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书笔记及摘抄(3)篇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
作者:胡兰成
读完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才能读懂张爱玲的《小团圆》!影响两岸文坛、备受争议的胡兰成代表作,叙述其传奇一生,畅销200多万册后封存多年,最完整简体版独家面世。胡兰成以自己的一生经历为线索,为读者重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及动荡世情,对时代的描绘入木三分。而其中备受关注的则是他与张爱玲的恩怨爱恨,且看胡兰成本人如何诠释这段饱受争议的民国往事。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1)篇

之所以骂着看完,全是为了张爱玲。想知道张爱玲与胡兰成最后到底怎么样了。

想了解或研究张爱玲,胡兰成的这部《今生今世》是绕不过去的资料。

诸如:

张爱玲喜闻气味,油漆与汽油的气味她亦喜欢闻闻。她喝浓茶,吃油腻熟烂之物。

她从来不悲天悯人,不同情谁,慈悲布施她全无,她的世界里是没有一个夸张的,亦没有一个委屈的。她非常自私,临事心狠手辣。她的自私是一个人在佳节良辰上了大场面,自己的存在份外分明。她的心狠手辣是因她一点委屈受不得。她却又非常顺从,顺从在她是心甘情愿的喜悦。

现代的东西纵有千般不是,它到底是我们的,与我们亲。”(张爱玲)

“我是但凡人家说我好,说得不对我亦高兴。”(张爱玲)

苏州灵岩寺客堂挂有印光法师写的字,是“极乐世界,无有女人,女人到此,化童男身。”苏青去游,见了很气,爱玲却丝毫没有反感。

爱玲极艳。她却又壮阔,寻常都有石破天惊。她完全是理性的,理性到得如同数学,它就只是这样的,不着理论逻辑,她的横绝四海,便像数学的理直,而她的艳亦像数学的无限。

她讲给我听萧伯纳、赫克斯莱(赫胥黎)、桑茂忒芒(毛姆),及劳伦斯的作品。……可是对西洋的古典作品她没有兴致,莎士比亚、歌德、嚣俄(雨果)她亦不爱。

我从来不见爱玲买书,她房里亦不堆书。

透过枕边人的眼,可以了解张爱玲的行止、喜好与为人,比如喝浓茶,理性,无情,自私……更可以管窥张爱玲文学的来由,比如喜读《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对西方作品则喜现代而恶古典,并且读的是英文原著。

这就是此书的价值所在,并且无可替代。所以,无论多恶心胡兰成,他的《今生今世》还是值得一读的。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

第一次看书骂人。

先欣赏其文采,后惊骇其无耻。

文采是有的,但去除掉书袋的贴金和张爱玲的加持,也不过尔尔。

无耻是真不要脸。婚内与张爱玲姘居,与张爱玲成婚后的两年内,先后与小周、秀美有染,逃至日本,又与有夫之妇的日本房东发生奸情。有卢梭式的坦白,却没有卢梭式忏悔。非但一丝一毫的悔意也没有,却恬不知耻地炫耀,不惜虚构,大加夸张。

”我已有妻室,她并不在意。再或我有许多女友,乃至挟妓游玩,她亦不会吃醋。她倒是愿意世上的女子都喜欢我。”这是在说张爱玲。看到这里,还以为张爱玲有《感官世界》里通透的爱情观,可看到后来却发现并不是,当张爱玲得知小周的存在,一样的嫉恨,一样的悲泣,她坚要他二选一。当她又发现秀美的存在时,更是毅然决然地与他分手,永世不再相见。铁的事实证明,他的那些说辞不过是可笑的自恋。

在他的观念里,做了就是夫妻,每与人交,必许以结婚,对小他23岁、只有17岁的小周如此,对大他1岁、已年过40的秀美如此,对有夫之妇的日本少妇亦如此,可所有的承诺到头来都不过是空头支票,无一兑现。

与对艳遇的大肆渲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他做汉奸一事,却是含糊其辞、语焉不详,最多只说是做了一件“错事”,且从头至尾没有任何忏悔。对日本的侵华战争,他也轻描淡写地说成是“捣乱”!

可能因为是汉奸而心虚之故吧,书中对汉民族、汉文化、汉文明不吝溢美之词,可每每蹈空扑虚,踩不到点而上,尤其是从一个汉奸嘴里说出,怎么看怎么别扭。

对国家、民族,他是汉奸。对爱情、婚姻,他是不忠与背叛。他,胡兰成,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一个不折不扣的混蛋。

第一次边看边骂,好不快哉。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

终于读完了这本《今生今世》。想抛开胡兰成的政治立场去看这本书。知道胡兰成是因为张爱玲,三毛曾经根据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写了《滚滚红尘》,电影是林青霞,秦汉,张曼玉主演的,很好看。

以前很纳闷胡兰成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让张爱玲爱上。他确实有才,自古才子配佳人。身处民国这样一个乱世中,可能会朝不保夕,可在胡兰成的笔下,岁月悠远,人世安宁,丝毫看不出漂泊之感。

胡兰成给张爱玲的婚书上写,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可他最终没有给张爱玲安稳的现世和静好的岁月。他一生有太多的爱情,玉凤,张爱玲,小周,秀美,一枝,佘爱珍。他懂女性,所以他才可以始终有佳人在侧。就像张爱玲说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高傲如张爱玲,也还是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决心挥剑斩情丝。

胡兰成的书中透着一股平和,恬淡。无论身处何世,他始终从容充和。不知道该说他无情,还是说在写这本书时,已经历经世事,变得平和通透,我更偏向于他的无情。

道是有情却无情。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