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什么读这本书?高中语文老师老是对我们提前余秋雨,他笔下的中华文化,有多震撼、觉醒!当时是条件有限,一直没机会读,后面有同学买借来发现根本看不懂那根本不是我们中学生关注的话题好嘛?我们能看得进去的就是些:读者,青年文摘,知音。这事在当时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往后的读物是盗墓笔记,小时代。然而种种巧合,我也始终铭记着语文老师当时的苦口婆心,8年过去了,我再度拾起这本书,便再也放不下。在喧嚣的假期,举国沸腾的十一,我也会兴奋到失眠然而此书却是一剂静心良药。它让我变得若有所思,虽然大多时刻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到,却又觉得好充实(在这一刻,心之所阅,目之所即成功与八年前李老师的教导会师,一瞬间好怀念他哦,不知道他现在过得好不好,不知他能否记得我,我就是那个捣蛋调皮,成绩很差的学生...)嗯,有机会一定要回去看看他,我现在成熟稳重,不调皮了,要跟他交流所有余老师的作品,再好好认真的一字不差的听他慷慨激昂的推荐,滔滔不绝的教导,感受他才华横溢的措辞,苦口婆心的期望。8年前,为赋新词,强说愁。8年前我17岁。同时提醒我这个假期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回忆记录我的历届语文老师。
文化苦旅(新版)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前半部真的认真拜读。虽然有些观点并不完全同意,但能接收到不同的角度也是获益匪浅的事。尤其是对于生态文化的描述,很受启发。虽说每每看到至美之景人类往往词穷,但余秋雨先生的词藻表达,文笔功底,真的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后半部我真的…迷失在余先生的彩虹屁中。我是相信那些过于华丽的词藻并不是哗众取宠的吹嘘,而是含着真心实意的敬仰,但是真的读下来还是稍微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不过这本书真的让我开始思考,敬仰。对自然生态的敬仰。对文学艺术的敬仰。对科学技术的敬仰。如果我们能对自然多一些敬仰,是不是就会少一些无端的开发和可怕的破坏?如果我们能对文艺多一些敬仰,是不是就会少一些无理的阉割和随意的诋毁?如果我们能对科技多一些敬仰,是不是就会少一些无知的利用和封建的束缚?n至少,我们都要学会对生命的敬仰,对除我之外另一个生命体完整思想的尊重吧。
文化苦旅(新版)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读秋翁的《文化苦旅》最直接的感受有两点:一是环境造就伟人,即"时势造英雄";二是人格伟大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读完此书后我不自觉的想起毛泽东。毛泽东能成为一代开国领袖,是他那个时代造就了他成全了他。余秋雨能够成为一代文豪,同样是他的时代造就了他成全了他。他们二人有一个显明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具有强大的自信和伟大的人格!n此外,还想对秋翁单独讲几句话,对历史过往不必太介怀,正是这些点滴构成了你波澜壮阔的人生,它们是你的伟大人格和伟大成就的真正推手。毛泽东主席便是斗争的一生,他老人家的"斗争"经你肯定是知晓的,通过斗争创立了新中国,也奠定了他领袖的位置,同时也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尊敬与爱戴。同样,你也是在斗争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奠定了你作为中国当代大文豪的地位,同样赢得全世界的尊重与爱戴。做人如此,夫复何求?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