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新约·马太福音》如是说。
我们通常认为,个体特征的卓越是一个人出类拔萃的根本原因。其实,个性作用并非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成功人士并非白手起家,他们以某种形式获得家族的荫蔽和支持。那些最终变得卓尔不群的人看似完全依靠个人奋斗,其实不然。事实上,他们一直得益于某些隐蔽的先天优势,或是非凡的机缘,抑或某一文化的特殊优势;这使得他们学得快,干得多,以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方式认知世界。出生的时代与地域对个体的影响巨大。而我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我们的祖先留传下来的东西,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已限定了我们获得成功的方式。
如果没有从小训练,莫扎特也称不上神童。如果没有优越的家境,比尔盖茨也不会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接触电脑的人。如果没有欧洲酒吧的历练,披头士乐队也不会迅速成名。如果不是语言的因素,中国孩子的数学也不会具有领先优势。如果不是权力等级观念,大韩航空也不会空难频发。如果没有这个时代,马云就是一个loser。如果没有罗素,维特根斯坦最多只是又一个克里斯托弗兰根。
在社会学领域,所谓成功就是“优势积累”的结果。10年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一个人大约可以投入10000小时对某一特定项目进行长期刻苦训练。10000小时是取得伟大成就的神奇数字。
成功人士不可能独自走向成功,他们总是特定地点和特定环境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可能性不来自我们自身,也不来自我们的父母,而是来自我们的时代:即我们在历史上所处的特定地点和所面临的特定机会。成功不是随机事件。成功是由一系列可预知的、强而有力的优势环境和机遇构成。在通向职业成功的道路上,除个人努力以外,我们所处的文化、历史和外部环境对我们能否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
努力工作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性,而稻田中产生的文明的精华是,通过努力工作,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贫穷中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这也是中华文明能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终极因素。
天才都是历史与环境的产物,是机遇与积累的结晶。超级律师、数学天才和软件企业家的成功依靠的也是人类的一般经验,他们的成就绝非石破天惊也非神秘莫测。他们处在优势与文化传承的网络中央,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后天养成;有些是自己争取的,有些则仅仅是因为运气—但所有这一切都是他们成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到底,所谓“异类”从来就不是什么异类。
异类读书笔记 第(2)篇真正的异类,并不全由智力决定,虽然天赋(标准线以上的智力水平)是前提,但所有取得成功的人都有至少1万小时的努力练习,同时,机遇和情商缺一不可。
在本书中讨论的所有成功者案例都遵循某种可预知的线索。这条线索并不完全是智力因素,如果是这样的话,克里斯托弗·兰根就要比爱因斯坦更成功;这条线索也不完全是个人选择和个人努力的结果。这条线索,确切地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天的成全”。
“异类”是那些获得特殊机遇之人—是那些耐心等待,当机遇到来就当仁不让把握住机遇的人们。对于加拿大的冰球运动员来说,生于1月就是他们进入全明星队的机遇;对于甲壳虫乐队来说,汉堡之旅就是机遇;对于比尔·盖茨来说,特殊机遇就是生在正确的年代,并在初中时代就获得电脑终端;对于弗洛姆和沃切尔·利普顿·罗森·卡茨律师行的创始人来说,机遇是多重的:他们生于正确的年代,有着能给他们最勤勉激励的父母,他们拥有少数族裔身份,这种身份帮助他们在纽约其他传统律师事务所涉足公司并购官司以前,就已在这个领域实践了20年;最后是大韩航空,直到公司帮助飞行员突破原有文化禁锢,他们才最终扭转局势。
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其实相当简单,但却一直被人忽视。我们十分敬畏那些最优秀、最聪明、自学成才的“异类”,我们认为这些人命中注定就该从芸芸众生中自然而然冒出来。我们了解比尔·盖茨的成就,惊叹他13岁的时候就自觉走上超级企业家的道路。但是这是一种错误总结。事实是,1968年的世界只为这一个13岁男孩打开电脑终端使用的方便之门;假如当时有100万个孩子都获得了这样的机会,今天世界上又会有多少个微软公司呢?要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们的社会就要重新排列幸运的拼图—例如,重新安排某些关键日期—将机遇分配给更多的人。在加拿大,假如冰球联盟为下半年出生的孩子再组织一个联盟,那么今天我们就有两倍的冰球明星。将这种理念推广下去,天才的花朵就会更灿烂地开放在所有领域,而我们的世界也一定比现在更富足。
异类读书笔记 第(3)篇总结了各种类型的人或者团体成功的原因。天赋,努力必不可少,但是更多的是社会潮流的引领,家庭背景的积累,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文化背景的熏陶。如果一个人能拥有这些因素的正面影响,获得成功,就是顺利成章的事情。如果不幸拥有了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无法与社会潮流,制度抗衡,需要顺势而为。家庭和文化背景对个人形成的负面影响虽然巨大,但也并不是不可改变,需要我们意识到并且有意地去克服和改变。同时于个人,要有10000小时的努力与勤劳。对于我们这一代,教育基本公平,社会相对开放,国家和平稳定,已经是比较好的外部条件了。文化背景崇尚勤劳努力,也是获得成功的助力。对于我个人来说,家庭背景一般,出生农村,但是父母竭尽全力供我完成学业,身边朋友相比,不够懂的人情世故,不够充分接触社会,不懂如何面对权威等等,也没有好的人脉关系和资源。算是自己的一个弱势,需要后天花力气去弥补和修正。而努力勤奋,不断学习和阅读是我自己自我累加的优势,从初中就热爱读书,开放心态,探索真理,通过学习完善自我性格,掌握技能,完成学业,这是自身的优势了。全书的主旨是,你有的,会拥有更多。你弱势的,会越来越弱势直至消失殆尽。知晓这个道理之后,如何去做,就各有千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