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讲述二战后美国人对日本文化的探究和总结,就像书名《菊与刀》一样,日本文化有着自身的矛盾性,又有着相辅相成的依托。这本书给了我两个震撼,一是大量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的冲击,二是美国人居然可以把一个国家了解得如此透彻,书中引用到很多中日,以及日本与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的文化比较,可见美国人对其它国家的深入研究。就像柴静在《看见》书中讲的,其实很多现象我们只是看到一层表象,深入剖析后会看到很多不同的视角与观点。比如说城管打人,我们喜欢批评城管仗势欺人,暴力执法,可去思考城管制度与城市小贩文化的不多。比如说国足输球,我们喜欢批评国足技术太烂,万年臭脚,可去思考中国足球比赛体制合理性的不多。有时候,骂可以给一定的压力,但却没能找到问题的本质去解决。就像日本,稻盛和夫在《干法》里讲到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这其实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很陌生的。哪怕企业老板真的领会了,如果他不能影响底下的员工也有这么高的精神意识,依旧是无法真正践行稻盛和夫的管理哲学的。日本人的传统文化,战争,近现代的迅猛发展,如果我们中国人还停留在仇视,排斥,蔑视的立场,那么我们对于这个国家的了解会越来越少,拉开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尽管本书是美国人战后为了更好管理日本委托作者去研究的成果,但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让我们眼中的日本人更加全面立体,也矫正了很多抗日神剧里日本人给我们的印象。比如说日本文化中的等级观念,这依旧是非常牢固的,他们可以反对政府,反对幕府将军,但是对于天皇,在他们心里一直都是神圣的存在。尽管天皇只是深居皇宫并没什么实权的一个角色,但是因为他并不像我们中国如此频繁的改朝换代,天皇是一直传承下来的,代表了日本忠诚文化的最高指示。尽管过去他们的士(武士)农工商和贱民这些等级眼下已经不存在,但包括在家里,父亲是家庭最高权力代表,孩子对父母,姐妹对兄弟,妻子对丈夫,弟妹对兄长,还有员工对上级,学生对老师的崇敬,都是深深烙在他们的心里。再比如说日本文化中的情义。日本人也是非常看重面子的,他们称之为荣誉和尊严。他们提倡为主人和君主尽忠,但是如果受辱,他们是可以复仇的。包括他们著名的《四十七士物语》立的故事,四十七位家臣为了替主公报仇,可以杀死自己的父母和妻子,可以把妻子卖掉,把妹妹送去给仇敌,自己装疯卖傻,甚至故意玷污武士的尊严,只为最后能够复仇。为主公浅野侯(一位大名,等级低于幕府将军)报仇是为了情义,但是他们这么做违背了对幕府的忠诚,所以最后他们被要求剖腹自尽。忠诚和情义,人性欲望和情义,日本文化中有很矛盾的一面。比如影视剧里喜欢悲剧结局,最好是主人公为了自己的情义,无私奉献,最后牺牲。甚至在我们看来,他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对待,日本人依旧觉得这是他的情义,他理应为此牺牲,这才是伟大的。日本男人觉得婚姻只是用来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他们可以在结婚后依旧堂而皇之的去艺伎馆或者妓院,甚至包养情妇,只要不干涉到他对家庭的义务,他们对这两者是分得很清楚的。在日本,家庭中妻子的地位是最低的,不仅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学会伺候丈夫,到了夫家,需要一直顺从婆婆。因为在日本,婆婆的权力很大,甚至可以叫儿子离婚让儿媳妇离开这个家,所以日本的年轻妻子需要百依百顺地熬几十年,等到自己做了婆婆,再可以百般刁难自己的儿媳妇。在日本的教育里,情义和训练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他们小的时候是受尽宠爱,等到10岁左右,就要开始接受严格的训练和情义培养。如果他们做错了事情,他们的父母会觉得是辱没了家风,甚至把十来岁的孩子赶到街上去,所以孩子们非常注重自己以及家族的脸面。礼仪训练,体能训练,精神训练,日本人觉得人人身上都有佛性,死后都可以成佛。尽管他们很多也信佛教,但是却没有轮回和涅槃的概念。日本人是不重视来生和人死后是怎样的,所以对于死,他们更觉得是情义的圆满。其实日本人的情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尊严,荣誉,忠诚。比较侧重的是外部对自己的评价,日本人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被侮辱,会激发他们强烈的复仇心。这也跟他们小的时候的抚养方式导致日本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有关。所以他们喜欢有特定规定,特定范围界限的角色,等级严明,大家各安其所。日本人的不投降主义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忠诚文化的诠释,但是他们如果投降成为了战俘,就意味着他们的政治生命结束了,一生都会被国人耻笑。所以这个时候一些战俘会要求杀死自己,还有一些战俘则决定走另外一条路,帮助敌人对付自己的国家,而且是不遗余力做得非常出色的那种。这在美国人看来是非常震惊的,就像前面还跟美国人死掐,天皇一宣布投降,日本人就觉得必须接受这个事实,要走另外一条路,于是夹道欢迎美国人的到来,而且表示非常友好。这一点都不像是被美军原子弹毁了家园死伤无数的日本人该有的表现,当时所有研究日本的欧美学者都觉得日本人会有强烈的复仇心理,战后日本会非常难以治理。结果大大出乎美国人的意料,像现在出现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对美军的袭击在日本战后几乎没有出现。总的来说,读完本书给我的感受就是日本人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内心很敏感,他们以严格的要求和自我训练来提升自己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他们崇拜强权,迫切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成为国际上的强国,能够受人尊重。在法西斯军国甚嚣尘上的时候,一些在国内被打压的士人阶级则寻求向外扩张,追捧军国文化。当侵略战争失败,他们开始接受这种道路是行不通的,和平时代的工业与商业发展很重要,他们继而大力发展经济。书中还有很多关于日本文化的详细解读,很多地方其实都是颠覆我们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传统认知的,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在抗日神剧中浸泡大,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在历史书提供的事件表象之下去了解背后关于日本文化更深层次的原因。
读懂日本: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读书打卡# 40
搁置多次后终于读完,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曾经迷恋历史,从菊与刀中去解读日本历史,发现这个名族善于向比自己强大的人学习,在历史的发展中,一次次抓住时机让本国强大,不得不说他的学习觉悟很高。
中国和日本文化有诸多相似之处,在本书中,作者也就忠仁礼进行了对比,似乎在日本一切都变得扭曲。日本的发展史也是从结绳记事的远古开始而不是什么徐福东迁,中国人的自大和无知在于总以为日本是自己的后代,而不去深度睡眠挖掘真实的历史。很多时候,我们说日本人不正视历史,中国人除了迷信教科书的官方说法,何曾深思过!
这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读,作者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全面解释了日本矛盾性格的由来,近乎变态的自尊。儿童时期形成的心理对于一生的影响,父母教育对于儿童思维的影响。没有无缘无故的人性,追根溯源总有其合理性,只有现在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才能理解一个名族背后的根源。理解是在绝对的理解基础上的。
前几天听罗辑思维,听到日本今天变得无欲无求,经济疲软,所有人无所目标,习惯于宅在家里,阶层固化之后,失去了追求的动力。我们今天在期盼中国人太过物质的同时不应忽略中国的飞速发展。
读懂日本:菊与刀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日本,一个提起来就让国人严肃起来的国家,这种严肃背后,包含着复杂的成分。
我们佩服它,佩服这个弹丸之地的经济大国,佩服他们为人恭谦待人有礼;我们也痛恨它,恨它带给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我们当然也爱过它,因为它为无数青少年带来对于青春的理解,它为我们送来了苍井空,小泽玛利亚,泷泽萝拉,雾岛奈津美,杉原杏璃,饭岛爱,松岛枫,波多野结衣,上原亚衣,吉沢明步,大桥未久,麻生希。。。等等优秀女演员身体力行的优秀作品。
看日本的电视剧,感受到日本人的谦逊有礼,看中国电视剧,感受到日本人的暴虐无道。日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民族?“既生性好斗,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又彬彬有礼;既十分顽固,又能善于变通;既十分驯服,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十分忠贞,又内心叛逆;既行为勇敢,又内心懦怯;既心态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如此多的矛盾怎么会集中体现在一个民族身上?读读这本书吧,看看美国人的理解。当然了,介绍民族和国家的书籍大都免不了笼统和武断的嫌疑,本书亦是如此。
“菊”是日本皇室族徽,象征忠诚和圣洁;“刀”是武士文化的代表,象征勇敢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