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帮职场能力提升课 读书笔记(3)篇

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帮职场能力提升课
作者:赵周
经济学家指出,目前中国的发展速度是美国的4倍。在这样的疯狂变化中,怎样适者生存?答案是:你的学习能力要比美国人强4倍。你也许读过彼得?德鲁克,但你管理组织、管理自己的行为改变了吗?你也许读过菲利普?科特勒,但你营销产品、营销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吗?你也许读过一些职场指导书籍或是职场小说,但除了唏嘘感叹,你的收入因此增加了吗?《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帮职场能力提升课》,帮助职场新人快速转变学习思想,强调学以致用、以读者为核心的读书法,让你的学习能力增长赶得上GDP,收入增长赶得上CPI!
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帮职场能力提升课 读书笔记 第(1)篇

  • -标题-:《这样读书就够了》通读完后你会发觉立书名为《拆书帮》会更恰如其分,考虑到商业运作,冠一个标题党的名号更能引起受众注意,对施受双方才更是共盈的局面。

  • -作用-:实际上这书是对于“拆书帮”组织形态的意念传达,很完整的提供了一套大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大问题就是:【如何读书?】更具现实意味的是,受众觉得读书不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因而大部分就直接搁浅这事了。而拆书帮认为,讲究方法,才能切实行动,从而行之有效。入到读书门内,吸收的能力自然也就导致水平层次的差异。拆书帮本身就是从头至尾的告诉你,用它的思路和方法如何成为最高级别的学习促进者。

  • -范围-:拆书帮是要有组织基础的,类似于读书会这种情形。这书很适合知识学习型企业或组织借鉴,尤其是商业文明发展中的管理型群体。它是一项不错的技能工具。

  • -意义-:撇开“拆书帮”本身,蜕变成为学习促进者,无论是对自己学习思路的提升,还是业务能力轨迹的发展,都是可以产生增益的。书中不乏值得吸收的观点和好的书目推荐,同时也为知识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好的学习、读书思路。

书摘如下,于己而言,这样摘录就够了:

1963年,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麦卡卢斯基(Howard McClusky)提出了生存余力理论模型(Margin in Life Theory),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Load of Life),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Power of Life)。无论生存负载还是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和内部因素构成。
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负载,就是麦卡卢斯基强调的“生存余力”(Margin in Life)。
著名教育家克里提克斯(Criticos)说:“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
对经验进行反思,能够把思考所得应用于实际,经验和知识就转化成人的能力。—— 摘自《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

经验加上反思,是最重要的知识。

智慧的核心是如何处理经验。能够从经验中反思,能够从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中学习,然后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是谓智慧人。

诺尔斯还认为,学习就是把各种经验转换成知识。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能引发学习,除非能进行“反思性实践”。即在成人学习中,经验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意义、价值、策略和技巧的修正、迁移和重新组合,这就要求必须对经验进行反思。

反思性实践的要点是对经验的反思,由以下4个过程组成:

(1)联结(Association)

把新知识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

(2)整合(Integration)

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

(3)确认(Validation)

确定已经获得的观点和情感的真实性。

(4)内化(Appropriation)

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在拆书帮中,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拆为己用”。

拆书帮,实际上都会包括高效成人学习的3个核心环节:阅读、引导促进和拆为己用(RIA)。
●R(Reading)阅读图书片段
●I(Interpretation)拆书家引导促进
●A(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

提问比表达更吻合“沟通”的内涵

  • 表达可能是单向的,提问必然是双向的。
  • 流畅的表达可能只考虑了自己,巧妙的提问却必然要考虑对方。
  • 当然,提问也有优劣之分,低劣的提问是追问、质疑、挑战、想凸显自己,而优秀的提问则是好奇、探究、尊重,想了解对方。
  • 在一对一沟通中,比较忌讳连续问封闭式问题。对方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得完全顺着你的思路说。多提开放式问题。

如何向领导做决策性汇报

对特别重要的事情,涉及到决策层面,那么仅仅展示客观事实就不够了。仍然要说事实和细节,但还得加上你对事实的加工,一般就是你的明确观点,然后有你的建议,最后还要对建议的实施效果做预测。

一份正式的用于决策的汇报,应包含4个部分:事实+观点+建议+预测。建议必须明确具体,至少要给两个。预测不仅要给出积极预测,还要给出消极预测——也就是如果按我的建议做了,可能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这样,老板不只能看到你的“朴素”和“专业”,更能看到你的“周全”和“可靠”——一个好的汇报,不仅要让老板知道你的认真和敬业,更要趁机让他认同你思维全面、可以放心托付重要事项。

马云曾扯过一句闲话:说夫妻之间不应该是磨合的关系,而应该是互相培训的关系。

如何进行横向型记忆

比如,你需要记住10种不同的笔记本电脑的型号和细节,按照成人记忆理论,你就不应该把时间平均分成10份来记忆,而应该先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型号,拿出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去研究这个型号的所有细节。当你对这一个型号特别熟悉之后,再把其他9种型号的各个细节分别与之对比和联系。这样的记忆效果是最好的。

“学以致用”有两种方式:

一种叫扩张(Accretion),

一种叫重构(Restructuring)。

学习中改变从前的思维模式,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处理问题。这是重构式的学以致用。

史蒂芬•丹宁,《故事的领导力》,57页

以叙事的方式思考对于世人到底意味着什么?答案是这意味着世人将以叙事的术语来理解世界,熟悉叙事的主要部分和维度,了解故事的不同模式,以及最可能在哪些情况下产生哪些效果。

优秀的学习促进者都应该是擅长讲故事的人。

《说服你其实很简单》,有一个片段讲到要思考自己的客户一般都担心什么,以往经常遇到的异议有哪些,然后一条一条记下来,下次和意向客户谈话的时候,你先把客户可能提出的异议说出来。这么做的目的是避免客户产生抵触心理——如果是客户先提出异议,我们再解释,这一定会引起客户的抵触情绪。

“精神训练法”(Mental Practice)

在大脑中过一遍,等于实际应用了一遍。

做读书会场主持中的一些技巧

  • 开场的核心不是精彩,不是一下子抓住大家的注意力,而是引发兴趣和安全感。


  • 关于兴趣,真正的兴趣来自于学习者觉得这些内容有用,与自己有关系,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 常用的引起兴趣的方法,是用设问设置悬念。
  • 引发兴趣的核心观念是与学习者关联,具体技能是提问。


  • 关于安全感,首先,安全感来自于尊重学习者,把他们视为学习的主体。
  • 其次,安全感还来自于对内容的信任。
  • 再次,安全感是要让人感觉听得懂、学得会。

无论是谦虚还是心虚,都会降低学习者的安全感。

FAB介绍法

F 是属性或功效(Feature),即自己的产品有哪些特点和属性。

A 是优点或优势(Advantage),即自己与竞争对手有何不同。

B 是客户利益与价值(Benefit),即某优点所带给顾客的利益。

解决问题的第三步要求,验证假设。所以,有两点特别重要:尽量不要只给一个假设,一定不能把假设当结论。

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第一要讲解原因,是因为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件事之后,做这件事的意愿会加强。第二点是告知好处,这样会鼓励学习者更愿意去行动。

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帮职场能力提升课 读书笔记 第(2)篇

#2017读书计划# No 45

拆书的理论并不是指导我们如何读懂一本书,而是致力于如何将书中的内容应用到工作生活中,将自己的经验同书中的知识相关联,加以反思和应用,从而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理论,作者看到了现在成人学习遇到的困难,首先提到了一个很新颖的观点,我们都有消耗精力的事情,比如要升职,买大房子买好车,这些是我们的生存负载,而我们的经济实力、人脉资源、个人的能力和经验等等构成了生存能量,两者相除余下(我觉得相减更合适)便是麦卡卢斯基提出的“生存余力”;另外作者提到了很多人反映的看不懂记不住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弄错了学习的目标,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的行为以更好的适应生活,而不是为了单纯的记住作者说的话。

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明确学习的目标,不要让读书成为我们新的负载,而要让读书成为我们进步的能量,不要试图复述和背诵作者的话,而是要以改变行为为导向,致力于自身能力的提升。

作为职场人,我们所需要的教育同学生时代是不同的,我们的学习需求是自己所发掘所需要的,需要强调主动参与,而非被动灌输;成人的优势是会遇到工作中非常现实的问题,可以将知识同现实的经验联结起来进行思考,同时也方便将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这是学生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另外内在驱动力要比学生好很多,希望能够解决问题,增加能力和自我实现,而非考试考证等的驱动。

学习有这样几种类型,初级学习者倾向于把书籍当作权威,希望能从书籍中收获改变生活的法则和答案。高级学习者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习的过程中会甄别对错,联想实践,对比利弊,做到真正有效且高效的学习。学习促进者就是拆书帮这样的一群人,通过与他人分享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教会别人而让自身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识。

拆书帮的方法正是基于这样的成人教育学背景而衍生的读书方式,核心的执行套路:RIA便是契合这样的步骤,首先通过R reading阅读图书,挑选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通过I interpretation 拆书,同时用自己的话将作者的意思表达出来,最后通过A appropriation 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变为己用。具体的执行方法作者给出使用三张便签纸对应三步骤的做法。

只有经过实践的知识才是长期记忆,那么在实践书本知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联结自身相关的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蜘蛛网”知识脉络,其次验证知识的真伪性,最后落实到行动中,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作者在拆书的过程中一再强调不要陷入通读全书的陷阱中,基于成人教育的要点我们只需要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点加以思考和贯彻即可,而对于叙事性的书籍,我们可以分析书里的人物是如何表达的,如何处理事情,判断正确与否,然后思考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为人处事中。


阅读越多的书籍,越能体会到自己读书方法的不足,单纯的翻阅过是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的,这只是读书过程中最基础的一步,而联想,辩证,实践才是真正重要的部分,恰恰这部分却是最费时间和精力的。

经常有书友评价说读书速度快,速度并不快,只是付出的时间多一些,像这样一本工具书读、反思、写想法写书评的时间大概需要5-6个小时,还没有算上实践在反思的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关于读书如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这本书论证的非常全面了,五星推荐。

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帮职场能力提升课 读书笔记 第(3)篇

这样读书就够了吗?显然,,,不够!

很庆幸,在最需要的时候看到了此书,不是因为他如何教会了怎么去看书,而是对我现在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就像从一开始一样,我就在反思和回忆,从生活现象引申到思想本质。成人学习理论,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以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都将为我即将要做的事产生指导性的意义,从本书中,我收获更多的是一种思路,而非方法!可惜这是一本强调方法的书~

我真的不会去用便签读书法,也不会利用RIA方法去反思自己,总结演绎,实践应用,更不会傻乎乎的罗列大纲,探讨作者中心思想。我想真正的读书根本无需那么功利,那么充满目的性,更多的追求思想的放逐与那一刻心的宁静,因为只有看书时才会真正的静下来,真正的将自己超凡于俗世,屏蔽这个世间的纷扰。最后还想说,其实每个人在读书的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的去联想自身的现实,从而就像文中所述一样,成为长期记忆的触动点,再遇到相似问题时,潜意识里已经知道该怎么去做了,这也符合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定论,因次,读书不需要那么累,要学会体验读书给你带来的快乐,多读书不一定成才,但不读书一定是废柴!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