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皮囊读书笔记(3)篇

皮囊
作者:蔡崇达
《皮囊》是蔡崇达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作者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一系列刻在骨肉间的故事,体现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作者通过本书,与读者分享其对三大现代人共通命题的思考,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面对的问题——亲人的生老病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故乡与远方的选择。自2014年12月面世至今,《皮囊》成为感动千万读者的“国民读本”,被称为“非虚构”写作丛林中独具样貌的林木,销量突破300万册,堪称现象级的超级畅销书。韩寒、白岩松、刘德华、刘同、蒋方舟、李敬泽、阿来、阎连科等人联袂推荐。《皮囊》(2019)封面升级版,书封使用具有皮肤质感的SKINS纸,包裹14则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容纳一个个既失去家乡又尚未到达远方的生命。
皮囊读书笔记 第(1)篇

«看见»

        人性的优点和弱点或深或浅地都藏于皮囊内,从黑狗达自我解剖的皮囊里层,你看到了什么?                           -----题记

       几篇类似小说的散文构成了蔡崇达的«皮囊»,这是一部非虚构文学,虽然非虚构文学不像虚构文学那样充满戏剧性,但它要求作者实事求是地还原现实生活,蔡崇达作为非虚构文学创作的践行者,给我们讲述了真实的未经任何加工过的人-----黑狗达(作者的小名)和他的亲人以及他的朋友们,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闽南一个小镇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

       粗略看了一下本书的书评,抨击者甚多,不外乎对于黑狗达标榜自我奋斗成功表示鄙视。的确在作者笔下的童年阿小和香港阿小生活富足,黑狗达曾经认为他们是活在天堂里的人。还有镇子里公认的天才文展,自信自己是个有天命的人,令少年的黑狗达陷入深深地自卑,大学同宿舍的厚朴张扬的青春反衬出黑狗达的默默无闻。最终黑狗达经过不懈地努力,奋斗,实现了财务自由,此时的他看到了两个阿小每天为了生计疲于奔命,文展沦落为偏远乡村的修理工,厚朴因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幻灭而自杀。他超越了他周围那些曾经在某一个阶段优于他的那些人,他既为他们感到痛惜,也为自己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目标而欣喜。一不小心,就进了北京。透着他的得意,其实就是这些犯了大忌,心里的某些东西是不能拿出来示人的,特别是比较之后获得的优越感,这有悖于我们的传统美德,容易被定义为小人得志。

       人的天性中就乐于比较,特别乐于与周围的人比较,有了比较,才会生出幸福或是痛苦。乞丐从不会嫉妒百万富翁,但他会嫉妒比他收入高的乞丐。

       蔡崇达只是用笔真实地再现了自己,何必苛责敢于剖析自己皮囊的人呢?如果你认定自己比黑狗达高尚的多,要么你还不自知,要么你超越了人类。

       黑狗达的成功归功于他原生态家庭里刻在骨子里的超于常人的倔强,强烈的自尊,以及贫困带来的自卑。92岁的阿太一双小脚也要走回家,绝不坐车。阿太名言:“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贫穷让母亲更强悍,去别人不敢去的危险地方赶海 ,为了人活一口气,两度盖房子,全家为此重新陷入贫困。父亲偏瘫后为了能成为有用的人,几近疯狂的锻炼。这一切黑狗达看在眼里,同样也刻进了他的骨子里。

       一个从小镇子里走出来的少年,坚韧,勤奋,用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让自己不断地接近成功。作家,媒体人,创业家,非虚构文学的践行者,这是目前蔡崇达的履历中的几个词,也许未来还会有新的定义。面对一个有勇气剖析自己的人,我们能否宽容地看待他人性中的弱点,能否也能勇敢地剖析我们自己的皮囊,你活的真实吗?活的诚实吗?你能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吗?你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了吗?

     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让我用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这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吧。

皮囊读书笔记 第(2)篇

此刻,刚刚看完了书里一半的篇幅,前五个小章节,关于阿太、母亲的房子、残疾的父亲、重症病房以及父亲离开后母亲与神明的故事,这些至亲骨肉中的故事,有残酷,有绝望,有坚韧,有温情,有挣扎,有迷茫,也有释怀坦然…其实一直很怕读到这类文字,容易让人骤然陷入却又无力挣扎,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剧作,我向来逃避深刻逃避震慑人心的东西,不愿触及,宁愿固执的看一两部轻松或者温情,实在害怕接触这最真最痛却也血淋淋的真实,我深刻的明白这是最真实的生活,可仍然忍不住想回避,也曾看过一些黑色厚重的文字,字里行间里有一双扼人咽喉的手,让人窒息,那些场景,那些语句,即便是在酷暑难耐时读到,也让人脊背发凉、大口喘气,身体抖得不能自已。心是柔软的,经不起太多次这样的击溃…nn文章有小说的质感也是散文的味道,有些文字平淡质朴,却时时刻刻的藏着针,一口一口咽下,然后在心上扎一个一个血窟窿,之后又一场惊涛骇浪,将一切冲刷殆尽,此刻,天边也刚好露出了鱼肚白…nn随手翻了些书评,很多人诟病后面几篇的故事,觉得失望,也有人对明星大腕的序和推崇嗤之以鼻…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一本书一本剧,你就当成路过的人就好,不推崇作者,我只是文字的看客,聊以慰藉人生。n文字源于生活里故事本身的再加工,那些直面过去撕裂记忆淌着血的文字,都是作者的一腔孤勇,有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孤寂,旁人只当是故事云淡风轻从来不能感同身受,个中人却是千帆历尽胸中雷霆万钧…我尊重这份孤勇,却也学不来也不想学,这种事情本来就考究对时间得拿捏,你若历经沧桑云淡风轻的描绘,世人只当是你精神的回忆录;若是狠狠的刻凿用力的控诉,于他人而言不过是怨天尤人孤芳自赏;又或者你作为过来人的姿态,把自己摆在制高点,俯瞰式的指点,这本身就让人作呕…好在前五篇我只是单纯的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证了作者的亲述,无论是苦难绝望,还是逃避救赎,我们惊叹,我们共鸣,我们嗟叹,我们唏嘘,我们找寻自己的影子,我们窥探过去的自己…因为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无论是我们小心翼翼逃避的,还是终其一生追寻的,无论你是轻装上阵还是负重前行,人啊,总不能用“责任”和“理想”来逃避生活!n

皮囊读书笔记 第(3)篇

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下午,这是我用时最短看完的一本书。

这一篇篇类似小说的散文集,仿佛把作者自己刻画成了一个冷血无情的人,一步步在忏悔,又无时无刻表达出自己人生的成功,自己活成了别人理想中辉煌的模样,反映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世故的作者的高于一切的仿佛洞穿所有的虚妄的优越感。但作者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敢于写出病态的真实,是很值得欣赏的。总体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值得一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