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张居正有感n近来,有幸读了熊召政先生写的张居正一书,读完感慨良多。虽然,这是小说,为吸引读者,杜撰的情节不少,但瑕不掩瑜,在重要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上,该书与正史出入不大,将张居正这座历史高峰轮廓分明、清晰立体的展现在读者眼前,我似乎透过历史的沉雾,在一片氤氲中,看到一位身材颀长、目光刚毅、身着一丝不苟官服的长者意气风发的向我走来,由远及近,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世间再无张居正。或许不只是崇祯,吊死在那颗歪脖树之前,会有如此感叹,我相信万历十五年之后的皇帝、大臣,包括我们这些后来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叹。我说张居正千年难得一遇,相信有些人会有些不屑。诚然,江山代有人才出,何况一个张居正?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张居正式的干才常有,而时势不常有,时势造英雄,此言不虚。人才重要,时势更重要,假想张居正早生二十年,在嘉靖朝时,有奸相严嵩把持朝政,任他有天大的才干,也只能庸庸碌碌过一生。如果晚生二十年,万历皇帝亲政,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做一方大员,造福一方百姓而已,时移势易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当时张居正推行改革之所以能成功,其抱负之所以得以实现,都是因为万历初期,孤儿寡母,无所依恃。然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也正是这个原因,为他死后的清算埋下了祸根。由张居正我想到了公孙鞅,他们是何其的相似,相信在历史的长河中相遇,一定惺惺相惜、对酒豪饮、放浪形骸,我专门查了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两者相差了将近1900年,所以世间再无张居正。精于谋国,拙于谋身。这是很多人对张居正的评价,然我觉得这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我很赞成作者的观点,不是拙于谋身,而是根本不屑一谋,如果做事之前,先想自身安危,万历新政又何以实现,何以成就振兴伟业,正是这份夙夜在公,不计个人得失,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悲情斗士形象,令人动容。有了张居正改革十年的坚实铺垫,即使在万历皇帝数十年不上朝、不理朝政的荒唐昏庸下,明朝还苟延残喘了将近80年,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正如《万历十五年》黄仁宇先生的观点,明朝非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再好的时局,也经不住万历皇帝那样的折腾。我时常在想,像万历这样刻薄寡恩、睚眦必报之人,心理是否会有一丝不安和愧疚呢?如果当年张居正残道一点,直接取而代之,历史是否会改写呢?但那还是张居正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这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名言,我改两字送给那个令我动容的“铁面宰相”,了却君王天下事,哪管身前身后名?是啊,时间会证明一切,孰对孰错,孰是孰非,权且留给后人评判吧。关于循吏和清流。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了循吏和清流,这涉及到用人方略,也是千百年来帝王将相一直争论的一个焦点。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政治体制如何改变,这始终是个无法绕过的话题,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中,永远存在四类人:能成事并且能严于律己(这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德才兼备的官员,这类人凤毛麟角,第一类),能成事但律己不严(第二类),不能成事但能严于律己(第三类),既不能成事也不能严于律己(第四类),前两类就是上面提到的循吏,第三类就是上面提到的清流。诚然,对于第四类,为政者应该严厉打击,坚决罢黜。对于第一类,为政者应该大力嘉奖、积极提拔,树为表率。对于占大多数的第二类、第三类,确实既要扎紧制度的笼子,又要容错纠错,过犹不及,“水至清则无鱼”,把握度的能力是评判一个政治家是否合格的唯一“试金石”,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张居正能驾驭有方、处理得当,换成万历、张四维就怨声载道、一塌糊涂,往小了看是能力不足,放大了看是政治素养不够,缺乏的何止是历练、经验。所以政治官员常有,且非常多,但政治家不常有,而且非常缺。读书可以聪慧,读史可以明智,唯愿自己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一抹斜阳了此残生。
张居正(全4册)读书笔记 第(2)篇夤夜,再读完四卷《张居正》,心里感觉空落落的,情到深处竟不知觉的落了泪。这位功勋卓著的万历首辅,一生励精图治,内修外攘,为万历新政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卓越贡献。明朝自朱元璋之后两百多年,但万历年间已是民生凋敝,国库空虚,盗贼四起,异族不断犯边。归结到底还是没钱,钱不在民,不在国家,大部分被权贵豪强蚕食鲸吞。蠹官蠹政,欲改财政,必先整饬吏治。考成法,京察,实物折奉,子粒田征税,清丈田亩,整顿学校,一条鞭法等等。张居正城府深沉,该忍时忍到极致,该辣时辣到十分。人称铁面宰相。到万历十年,国家已是物阜民丰,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张居正的改革成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当然,他几乎得罪了全部权贵豪强,极大损害了这些人的利益。然而,张居正却垮了。先垮下来的不是他的改革,而是身体。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驾鹤西去,带着对大明朝无尽的期盼溘然长逝。但他却没想到,他死后,昔日听他谆谆教导的小皇帝明神宗在张四维的蛊惑下却对他进行了清算,剥夺一切赏赐,家产充公,祸及家人。一时间风声鹤唳,人心惶惶。从皇帝到内阁再到文武百官,都认为没了张居正,大明朝依旧富庶。张四维,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沈一贯,皆是钻营取巧之辈,满腹经纶却都是用来揣摩圣意。这些人只顾保全自身,不顾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只愿唯唯诺诺维持现状。难怪,张居正去后,大明王朝江河日下,四十多年后便有了李自成进京。而那个糊涂皇帝朱翊钧,更是荒淫无度荒废朝政,将万历新政推入万劫不复之地。张居正十年呕心沥血的功绩化为乌有。年轻时因反对张居正夺情被廷仗致残的邹元标,说张居正“何功于社稷”,晚年竟四处奔走,呼吁“万历新政”,简直是天大的讽刺。天启二年,明熹宗给张居正平反。然而斯人已逝,世间再无张居正
张居正(全4册)读书笔记 第(3)篇这本书写的还是不错的,只是里面的自称让人觉得别扭,一看到那个字就有太监的声音在脑子里晃来晃去,十分讨厌!但是本书还是比较好的呈现一位历史伟人!我觉得他和商鞅一样,都是大德至德之人,为了理想而敢于自我牺牲之人,同时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为后世之君执政理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同时也饱受所谓的读书人的攻击和污蔑!但是商鞅比张居正幸运的是,秦国继位秦惠文王是位明君,他继承了商鞅的变法成果,并很好的执行下去,从而使得秦国可以纵横捭阖,灭六国而一统天下。而大明的后继之君则毫无治国之能,将张居正的所有努力全部废除,最后大明亡国了!这是张居正的悲哀!于此,万历作为昏君的楷模,他在这方面是万古称道,十足的表率!想要成为败家子,学学万历这个狗杂碎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