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我没有去过湘西,但在这本书中我领略到了湘西壮丽的景色和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我也见证了翠翠和傩送明明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爱情,最后全书以这个人永远不会来和这个人可能明天就会来,留给了我们一个悬念,到底翠翠的等待和守望会不会有结果?到底傩送会不会回到这个另他又爱又恨的地方?这一个个悬念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我觉得这本书既不是一个悲剧也不是一个喜剧,我觉得翠翠的出生可能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是悲惨的,一出生父母都不在了,是爷爷扶养他长大的,靠渡船来撑起了整个家,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这一生遇到的人可能是我们这辈子都无法遇到的人,她有一心为她着想万分疼爱她的纯朴负责任敬业的爷爷,还有性格豪爽,单纯的大佬对她热烈的爱,也有英俊帅气心思细腻的二佬对她痴迷,她同时也从二年前与二佬的一面之缘而对他倾心,这让我想起了我室友前几天说的一句话我不相信日久生情的爱情,我相信一见钟情的冲动。也许人又是就是一种感觉,感觉来了,对爱情的冲动与渴望挡也挡不住。当时那个社会大部分的婚姻是父母的媒妁之言,像这种双方父母都很开放能让子女自己选择幸福的现象已经很少了,但让我遗憾的是在这样父母开明的情况下,无论是翠翠还是傩送还是大佬都没有得到自己渴望的爱情,有时候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双睿智的眼睛能够看穿自己,能够了解和明白自己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斑斓和荒芜。所以说爱你的和你爱的人很多,但懂你的能够看清你的人却很少,爱不是无言,爱就需要放手一搏的勇气,爱就需要勇敢去追求的心,如果翠翠能够直面正视自己的内心,早一点把自己对傩送的爱情说出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一种释怀吧。
在这本书中我也看到了富有湘西特色独特的求爱方式就是对歌,小桥流水人家,古城精致、舒缓、悠然。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在山头跳跃旋转,使两个心的距离更一步拉进了。而看看现在的我们的爱情的联系方式,也完全被网络、手机代替,以完全没有以前那番特色和真挚。从前车马慢,书信慢,时光慢,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我期待那样的爱情,也向往这样的爱情,不纠缠,不困惑,不迷茫,一生唯爱一个人。
也许我们能读懂人心,但是读不懂湘西。对于沈老先生而言,是这个地方孕育了这样的人。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 读书笔记 第(2)篇这本书比《从文自传》开的还早,自传已经都完结,边城还差10页。看到翠翠爷爷从顺顺家回来在雷雨夜去世时,就不舍的再往下看了,想要表述点儿什么,沈从文文笔很好有感悟,凤凰这个地方也是有记忆的地儿,总就没有找到那个写的心情。今儿自传结了,也就想把这本给完结。
凤凰确实很小,一天就可以转完。在凤凰旧城门旁边的吊脚楼里,有一群人住了一个屋子,楼下就是河,想应该就像每年端午时顺顺家的吊脚楼的样子。大早上有青年男女在河里的小船上对歌,应该是有表演性质的吧。走跳桥到对岸,对岸都是酒吧,晚上很热闹,对于就住对岸的人来说就很吵。吊脚楼有阳台,早上起早不想出门,也很凉快,就在坐在吊椅上写明信片。现在脑子里还是可以清晰的回忆起当时的画面。时光好美。
在凤凰一起游玩的人,是当时在婺源认识,后来又约新的游玩地的人,到凤凰队伍又继续扩大,加上我的好友和她的好友。这辈子应该很难再有这种经历了吧。
因偶然看到《边城》这本书,最近很迷沈从文的文字。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 读书笔记 第(3)篇大师的作品,短短的一本,真的是隽永,余味留长的感觉。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还是写情,非常珍惜笔墨,把空间留给别人来想象。这种度的把握,让人由衷赞叹,还有这样的神人。
是由黄永玉的《比我老的老头》作为引子,来看这本《边城》。那么受尽苦难的人,为人单纯,炽热,还幽默。你完全看不到他对生活苦楚的倾诉,却看到这么野性生机的小城。
翠翠的敏感心情,本就是十四五岁一个好孩子该有的心情,那么正常不过的状态,却被沈从文写的那么好,自然。爷孙两个的情意,更是一句一句带起来。爷爷的死早就留下了伏笔,在这过程中去描绘渲染。大老和二老,只是故事的一个侧面。结局不免让人唏嘘,但,这就是生活本身。
喜欢边城,也喜欢翠翠,喜欢爷爷。喜欢《边城》,钦佩沈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