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从产生对世界的认知那一刻起,群体就无处不在。
群体的确会放大个人的情绪,在群体中间,你很难通过理性坚持己见,也很难用最有逻辑的讲述方式试图去让他们情绪激昂。群体是难以控制的,思想低级的,容易被情绪控制策动的乌合之众。
但同时,乌合之众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他们创造了信仰,并使信仰成为了生命的驱动力,成为了文化的粘合剂,成为了聚集地的开拓工具,也成为了人类战胜敌人的伟大武器。
乌合之众可以诞生肮脏,也可以产出伟大。被群体放大的情绪导致了最狂热的血腥行动也导致了最伟大无私的美好品格。
因此,我认为我们不能好坏与否的二元论去评价群体的价值,尽管称其为乌合之众。因为我们都是乌合之众的一部分,无论权力,无论财富,也无论智力与一切。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读书笔记 第(2)篇群众的眼睛不是雪亮的,群众的眼睛是盲目的。
有段时间一直面临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困扰:在为数不多的空闲时间要去做一些集体喜欢而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开心却被迫去做。那是集体喜欢的事情吗?还是铁腕领袖喜欢的事情呢?之前习惯于屈从“集体”的决定,那是因为反正时间很多,我不在意。现在偶尔反感“集体”的决定,这是因为我很忙,且人生本来不可控的事情就太多了,我已经做了很多自己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了,在我为数不多的个人具有决定权的事情上面,为什么不能追随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开心一点呢?
的确,这本书作者的有些观点太偏激了,他认为的群众太邪恶了,感觉芸芸众生全是乌合之众。抬头看天空,看看路人脸上的笑容,世界还是很美好的嘛!
还有,一直认为一个时代真正的自由是我有说出我的故事的权利,但你没有任意评论我的故事的权利。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读书笔记 第(3)篇其实前边的序和代译后记说的很清楚了,作者很有偏见,观点有很大的主观性,但是仍然不妨碍说他的很多观点还是很不错的。 有几个甚至现在都在经历,我就在想,有时候真的有点过于后知后觉了,人家1895年提出的问题,现在还在经历着,这种感觉总觉得不太好。
有意思的是,他在书中提到了如何让群体接受自己的观点,还明目张胆的用了出来。本来读这本书的目的是想避免自己成为乌合之众,但是后来逐渐偏离了原来的想法。
另外刚开始挑书的时候第一次发现了一个不同译本的问题。不同的人翻译得还是不一样的,这本书的话这个版本算是公认的比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