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茶花女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茶花女
作者:小仲马
《茶花女》为我们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读者们切勿把玛格丽特和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小姐混为一谈,阿尔丰西娜的身世固然值得同情,但她的的确确是个堕落的女人,用小仲马的话来说,她“既是一个纯洁无瑕的贞女,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娼妇”。但玛格丽特却不同,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
茶花女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很久以前便想要拜读这本颇负盛名的小说,但由于父亲的阻止,未能得偿所愿。想来定是由于当时年少,读了也体会不了其中的深意…

玛格丽特,虽然是个“下贱”的妓女,但她的内心却是善良的。不管之前的生活是多么的放荡不羁、纸醉金迷,从她真的爱上阿尔芒的那一刻起;从她为了与他在一起不惜当掉自己的一切,马车、首饰、衣服;从她为了保住阿尔芒家族姓氏的名誉而隐瞒真相离开他,她的品格已然变得高尚,她的爱情也是真挚无私的…

然而,玛格丽特和阿尔芒在一起注定是一个悲剧…

在当时的社会,穷人是没有地位的,更不用说像玛格丽特这样的女人。她跟任何贵族公子在一起的唯一合理身份是“情人”。阿尔芒却是个另类,妄想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

阿尔芒,难以评价的一个人。善良、富有同情心——他从未看轻玛格丽特,并且真诚地爱着她;愚昧无知——他从未真正相信玛格丽特对自己的感情,也不能看到隐藏的真相;狠心不理智——他让玛格丽特的“闺蜜”成为自己的情人以报复和折磨玛格丽特;游手好闲——他没有工作,靠母亲的遗产及父亲的资助过生活…

在我看来,导致这一悲剧的重要原因:门不当户不对是其一;阿尔芒没有与当时社会抗争的条件是其二。

所以,我们只能同情他们的遭遇,哀叹他们的爱情,而改变不了什么。我们无法改变阿尔芒的难以作为,无法改变玛格丽特的抱憾而终,也无法改变上流社会人们的冷漠…

毕竟,巴黎依然是巴黎,不是么…

茶花女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就像文末说的,这个故事确实罕见。所以用“故事”来形容。

爱情是不分等级,不分高低贵贱的。妓女也会真正沉迷于爱情,向往一生一世一双人。但迫于声望,物质,金钱等,无法轻易离开挥霍无度的任性生活,往往爱而不得。

很多男人就像男主一样为了自尊心而一次次伤害所爱的女人。内心痛苦不堪,表面偏要装作风平浪静。结果,双方相互折磨。

玛丽特是个妩媚,温柔,多情,聪明的女人,也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为了阿尔芒的名声,阿尔芒妹妹的婚姻,她离开了他,并且不作解释,让男主对她怨恨误解。面对一次次伤害她最终卧床不起。 结果令男主后悔终生,临死前都没有见她一面。

男主因为女主的众多情人而争风吃醋,而他也背负不起女主高额的债务,因此女主无法离开公爵,离开多个情人。但她始终都将真心交付给阿尔芒一人。

不得不感叹西方人对爱的表达,直白,不会含蓄委婉,凡事藏在心里。爱得热烈。

剧情有点老套,像是玛丽苏电视剧,尤其是男方父亲请求女方离开他儿子的片段。但想想是一百多年前所写,也就无可厚非了。但也说明西方同中国一样,父母很难突破传统观念,不会接受名声不好的女性嫁入家门。

妓女也会有发自内心的高尚情感,爱的炽烈,爱的无谓,纯真善良,为爱不顾一切,有为爱牺牲的勇气。或许我们有时候应该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她们的情感,不应带有鄙夷。

这是一个凄婉的“平常”动人爱情故事。

茶花女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若是没有世俗,没有人茶余饭后的那些八卦,或许人更能活得像自己,太多的情感不容于世俗。

        在灯红酒绿,珠围翠绕的世界遇到阿尔芒与玛丽这样的爱情有多难能可贵呢,这段感情虽然被世俗阻碍,但却得到了阿尔芒父亲的承认,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修成正果吧。妓女的一生是悲剧的,但不应该受到别人的鄙视,见过有的书里写得逍遥的妓女,感觉是自己在嫖天下所有的男人,不把这作为一场交易,而是当做一次享受,有自己的个性,也能坚持。但这种人只存在于书里。

        社会是病态的,只是很多人都不能发现,大多数人执行遵守的便是符合世俗的,除此之外的都不能容忍,这种现象在以前非常严重,现在已经改善很多,但是一个地方偏远,能包容的则更少,或者说见到的少,就以为别的情况不存在,因而都是不容于世俗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