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纪委推出的《历史的教训》固然是从它的“政治”角度上去推荐,也是带着政治工作去推荐的一项工作去做。这本书原本我是收入在我的“书架”上,只字未读。前天,我在整理我的“书架”,又被我连同其它几本移出了。
《历史的教训》一书,固然要看针对什么人来读。首先,如果像我不是从政,又厌恶“政治”这个丑陋的东西,那么,这本书对我来说,读这本书就是在“浪费表情”,更毫无价值!
这本书,尽管我只字未读,但是,仅仅这个书名,加上由“中纪委推荐”,固然只能说对从政的,对当官的,有可读性价值。否则也不叫《历史的教训》了。
今天的作者写书出书,大体分三种心理。一种是投机性(投机分子)。一种是“目的性”(玩政治文字游戏的);另一个是“习惯性”(真正的学者)。“投机性”的作者,又少不了为利益而在投机钻营着。
这就好比新华书店,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他们就希望上面能多出版之类的书。她们也就有“戏”了,就有“生命”了。尤其在今天惨淡的书市来说,他们更有救了。这个时候,新华书店最希望天天讲政治。
比如:《历史的教训》这本书,新华书店,完全可以联合地方宣传部,将之作为政治学习任务在做,好比那个“送戏下乡”,他们叫“送书下乡,”要求各个乡党委必须人手一本,最起码各企业单位,各科室一本。连同亊先开好的发票一起带上,哈。。就手转帐。
而《历史的教训》对我们这些人来说,还正如书画家的作品,对于外行人,对于不喜欢爱人来说,就是个分文不值的东西,甚至还会骂“都画的什么狗屁东西”。也只有对那些喜欢收藏的,平日里又喜欢“打脸充胖子”的,那个作品也就成了“有价市场”了。
《历史的教训》这本书,作者首先看准了当下如郑板桥笔下的那“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看准了当下“地毯式”的反腐力度;看准了百姓对当下反腐业绩的掌声与呼声的这个“市场”,进而出版一本这样的书。从政治角度来说,也确实需要更多的这样“投机分子”来推进一把。“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读书笔记 第(2)篇这是一本深度解读了文明的内在的历史书籍,从多个方面对多个文明的兴衰进行解剖,很多内容高屋建瓴,站在很高的角度对于人类的历史进行了提炼。所谓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观之下并无新事。我们的社会现在看起来很新鲜的,但是在古代人类追求建立这种社会时已经有过很多次失败的教训了。从这些教训中我们明白
①自由和平等存在对立,人类群体最有创造力的份子追求自由,能多数的平庸者追求平等,自由和平等的矛盾就是人类历史上多种社会制度彼此交织,多种纷争此起彼伏的重要源头。
②人类之间由于生理等条件,天生就是不平等的。多数人的民主政治是不可能的。虽然人们渴望平等,但实际上不可能。
③宗教在调节社会矛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贫苦大众的麻醉品,每当人陷入贫苦的沼泽。即使在科学的国度,宗教很容易在贫困和不公中死而复燃。
④兴衰是文明的常态,文明如同一个正常人会经历诞生发育壮年衰老的过程
⑤等等
虽然是在六十年代写成,但是在今天也很有参考价值,有些东西和现在中国的状况出奇地相似。的确是一本值得反复深读的好书。且以浅记。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读书笔记 第(3)篇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生物学给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生命即是竞争。
生物学给历史的第二个教训是,生命即是选择。
只有经济才能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人,才会渴求平等;只有那些才智高超的人,才会渴望自由;最终的结果总是智力更超群的人得偿所愿。
生物学给历史的第三个教训是:生命必须繁衍。
历史大体上是由求新的少数人之间的冲突造成的,大多数人只为胜利者鼓掌欢呼,并充当社会实验的人类原材料。
那些抗拒改变的保守派,与提出改变的激进派具有同等价值—甚至可能更有价值,因为根须深厚比枝叶繁茂更加重要。
很可能今天的每一种罪恶,在以前都曾经被视为品质—一种使个人、家庭或者团体得以生存的美德。
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沦丧,与英国复辟时代相比,只有种类上的差别,没有程度上的不同。
历史提醒我们,罪恶在每一个时代都曾蓬勃发展,这似乎能给我们一些安慰。在我们的时代,同性恋的受欢迎程度,甚至难以和它在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相媲美。
如果教育机会平等能够建立起来,民主政治将会是真实和公平的。因为这才是它的口号背后至关重要的真理:虽然人们不能做到生而平等,但是教育和机会的获得会让他们越来越接近平等。
就个人而言,骄傲使人们在生活的竞争中更有活力;就国家而言,民族主义也会使其在外交与战争中拥有额外的力量。当欧洲国家从罗马教廷的统治与保护中解脱后,每一个国家都提倡民族主义,使其成为海陆军的补充力量。如果国家预见到与某个国家的冲突在所难免时,它就会煽动其人民敌视那个国家,并且制造口号,把仇恨推到最高点。与此同时,它又强调自己是多么地爱好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