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上篇)
C7: 不要“身还在,心已远”
当事业与家庭渐渐融合时,规划得过早会减小自己的选择范围。作者常常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女性很少会痛下决心离开职场;相反,她们一直以来总是要做很多微小的决定,不断妥协和牺牲,同时深信这样做都是为了拥有一个更美满的家庭。在女性选择退缩的方式里,也许最普遍的就是“身还在,心已远”。
最有可能离开职场的女性集中在家庭收入水平的两个极端,即其配偶处于收入水平的底层,或处于收入水平的高层。配偶收入处于底层水平的女性在尽力寻找足以补贴家庭支出费用的工作,而这些费用的日益上涨也让人难以负担,甚至超过这些女性的工作报酬; 配偶收入更高的已婚女性退出职场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女性为迁就其丈夫的工作时间而做出牺牲,放弃自己的工作。
“给妈妈的罚单”的现象也较为明显:产假时间越长,上班族妈妈和爸爸之间的收入差距就越大。
C8: 人生搭档
如果希望另一半变成真正的人生搭档,首先得把对方看成与自己地位平等的好伙伴, 并且从一开始就要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女性在给另一半分配或暗示任务时有种常见的心理,这往往导致事与愿违:她总认为自己是在下指令。当然这在理论上是没错,但分担责任应该是双方共同的事,否则对其中一个人来说,就很容易感觉是在帮对方的忙而不是在尽自己的一份力。
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男性和女性的未来。人们相信,比起工作来,女性更容易对家庭投入。这种观念如同给女性开了张罚单,因为雇主们已经预设女员工无法达到预期的职场成就。对男性来说,恰恰相反,因为人们相信男人应该把事业放在第一位。通常我们在评价一位男性时,首先是看他们的事业成就,随后又明显地表现出家庭成就对他们来说不那么重要,或者说并非主要成就感的来源。正是这种思维定势促使一个成年男人在球场上夸口,说自己可以照常踢球,而不用去管产房里的老婆和刚出生的孩子。
对于一个正在寻找人生伴侣的女性,作者的建议是,你可以和各种类型的男人约会:坏坏的,酷酷的,有承诺恐惧症的,以及满怀激情的,但别和他们结婚。坏男人性感的因素不会让他们成为好丈夫。到了想安顿下来的时候,你应该找一个愿意和你平等相处的男人。这类男性会认为女人应该聪明、有主见、有事业心;他会重视公平,并做好分担家庭责任的准备,甚至非常乐意这么做。这样的男人的确存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他才是最性感的。
C9: “全能女人”是个神话
“拥有一切”也许是女人遭遇的最大陷阱。在各类交谈中、报纸头条和文章里,人们总是很随意地提到这句话。这几个简单的词原本是想表现女人的理想状态,却让我们力不从心。
我们也无法拥有一切,“拥有一切”这个概念公然地违背了经济学的基本定律与常识。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莎伦·波兹特对此解释说:“‘拥有一切’这种已经过时的说法忽视了各种经济关系的基础——即‘交换’的概念。我们所有人都在进行人生的‘约束优化’,试图在事业、孩子、关系等要素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竭尽全力去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资源。由于资源的稀缺,没有人能‘拥有一切’。如果非要有人这么说,那么他很可能是在撒谎。”
全职妈妈和全职爸爸都要辛苦地履行很多责任,但女性还不得不忍受粗鲁的问题和谴责的目光,被人们提醒自己在工作和孩子身上的投入都在打折扣,自己的成功不应超过丈夫。既要事业又要做母亲,尤其容易导致焦虑和压力。由于她们对工作和家庭都有完美主义倾向,所以面临的风险非常高。而且一旦达不到理想状态,她们很可能会彻底地往后退——从职场完全回到家庭,或是截然相反”。
人们辞职只有一个原因:他们都感到筋疲力尽,厌倦了无尽的工作和出差。卡纳里克说,他很理解这样的抱怨,但他不能理解的是,其实每个辞职者都还没主动休过假。直到离职那天,他们才发现公司要求的事情他们都已经完成,而且自己的确做得太多了。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完成,胜过完美。追求完美,最好的结果便是心生挫败感,最糟的结果则是完全麻木。任何一位母亲都希望别人认为,她们对家庭的投入远大于对工作的投入,结果出于一种补偿心理,以致她们工作也过了头。即使在那些对工作时间要求并不严格或是非常灵活的公司,女性也担心减少工作时间会危及事业前景。
我们还有一种天生的倾向,它会导致偏见的产生,那就是我们希望和同一性别的人一起工作。创新者咨询公司对29个国家的工作现状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当选择工作伙伴时,男性和女性都明显更倾向于选择和自己性别相同的人。然而,事实证明,一个成员多样化的团队往往能创造出更好的业绩。以此为据,管理者应该在规划团队时主动地对其成员加以交叉混合,至少也要表明这种意图,让员工有动力做出改变。
C10: 让我们开始讨论吧
谢丽尔去TED做演讲,有人以为她会讲些关于Facebook的事,但她的演讲却是关于女权问题的。刚开始,有人就演讲内容公开批评谢丽尔,但随后,谢丽尔发现很多女性朋友转发演讲视频,还有一些素未谋面的女性给谢丽尔发邮件,告诉她自己从演讲视频中受到鼓舞,生活和工作都得到改善。
你不知道自己的一个自认为很小的举动会给其他人带来多大影响,但还是坚持下去吧,多传递些正能量,总会有人受益的。
C11: 为平等而努力
女性“总是倾其一生,变着法儿地证明:我们已经接过了女权主义者的火炬,也没有辜负前人为了我们追求事业而进行的奋斗。然而,我们正在隐隐地滑向失败,因为女权主义运动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感到自责,或是把我们推进无尽的竞争,去比较谁的孩子更优秀、谁的婚姻更稳固或是谁工作的时间更长;它的目的在于让我们感到自由——不仅拥有选择的自由,而且在做出这些选择时不会总感觉自己犯了错”。
大多数女性并没有想过为下一代去改变旧观念,她们只是在努力撑过每一天。有很多极富才干的女性在为进入高层竭尽全力,极力清除着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也有很多女性退缩,是因为她们认为自己别无选择。
我们都希望满足于自己的选择,得到周围人的认可。那么,不如先从认可彼此开始。上班族妈妈应该把全职母亲的工作看成是真正的工作,全职母亲也同样应该尊重那些与自己做出不同选择的女性。
希望未来人们可以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没有外部或内部障碍能让他们放慢脚步或是质疑自我。一个想要担起全职爸爸的重任的男孩能得到尊重和支持,一个想在职场上大展拳脚的女孩不仅能得到尊重和支持,也能因为所取得的成就受到人们的欢迎。希望他们都能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找到能够真正发挥自己潜力的事情时。
向同样喜欢看些乱七八糟不关学习的书的同学们推荐这本书:)
向前一步 读书笔记 第(2)篇这本书有一种魔力吸引我读下去,首先不得不承认作者谢丽尔是个很了不起的女人,但仿佛我说的这句话也暗含着我骨子里是存在某种程度的性别歧视,潜意识认为同为飞行员如果是女的就会觉得特别厉害,如果是女总统也会觉得特别崇拜,因为潜意识认为女人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书中探讨了许多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作者当然是坚持性别平等的,而且她也为此作出了许多努力。要改变人的观念其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更加需要不断有人加入这个队伍,性别歧视这个问题才能慢慢得到好转或解决。另外谢丽尔让我十分佩服的是她的履历。书中没有提及她在学校如何学习,紧紧围绕她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职位越高责任越重压力越大。我就是她书中写的那种认为女人相对于男人来说在职场上发挥空间较小以及限制更多的那种人,传统的思想让我还是认为女人要兼顾家庭必须在事业上有所取舍与让步。不过的确有许多女人做到了二者兼顾。但我觉得我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作者在文中提到,没有工作是值得你连续花12个小时。要不就是你能力欠缺,要不就是你时间安排不合理。这观点我实在太太太同意。作为律助或者实习律师的大部分人都会存在经常加班的情况,我审视了一下自己的工作状态,我意识到许多时候是没必要加班的,只要自己合理安排好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谢丽尔是个很棒的榜样。[爱心]n
向前一步 读书笔记 第(3)篇好书。感受颇多,摘要如下,推荐给职场女性:n第三章,要亲和力也要会谈判。这就是让你即友善体贴又能坚挺善辩,好比穿着高跟鞋踩雷区。如何做到? 首先要利益共同化,谈话时多用“我们”而非“我”。其次该坚定的一定要坚定,并让自己的坚定合理化。最后,一定要为自己找到后路,就是不这样做自己也不会很糟的出路,不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职场对女性来讲很残酷,不能总想着这样做大家不会喜欢我,要记住你无法取悦每一个人,任何艰难的决定让一些人受益的同时一定会让另一些人反感。所以只要把握住大方向,不要被噪音影响。第四章,“接受风险,选择成长,挑战自我,在应该晋升的时候主动争取更高的职位(当然,一定要面带微笑)”------自我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n第六章,Fred Kofman, conscious business。有效的交流始于你有你见,我有我见。意识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第一人称我会让观点的表达更积极。简洁的语言有助于困难的观点的表达。想要知道别人对我们的做法作何感受,就直接询问。幽默是个相当神奇的工具,它能让我们用友善的方式传递真实的想法。遗憾的是,当最需要幽默感的时候,我们往往力不从心。当情绪开始激动时,我们便很难轻松地面对问题。最后,不要怕被认作是女权主义者,他们不是仇视男人的怪物。不要在体力心力都不支的情况下还疲于奔命。女权主义反对的就是全能女人,反对的就是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都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