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借我一生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借我一生
作者:余秋雨
暂无简介
借我一生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早就拜读过余老先生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书籍,读罢这本书才了解了余老先生是用生命创作的这些书!

    整本书最为精彩的便是余老先生急流勇退,辞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一职时的讲话:

    感谢文化部和上海市委批准我的辞职请求。但是,刚才几位领导对我评价实在太高,就像是把追悼会提前开了。(众大笑)

    这些年我确实做了不少事,而且天地良心,确实做得不错。(热烈鼓掌)但是,这不应该归功于我,而应该归功于“势”,也就是从社会到学院的大势所趋。我,只是顺势下滑罢了。

    想起了一件事。前些年云南边境的战争中,一位排长以身体滚爆山坡上的一个地雷阵,上级决定授予他特等英雄的称号。但是,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那次不是有意滚雷,而是不小心摔下去的。记者说,特等英雄的称号立即就要批下来了,提拔任命的一切准备工作也做完了,你还是顺着“主动滚雷”的说法说吧,这样彼此省力。但是,这位排长始终坚持,他是不小心摔下去的。

    结果,那次获颁英雄称号的是另外两个军人,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了省军区副司令。但那位排长很快就复员了,仍然是农民,在农村种地。有人问他是否后悔,他说:“我本是种地的,如果摔一跤摔成了大官,那才后悔呢!”(鼓掌,笑声)

    我做院长的顺势下滑,与那位排长的摔跤下滑,差不多,因此,他是我的人生导师。(热烈鼓掌)

    我的另一位导师陶渊明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所不同的是,我没有田园,连荒芜了的都没有。(笑声)因此,我不如陶渊明,也不如那位排长,无法回去,只有寻找,去寻找我的田园。

    找到或者找不到,我都会用文字方式通报大家。(热烈鼓掌)

    谢谢!(长时间地热烈鼓掌)

    钦佩余老先生的人格,喜欢余老先生的写作风格,更愿意反复阅读余老先生的著作。

    借我一生,让我延续您的生命、您的精神、您的一切嘱托,为您,也为我自己活出个样儿!

借我一生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历时11小时10分钟,在清明节前的午夜,我读完余秋雨的《借我一生》。这部回忆录秉承了作者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知识渊博、思想深刻的一贯风格,又将自己的人生轨迹与生命思考呈现给读者。读过余秋雨先生的好几部书籍,我喜欢他的文笔。我被他用生命去探寻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创举而震撼,被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格而吸引,被他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才情与气魄而鼓舞,被他创作出无与伦比的珍品佳作而手不释卷、意犹未尽。也正是因为此,我购买了《文化苦旅(新版)》、《中国文脉》、《山河之书》、《何谓文化》、《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极端之美》纸质书,外加《霜冷长河》、《千年一叹》、《文化苦旅》新版老版等多本电子书。余秋雨的作品,我已也读了好几本。买他的书是为了阅读,是为了纪念,也为了鞭策和警醒自己。《借我一生》让我走进余秋雨先生的一生和家庭,让我感受了那个荒谬的年代和这片苦难的土地,这种感觉,在现代,依旧在延伸。真心钦佩他的内心强大,在困境中笃定信念,成为文化人中的实践家,探险家中的学者教授。仕途亨通之际却卸下功名,甘愿回归纯粹,愿用一己之力探寻中国文脉。穿越大山大河、荒漠战地、废墟城池,与凤凰卫视一起涅槃重生、千年一叹、行者无疆。诽谤的是与非,不是我关心的重点。我记住了他在苦难岁月中的坚守,在口诛笔伐中的文化探险与创作。借我一生去读好书、走好路、做好人。我喜欢他的隽永文字,喜欢他的遣词造句,喜欢他的深刻思想。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内心,鼓起了我的勇气。读书、旅行,我已在路上,带着余秋雨的作品,伴着那阵阵书香!n

借我一生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看到最后,终于明白书名的意义,借书中文字说:

“从爸爸的一叠借条,我想,人生在世,免不了向外界借取,包括向自己不喜欢的群落。

一个男人,要把家庭撑持下来极为不易,更是免不了常常要发出索借之声,伸出索借之手。

他向大地索借着儿子的生命支点。而我,却以为是自然的生命过程。甚至,以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爸爸写的这些借条,使我产生一种震动。

爸爸不是英雄,不仅没有与造反派打斗,反而向造反派借钱。借钱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什么事业,而只是为了家人衣食。这种姿态,看来很低很俗,却给了我当头一击。

大概是教育所致,我一直相信,家庭亲情,应该让位于社会大道。历尽灾难方才明白,家庭亲情本是社会大道,尤其在家破人亡、饥寒交迫的时代,更是这样。

我的新课本,就是爸爸写的那些借条。”

通过此书,通过秋雨老师自传性的娓娓道来,找到了之前读过的他的几本书的思想根源与写作背景,更读懂其家庭身世、为学立场、为政态度、为家之道、为人之德,就像他所言,是平凡的爸爸忍辱求借,借来他硕果累累之一生。爸爸如果不是封存那些字据,如果不是销毁那些通讯录,如果坚持要儿子用名望与权利地位去为他一一翻案,追究当年那些批斗者,则一定会给儿子添乱添麻烦,冤冤相报何时了,最后谁也好不了。

所以,祖母顽强坚定的治家精神、父亲坚忍宽容的处事方式、妻子相濡以沫的无怨陪伴,共同为秋雨先生借来了光耀的一生。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曾国藩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