,对权利与政治意识形态的讽刺,对人性最大恶意与卑微的揭示。在这个遍地歌功颂德的时代,在五零作家对那段历史避而不谈的时候,阎连科还在极力描写那些岁月的荒唐与压抑,他拒绝忘记那些疼痛并且以一种更为激烈的笔触揭开那些伤口。他无疑是当代作家中的一个异端,他的“神实主义”让人惊叹,他的敏锐与不妥协令人惊叹,他的语言与构思更让人惊叹。阅读阎连科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当所有人都在说我们已经站起来甚至已经在天上翱翔的时候,他笔下的一些人还在跪着生跪着死,跪着膜拜权利,跪着仰望他们赋予权利的人。我想,即使当世界一片歌舞升平,我们还是需要有清醒的意识来面对现实。有善必有恶,有白必有黑,有无限光明也必定有无限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