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群山回唱读书笔记(3)篇

群山回唱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1952年,阿富汗,贫穷的村庄沙德巴格。10岁的男孩阿卜杜拉和3岁的妹妹帕丽经历了一场可能永生难以挽回的骨肉分离。他们的妈妈在生帕丽的时候死于大出血,父亲萨布尔是个卖苦力的老实人,勉强支撑着艰难度日。他无力拉扯两个年幼的孩子,又给孩子们娶了个继母帕尔瓦娜。帕尔瓦娜的哥哥纳比在喀布尔一户富裕人家里做厨子兼司机,女主人妮拉一直无法生育。纳比舅舅居间牵线,帕丽被卖给了妮拉,开始了新生活。
群山回唱读书笔记 第(1)篇

我用一生在等待
通过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安排
或缘分
或机遇
或命运
或者随便你给它扣上什么帽子
我们俩
她和我
都终将找到对方的存在
群山之间
不妨呐喊
回音就是回应 

真挚的情感,细节感人。可惜野心太大,铺垫也没有十分出色,情节与情节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有割裂之感。翻胡赛尼的访谈,看到蛛丝马迹,他如今离创作背景的生活越来越远,有关起门来编故事的嫌疑;他享受偶然性而非谋篇布局式的写作。第三本小说,写法上表明其不满足于止步,但觉得诚意不如前两本。



群山回唱读书笔记 第(2)篇

看完这本书,胡赛尼的全部作品就都看完了,此时,我对这名作家产生了深深的恨意:好吃不多给有意思吗?!为什么写得这么少啊?!拜托抓紧时间多写几部啊!n不开玩笑了,言归正传。在看这部书之前,我就知道兄妹最后是团聚了的,当时我想,这样安排不好,不如不重逢,伟大的作品不需要大团圆,悲剧才更能动人心魄。我没想到的是,团聚是这样的团聚,让我想起《陆犯焉识》。比起《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这部作品更加壮阔,也多了些洋气,可我觉得作家本人似乎不太喜欢这种洋气,从他对飞扬跋扈的美国儿童的描写中,我隐隐约约有这种感觉,不知道对不对。罗诗和阿德尔以及他们的关系网,我以为后文还会有所呈现,但是并没有,这让我感到有些困惑,但是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出,胡赛尼已经突破了《追风筝的人》的框架。不得不承认,《灿烂千阳》与《追风筝的人》在故事的表述上还是相近的。这一点从读者的反应中也可见一斑。几乎是所有的读者在评价《群山回唱》时,都会把它与另外两部作品一起作对比,说它是三部曲中最好的,或者是最差的,几乎见不到有人说它介于另外两者之间。而我自己的感觉呢,我觉得都是五星佳作,如果有六星,我就都打六星。

群山回唱读书笔记 第(3)篇

这本书相比前两本给我带来的感觉没那么浓烈,它淡淡的,一个故事连着一个故事的诉说。其实我想整本书想要说的,在第一章的时候就已经表明了,“人对自己本该守护的东西,会何其轻易地加以恶待和抛弃”。不管是第一章的故事里的爸爸把他的小儿子交给了大魔王,还是兄妹俩的父亲把帕丽卖给了不能生育的有钱人家,或者是妹妹帕尔瓦娜听说姐姐要嫁给她的心上人的时候把姐姐从树枝上“推”落,还在应该照顾姐姐的时候为了自己能有新生活把姐姐抛在了沙漠里,又或者是纳比和男主人的“同性恋”故事,再或者是明明答应了会带罗诗做手术却在回美国后就抛下这一切再也不联系的医生,或者是逃离家庭出去走天下的马科斯医生,还有抛下毁容而和小情人跑了的妈妈……n九个章节,九个人物,九份自述,一条大的故事线,却在每一章里都竭力塑造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视角很新颖,但每个都写得不深,一开始的时候看得有点懵,虽然也有伏笔,但是感觉好多伏笔都没有“填坑”。但即便如此,也不失为一本好书。另外,哥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帕丽,感觉和《灿烂千阳》里莱拉给她的女儿准备取名玛丽雅姆有异曲同工的感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