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走捷径,仿佛是人们的天性,一切追求速成,懒惰早已从生理上侵入头脑深处,费劲已经是很少人会做的动作。当时选择读这本书肯定不是因为想学到什么高深的理论开拓自己的见解,正是抱着想迅速了解习惯的养成,怎么才能快速培养一个好习惯这个心态而去的,好像放下这本书的时候,一身好习惯自然就会附身一样。今天中午,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结果当然不是自己想当然的那样,更多的是似懂非懂,强迫自己去梳理一遍。
百度了一下作者,连百度百科都没有,书里也没有介绍,反正不管多么牛,我向来对西方的这些畅销书作者不感兴趣,连基本的名字都记不好。作者把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个人,机构或组织,社会三个方面的习惯运作去阐述研究成果。
作者认为暗示-惯常行为-奖赏构成一个基本的习惯回路,习惯养成以后惯常行为可以脱离大脑意识独立存在,基本是不消耗意志力的,比如吃饭,喝水,上厕所都是如此。习惯可以被新建,也可以被改变。新建一个习惯的关键,是创造一种渴求,让渴求去驱动习惯。例如,刷牙是为了渴求刷牙的感觉,可能是牙膏带来的刺激感,也可能是刷完以后舌头舔过牙齿的光滑感。跑步是为了渴求跑步以后身体愉悦的那种感觉,还有别人对自己跑步的称赞。(仔细想想,确实有一定道理,习惯作为一种无意识触发的行为,最开始驱动我去刷牙的可能真的是刷牙后的那种感觉,而为了口气和牙齿卫生让我坚持每天如此)。因为习惯养成以后会根植在大脑深处,所以改变习惯会变得很困难。作者提出最重要的方法是信仰,即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这个习惯,这甚至比具体的行动还要重要。在改变习惯的过程中,参加共同寻求改变的组织会让改变习惯更可能产生效果。同时,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弄清楚真正的渴求是什么,比如,抽烟是因为压力大还是因为生理需求,下午习惯吃高热量食物是因为饿还是因为无聊。不管是那种原因,分清楚以后都可以寻求代替。但作者又提出,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看似好习惯已经养成而且在产生积极作用,但若是,人们遭遇重大变故或处在其他什么巨大的压力之下,人们往往又会回到旧习惯时的惯常行为,针对这一现象,作者给出的应对之策是强化信仰,加入团队,而且信仰在团队中更容易被建立。
作者对机构组织和社会习惯的研究,我理解的更是有限。首先作者提出的企业核心习惯,更应该被理解为核心价值观,准确的核心价值观会带领企业组织全方位的改变,甚至塑造一家不同的组织。在谈到意志力的这段,很有指导意义,意志力是一种资源,而且有限,在限定的时间内,意志力要被合理的分配,好钢用在刀刃上,避免因为小事让意志力透支,而到关键时刻意志力余额不足。在组织创造新习惯新变革时,危机是一个良好的机会,危机的发生往往可以促使新习惯新变革的推进和落地实施,危机变转机。
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商家可以预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倾向,甚至通过推送等手段可以干预消费者的行为习惯,这和当下的大数据,云计算如出一辙。习惯可以被操纵,必然会被不良商家利用人性的弱点或者习惯的形成原理引诱消费者。消费者识别能力和反操纵能力需要教育加强。
社会习惯部分有一个理论很有意思,弱联系的力量,强联系是指我们身处的直接关系的联系,比如我们和亲属,同学,同事,朋友等,大家彼此认识,甚至相互熟悉。弱联系是指非直接的联系,比如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等。强联系因为与我们同大于异而让我们的圈子相对固化,缺乏新鲜事物进入,弱联系则因为更多的区别不同,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圈子。
最后作者提醒,改变习惯是一个永远都不会完全结束的过程,但要始终相信习惯可以被改变。通过不断的探求习惯背后的运作模式,发掘更多的真实渴求,替换更多好的惯常行为进入我们的生活,生活会越来越像我们想要的样子。
习惯的力量(新版)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习惯的力量》nn这本书引用大量案例,阐述习惯的规律,优化的方法及习惯的影响力。虽然有些措辞例证有点拖沓,总体还是有收获的:习惯始于点滴,长于循环重复。nn有个生活的目标、有个努力的方向,集中精力去行动,总会有所改变。以前是药罐子,为了强身健体,20岁那年几乎每天6点起来晨跑,喝一碗米汤,坚持一年,居然神奇般治好了很多医生无可奈何的病。大学时,体能考核好几项满分,彻底改变了吊车尾的状态。nn改变旧习惯,用新习惯替代,是个不错的主意。比如口袋揣烟,就比较难戒掉,不揣烟换成口香糖,也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比如,控制不了负面的情绪,我就去手洗衣服,去品尝平常舍不得吃的大餐。比如,偶尔失眠都会焦躁不安,就去听轻音乐、看小说,累了就自然会睡了。nn其实,哪怕是好习惯,也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发挥良好作用的。无论是健身,还是阅读,无论是合理作息,还是健康饮食,短期不一定就会有很明显变化,但长期影响可以是深远的。nn良好的习惯,会让你得到奖赏,于是内心愉悦带动生活其他方面也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你的好习惯越多,坚持越久,会大大提升你的生活品质,从而对不良习惯的抵御能力会上升。反之亦然,坏习惯的杀伤力往往要大于好习惯,正如造一座城需要数十载,毁灭它也许就一小会。所以,好习惯贵在坚持!nnn对于群体习惯,遭遇危机怎么办?文中护士和医生的矛盾事件说明,抓住危机的可能,把解决危机作为要务,当外部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时,内部矛盾就会淡化,合作共赢变得更加符合双方利益。比如树立标杆或假想敌,被竞争对手超越的危险等等,给团队协作制定清晰可执行的计划,权责明确,内耗无法产生更好的结果导向便会弱化。我们得清楚一点:人们都是趋利的,只是需要一个好的指引。nn说说坏习惯,小时候学东西快,但没有鉴别能力。八九岁的时候,看人家打麻将两三圈,就敢上桌顶替,打了一圈居然和了两把,至此上瘾一发不可收拾。直到12岁那年被老爸发现,凌晨跪在地板上,举着一脸盆水,举了很久很久,后来几年几乎没有碰过麻将。每一个坏习惯的改变,都需要一个印象深刻的诱因。现在偶尔也还打,但没有热情了。nn关于习惯的好坏的界定,有时也会难以判断。比如炒股,挣钱了我们可能觉得是好习惯,亏钱了就会怀疑是不是坏习惯。这个是水平和运气的问题,每个人答案不一样。不过,没有主见亏了就怨天尤人,不做功课又期待奇迹出现等等,这样的习惯就不是好习惯。哈哈,以前我就是这样,曾经一度埋怨让我错过挣千万机会的推荐,反复假设历史改写会怎样,浪费时间却改变不了现状。现在想想就淡了,自己做的决定,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nn不好的习惯,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而且不会消失,所以力求改进,但不必苛求完美。好的习惯,付出与收获通常是正相关的,所以还是那句老话:贵在坚持!
习惯的力量(新版)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最后的读者实践指南挺不错的。
全书的三个部分分为个人,企业,社会,围绕“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构成习惯回路”展开。
就个人来说,运用习惯的力量:首先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明白习惯是可改变的。
明确自己的惯常行为,找到可代替的方法,从改变自己的核心习惯开始做出改变,或者找到“弱联系”借助团体的助力形成一种信仰加以改变。
为了加强意志力,可以进行奖赏,找到自己的“小成功”不段调节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习惯。
像滚雪球一样,一个习惯影响另一个习惯,改变自己的部分生活状态。
p.s.书中举的例子都挺形象的,通常两个例子相辅相成,更好理解。
p.p.s 本身自己有好多习惯要改变,现在抛出一句“大过年的”然后决心都随风了_(:3」∠ )_现在心态向上一点,改变改变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