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依旧延续了上一本的风格,前半部分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科普了妇产科的知识,最后通过自己的经历,对医患关系进行了解读,让我们普通人也得以从医生的视角,对“生病”这件事儿进行思考。
撇开精彩内容不说(谁看谁知道),这次我想对作者的写作本身谈一点想法。通过自序可以发现,作者动笔写第一本书的时候已经是2010年底,历时两年成书。第二本书是2013年出版,时间相隔并不遥远,甚至可以说是无间断创作。在第一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从1991年上大学开始,到1996年到协和当实习医生,以及身为住院医师的许多故事。在第二本书里,作者的身份已经升为住院总医师,值夜班时也从一线变成了三线。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感觉到,在上一本书里那个意气风发、充满激情和正义感的小大夫,此时已经身为人母,变得成熟稳重,医者仁心仍在,但已学会不做无谓之辩。明明是回忆录式的文字,读起来就是那么身临其境,画面感极强,好像一路陪伴着作者成长,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记忆力和文字功夫。
通过对协和住院制度、手术制度等工作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协和做一名大夫是非常忙碌和疲惫的,即便如此,作者还能聚沙成塔、点灯熬油地写出这些文字,除了惊人的毅力和体力,我想还是源于她的梦想——做一名好医生。好医生不光是会耍手术刀切肿瘤,“上医治未病”“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能通过如此平实又好玩儿的文字,把健康理念、科学素养多植入一个读者脑中,把诊室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法细说的话,娓娓道来,可能未来诊台对面就少一位患者。
不管从实用性、科普性、趣味性哪个角度来说,此书系列都值得一读再读。
只有医生知道!2读书笔记 第(2)篇张羽的第二本只有医生知道已经于上个星期阅读完毕。说实话,看完我还有点心有余悸呢!n 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感触深的是有关避孕的知识,作为一个成年女子,这些知识不得不了解,也难以避免要去了解。大家肯定通俗地以为避孕套比较实在,对身体伤害更小,可是偏偏很多年轻人不喜欢这一茬,想着“射在外面”就可万事大吉了,可会中弹的还是会中,对于没做好准备要孩子的你们,会很痛苦,只能去做人流了,于是到处都宣传着无痛人流,这也正说明了问题,可是事实证明,人流都是会痛的,本书中写到的主人翁琳琳本想做个丁克家庭,可是三番二次不幸中弹,都通过人流来解决的,会痛会痛!而且我凭借自己的理解人流是相当恐怖的一件事情,难怪之前微博和微信里有视频说医院里做人流如何残忍什么的,这本就是事实,并不能怪医院怎么怎么样,如果不想要孩子,又怀上了的话,只能去做人流。还有就是之前最好避孕了。 说到避孕,书中说到一个吃避孕药,有各种好处,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可以抑制长痘(跟我会长痘有关),因为这是一本医生的书,我还是比较信任的,再者对这些问题,我现在还不懂。 还是要谈到琳琳,年轻的时候不要孩子,怀了就人流,38岁的时候突然想要个孩子了,结果怎么都怀不上了,这只能责怪自己,要有计划地要孩子,不要后悔莫及,因为这种事情也是人生一大事。 张羽还有一本,有时间再了解,有知识,也有故事情节,看着不乏。还是那句话,书本好不好看,看你想要从中获得什么,推荐给想了解的人看。[呲牙]
只有医生知道!2读书笔记 第(3)篇最近用了几天时间来读这本《只2》,比第一本要短一些,也很好。同样的写作风格,也对于女人和妇科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张羽同在妇产科的医生琳琳的故事,作为一个比我们正常人更加懂的自己身体的妇产科医生,最后也遭遇到了没有办法拥有自己的孩子的情况。但是她这个情况主要是因为她的老公李天,一开始丁克,不要孩子,先后人流做掉了三个孩子。最后想要要孩子了以后又没有卵子了,卵巢早衰,进入更年期了。真是让人唏嘘!
还有认识了宫颈糜烂这个词,也见识到了无良的医生是怎样为了挣钱而给病人过度治疗的。作为受害的病人不仅仅是损失了金钱,受到了伤害,身体的不良影响却是终身无法逆转的。所以,还是要多懂一些知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