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有味 读书笔记(3)篇

有味
作者:汪涵
本书是汪涵的首部文字作品,他通过寻访湖南、北京等地的“现代隐士”,拜访各处传统手工艺民间作坊,探究了折扇、古琴、香干、油布伞、糍粑、木盆、秤杆、弓箭、墨条等物件的制作过程,这些手艺大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消失的边缘。汪涵用安静悠远的文字回忆着往事,玩味着这些美好的老物件和老手艺,他说,我相信,它们一样有时间感,有自己的生命。它们肯定听到过我写作的动静,并和我有所交流。因为它们,我还算是一个有味的人。我一直想让我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一些,对于那些曾经问过我生活意义的朋友,这本书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问答。
有味 读书笔记 第(1)篇

嗯 怎说呢?

看到不一样的汪涵,但依旧是那个满腹经纶出口成章的他。文中好似更多的是介绍一种生活态度,或是一种对某个行业的专注,俗话说,熟能生巧,文中很多的老匠人,就是不断的坚持与努力去做最好,从心。不过分追求名与利。很平淡的专注在手艺上。

文中有些东西可能没见过或是吃过,但是在读到,油纸伞与琴时,是最打动我心。

油纸伞想起雨巷,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琴,想起影视作品,还有就是对伯牙与子期的感动。

摘录:

河水流得漫长却从不孤单,河面上有时起风,在河边,我曾经和一个作坊相爱。
木盆,就是漂流的使者,好像只有坐着它,才能顺流而下,抵达开满鲜花的溪谷
流是永恒的,缓慢的水流中,它夹带着多少时间的神秘感
雨水之所以愿意落下,是因为它在天上,把满地盛开的雨伞,看作莲花。
人生会有无数次与大雨的不期而遇,也会有无数次的小雨如约而来,你总需要一把伞,你用它劈开雨点,毅然前行。你期待能看清什么,但有时候什么都不必看清。雨让你忘记了世界本来的形状,它可以改变一切;对于南方来说,雨水中的景象才是它们的真实形象。因为喜欢雨,从而喜欢上一把伞。假如你不想匆忙奔向终点,那就安然待在伞下,你会知道有雨声和伞的岁月,是如此的美妙。每一场雨都是一次固定的引导,指向同一个方位,我的记忆之门重重叠叠,还是要从第一扇打开。
伞和雨有关,伞的存在是为了避雨更是为了看雨,它是两种情感的复合。
伞没有从楼上下来,只有雨水飘落,如同来自天堂的羽毛。
,是用心来射的,箭,也是用来射心的。那一箭的仁心,别人都看得到。关于射箭的道理,是《礼记》里面写得最好:“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等待一棵树的美丽需要时间,等待一首诗的完成需要时间,我们应该从哪里出发,专心把自己的时间留给树?时间无从计算,也无从捕捉
庄子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默是一种没有重量的形态,而墨是有重量的
心中可以养风景,也可以养墨。养墨也需要这样的好院子、好风景,既接地气又通风,古人得了新制的好墨,一般用纸封上,放在通风的地方,最好还能用绳子悬上,这样还可以彻底隔绝地上的湿气,后来我有了几锭墨的时候,也是如法炮制
一个人的静,是不是有重量的?假如有的话,我认为它最好的方式,是用一颗心做秤砣,用大地做星盘,才能称得起。
一头挑起人间生计,一头挑起天地良心。
秤是良心,是一种心的传承。心里多了一毫也是高了,偏了一厘也是远了。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奔放处要不离法度,神微处要照顾到气魄”,这句话,放到任何事情上都是真理,做扇骨,或者做文章。
“往事南朝一梦多,兴亡转瞬闹秋虫。多情最是侯公子,清受桃花扇底风。”
“深山飞绿雨,古寺暗红泉。——仿范华原意,时在壬午芙月,峻崖老先生大方家鉴教,陆小曼画。”
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人太多的烦恼来自这种自以为是,自以为别人会依赖你
试图看得很清楚,所谓看破红尘,红尘不看也就破了
所有的人生病也好,不开心也好,都源自一个字:浓。你浓于情就会生出痴,浓于利就会生出贪,浓于名就会嗔。贪嗔痴是最可怕的。不开心的东西浓在心里就会淤结成气,气结不化就会生出病,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对付这个“浓”字最好的办法就是淡。老庄也好,佛经也好,都是最好的一些方法,它教你淡然。
我现在没什么怕的,怕是因为你留恋你执著,我没什么执著的。佛教说要破我执,破法执。现在这个身体是我的吗?它也不完全是我的,道教说它就是一个毒瘤,佛教说它是一副臭皮囊,得病就得病了呗,死了就死了呗。
任何人想要快乐首先是要做神,神是有职责的,是要打卡上班的,做得好了就受人供奉,我每天在五光十色的灯光下面对成千上万观众,那就是做神,我做得好了,大家叫我“策神”,给我荣誉、鲜花、掌声,给我挣钱的机会,这满足了我极大的虚荣心。神是群居动物,很多事情一个人搞不定,天兵天将、哪吒、托塔李天王,整个一大部队,我也是在灯光师、化妆师、摄影师、导演所有人的帮助之下成就了自己。仙就不一样了,仙是独处的,是自由飘逸的。他讲究个人的修行,用五百年、八百年修炼自己。仙很快乐,喝酒吃肉,吟风弄鹤,抚琴下棋,要不就在天上飘着,男男女女没事就漂洋过海去了。关门即是深山,山人即是仙人,我下了班之后就飘然而逝了,我就干自己的活儿。所以“神仙”这俩字特别符合我这种张弛有度的生活,一边身处繁华,一边寻求宁静。

有味 读书笔记 第(2)篇

如果汪涵的人生是一道菜,那么它必定是一道极其有味道的菜。

一说汪涵。偶尔看湖南卫视的节目,没有太多感觉,只觉得偶尔傻傻地笑一笑也没问题。记得汪涵有两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是歌手》主持救场与“台湾不推要拉回来”临场反应。睿智聪慧,反应机智,同时又有文化涵养,什么都懂,同时也能信手拈来。我十分佩服这类人,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游刃有余”。

二说靖港。我被开篇所说的被繁华的城市包围却依然有着自己生活节奏的靖港所感动。我心想,城是许许多多人,一人代表一城,靖港如此必定是靖港人也如此。果然,这里有各种专注在自己行业的匠人,有为心中原则不卑不亢的匠人,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低调是因为有高调的资本”,他们始终低调地做着自己的本分,却是我想要达到也有些困难的高调。如果靖港是一个人,我会用一个词来形容,“淡定从容”。

三说文字。本书用一系列温暖的文字,书写了湖南靖港具有人情味儿的慢生活,正如我喜爱温情的照片,叙说着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不是技能get书,似是一本回忆录,娓娓道来,文字的温度从书中缓缓流进我的心中,希望也能流进更多人的心中,我承接着这份属于一个名人也是一个生活人的暖意。用形容茶的词来形容这些文字也不为过,那就是“沁人心脾”。

四说回忆。经历是过往,回忆是人生。书中内容让我回忆,让我美好,也让我重温。本书中汪涵回忆了大量小时候的事情,有香干、糍粑、油布伞、鸡毛掸子、折扇……是的,这些都是我们平常人家都有的东西,因此汪涵用准确精准的语言把自己的记忆述说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那遥远过去的日子的回忆。

我回忆了好多过去,母亲给我制作馒头包子、我们一起做麻花、我在厨房偷吃、和母亲吃完糯米做糍粑、母亲半夜拔鸡毛……太多了。我看了能看的书友的评论,大多数都是回忆,我一个激动把所有人的评论都点赞了,我爱这些回忆,爱这个引起回忆的导火索,爱那些书友在回忆过去时脑海里的影子和他们脸上呈现的表情。

彼时不懂,此刻深情。愿有味生活。

有味 读书笔记 第(3)篇

静看花开落 闲望云卷舒

2017.10.02

十月的第一本书

出书的主持人有很多,但像汪涵一样把香干、糍粑、木盆这些有趣的小物件当作主角写进书里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全书的结构很简单,十种物件分别用一篇随笔+制作过程+物件的历史小故事就匆匆概括了。没有什么长篇大论的道理,也没有繁琐复杂的考据,一种闲庭信步的儒雅气息扑面而来,真想不到在节目里的嬉笑逗趣的他背后还有这一面。

兴趣的培养需要时间,更需要心态。作为一名当红主持人,如果想把心扑在事业上那他应该不缺节目可以做。但他却选择了把功利心放一放,让时间慢下来,细细打磨一个五块钱的木盆,抚摸一块即将制琴的木,去看那墨汁在水中舒展,去看烟雨朦胧中盛开的油纸伞。这情趣何其风雅,堪比静看庭前花开落,闲望空中云卷舒,令人羡慕。

在这本书里,我闻到了故乡和那童年的味道,若是同乡人读起来一定倍感亲切。

好可惜我不是。

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在这本书里好好的品一品来自汪涵大哥的人生哲学了~

“病得最严重的时候,就想今天怎么过得快乐才好,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会是怎样,所以我十几岁的时候就早早知道人应该活在当下,不管是即将繁华还是逐渐枯萎,此时此刻才是你结结实实的人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