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短的一本书,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完了,十分荒诞的一个故事,但是…
反乌托邦(Dystopia)(又译作“反靠乌托邦”、“敌托邦”或 废托邦),又作anti-utopia或cacotopia、kakotopia,根据后两者的音译,又可译作坎坷邦。与乌托邦相对,指充满丑恶与不幸之地。
这种社会表面上充满和平,但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如阶级矛盾、资源紧缺、犯罪、迫害等,刻画出一个令人绝望的未来。某些作品描述的反乌托邦社会中,物质文明泛滥并高于精神文明,精神依赖极受控于物质,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自由。
这本书出名应该是因为它是反乌托邦的代表作吧,看完之后大概知道反乌托邦是什么意思了。
其实我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某个地方看到,某位上个世纪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的学者,放下这本书之后,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荒谬至极,没想到后来他就经历了那件事情,也是一种讽刺。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也是越看越觉得荒谬,但是越看越细思极恐,甚至看到一半就猜到结局,书中的很多事情,比如说
布克瑟想了好一阵子了,用一句话说出了他的整体感受: “如果拿破仑同志这么说,那么就一定是对的。”
真的不是写实小说吗…后来发现这本书是成书于1943-1944年,甚至连“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句话都不能在这里适用。
《动物庄园》的故事脉络被评论家分析为与苏联的历史乃至整个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惊人的相似,在很多共产党正在或者曾经执政的国家都能看到动物庄园的类似影子。作者在书中借由对动物庄园的发展变化,对共产主义运动未来命运的预言也被1991年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后来的历史所印证。但《动物庄园》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对历史的预言,这部寓言体小说以文学的语言指出了:由于掌握分配权的集团的根本利益在于维系自身的统治地位,无论形式上有着什么様的诉求,其最终结果都会与其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诉求背道而驰。
这是百度百科上对于动物庄园的描述,然而作为一个中国人,自然而然的都会想到另一件事情。如果不是真的发生了,谁会相信真的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呢。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反乌托邦的小说描写的内容很多都预测了未来会发生的事件,比如说《1984》,比如说现在的社会文化发展与《美丽新世界》,所以我们到底是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里,不由得对这些作家的预测佩服得五体投地。
回到《动物庄园》这本书,不太理解为什么是以猪为主角,可能是为了增加故事的荒谬吧,还有拿破仑的这个名字也就是故意而为之,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能写出这个作品真的太强了。
当年麦哲预言的那个“动物共和国”,那个整个英格兰的田野不再被人类践踏的时代,依然为大家所坚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也许不会马上到来,也许现在活着的任何动物在有生之年都无法见证这一时刻,但那一天终将到来。动物庄园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动物农庄》这本书花了四个小时去阅读,阅读的时间很分散,只到了最后几个章节才有时间一口气读完。
一开始接触这本书是在一年前,同学的推荐。出于对一个完全由动物构成的社会的好奇,我点开了这本书,看了没几页就闲置了,直到今天才看完。
作者写作的原意是映射当时的苏联,映射那些高呼着自由、解放,却走向了一个更加压迫的社会的事实。
通读本书,对于那只叫做“拿破仑”的猪,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就是结尾处,描写它穿着前庄园主“琼斯”的服饰,用两条后腿站立行走的场景。也是从这里开始,“拿破仑“放弃了掩饰,露出了他的真实面目——一个压迫者、一个披着猪皮的”人类“ 。
书中很多地方运用了许多隐喻、双关,在这背后隐藏着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一些东西。
“七戒”被随意修改、肆意歪曲,到最后,几乎没有动物记得它最原本的模样了,但是,纵然“七戒”被改得面目全非,动物们却依然“信奉着它。可想而知,想要管理好一个社会,只要掌握住社会的“规则”——钱或权,然后把控好舆论导向(书里的那群“绵羊”),那就万事无忧了。
树立一个“斯诺鲍”这样的共同敌人。外争内斗是所有动物的生存本能,猪也不例外。“拿破仑”和“斯诺鲍”两只猪,在赶走了庄园主之后,由于意见分歧太多,冲突不断升级。到最后,“拿破仑”获得了胜利,赶走了“斯诺鲍”。在“斯诺鲍”失败之后,他的功绩变成了他的污点,他的思想成果也变成了别人的功劳,但凡有什么坏事儿,一律都推到“斯诺鲍”身上,他成了一个完美的“靶子”,负责接收一切的负能量。当底层动物那少得可怜的“负能量”有了发泄之处后,社会也就“稳定”了,底层动物们也就“听话”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如那匹老马布克瑟,勤劳、忠诚、失去劳动力之后,却被卖到了屠马场;比如那些经过“审讯”后承认自己与“斯诺鲍”是一伙儿的,然后被残忍地杀害的动物们。
一本很薄的书,却有着很大的信息量,这本书值得多次品读。然后,去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去思考自己在“动物农庄”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动物庄园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动物庄园——“动物统治动物”“没有人类剥削”“一切动物平等”的庄园。
“这是一部政治寓言体小说,讲述了发生在英格兰曼娜庄园里的一次动物起义。动物们因不堪人类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奋起反抗,最终赶走了农庄主,实现了自己“当家做主人”的愿望。农场自此更名为“动物庄园”,规定“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等七诫。可好景不长,作为领导集团的猪发生了内斗,胜利者将对方驱逐出“动物庄园”,从而获得了农场的绝对领导权。拥有特权的“独裁猪”变本加厉,不断地堕落成了比人类更可怕的剥削者,剥削着其他的动物。庄园也更像是充满比以往更甚的剥削与黑暗的牢狱。
《动物庄园》见证了“猪”是如何堕落成“人”的,权力腐朽着“人性”。”故事最后动物们已经分不清猪和人的区别。”读此书感触最深的是有关联的两点:一是七诫根据统治者的需要被不断修改,实际是推翻,这当中自然少不了统治者的解说,语言被扭曲着解释这种变化,而让人无法反抗的一点是七诫/法律是一点一点被修改的,所以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直到最后七诫早已不是原来美好的模样。二是作为被统治的其他动物,他们的处境让我很是同情,因为周遭阴暗的氛围他们的质疑声无论如何难以发出。本杰明是能看清所有一切的,可是他无法开口;布克瑟是最勤劳的动物,从提前两个小时工作到提前三个小时……只要说起现在已经摆脱了琼斯的统治,工作是为了自己,便不再有怨言,让人心疼,在工作劳累至死竟要被独裁猪拿破仑送到屠马场;克莱弗不认识几个字,相信着被篡改的“七诫”。被统治的动物们就这样被愚弄、利用,比以前的状况要差得多,动物们的理想乌托邦庄园并不存在,或者说不应该是这样。
人性之恶借由膨胀的权力和独裁统治被逐渐激发,最终被完全腐蚀,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