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牛奶可乐经济学(完整版)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完整版)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
《牛奶可乐经济学(完整版)》的部分内容就来自学生写的这些短文(当然弗兰克教授作了修改),另一部分是他自己写的。20世纪90年代在康奈尔大学进修时,朋友告诉我,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经济学课讲得生动、活泼,极受同学欢迎,于是我也去听。果然教室里常有一阵阵大笑,应该是有什么幽默的妙语,可惜我的英语听力太差,讲原理还能连蒙带猜听下来,幽默的话听懂得少,只能陪着干笑,且慢了半步。罗伯特·弗兰克教授上课时经常要求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经济现象写下来,并用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写得好的常受到表扬。《牛奶可乐经济学(完整版)》的内容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并通过这些事例和解释来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这也是弗兰克教授讲授经济学的方法。这种讲法同学爱听,写出书来,读者也爱看。这本书关注的是我们在现实中司空见惯而又未注意到的现象。比如,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的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女模特的收入高于男模特。
牛奶可乐经济学(完整版)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作者是经济学的教授,书中内容为他的学生提交的课程作业的再整理,都是关于生活中各种事情的经济学解释。

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经济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也给读者提供一种看待生活的经济学角度。

也很喜欢这本书的结构,只要看标题就可以知道是跳过还是读完这部分。

书中有些例子感觉论题就有点值得怀疑,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也有些牵强,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问题的这种意识,值得借鉴。

关于经济学干货里面是直接用的,解释比较少。

感觉就是牛奶可乐的例子撑起了整本书,讨论的其他生活现象很多都不是很感兴趣,解释的也并不是很好,所以觉得这本书一般般吧。

更适合于那些对书中讨论的生活现象感兴趣的人读,如果对现象本身不感兴趣,强迫自己去看作者对其的经济学解释,会觉得很枯燥。

牛奶可乐经济学(完整版)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选摘书中一段:

如果你正在考虑换工作,或孩子在考虑自己未来要追求什么事业,本书有关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的例子,尤其有用。我这么说是因为,我留意到学生们在了解这一理论之后,开始更明智地思考自己的职业选择。起初,好些人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找份薪水尽量高的工作。但诚如我们所见,高工资意味着要在职业满足感等其他重要方面作出让步。倘若一份工作要做亏心事,上班时间太固定,晋升潜力有限,职业安全感低,自然吸引力较低,所以必须为此支付较高的工资做补偿。

看在工资高的份上,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交换,但其他人根本没有察觉这种交易的存在。即便刚开始训练自己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问题,你恐怕也明白,要是碰到薪水太优厚的工作机会,可得小心核查。要是条件好得叫人没法相信,那你最好别信。

牛奶可乐经济学(完整版)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生活中的经济学思维

盛名之下,很久之前就想看本书,但隔了很久才打开,直至今日阅读完毕。

做为一本打开经济学大门的书,够四星;但单从趣味性评价一本书未免太过单一。在专业知识性上部分案例解释过于牵强。

例如开车禁止打手机却可以吃汉堡--至少我个人觉得那是因为开车吃汉堡的情况比较少,而打手机的可能性更高。

当然作者也提出了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经济学思维是遍布生活当中,但未必每一个问题都适用经济学角度去分析。尤其是本的后半部分,看上去有些索然无趣,没有了前文的吸引性。

好在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去看世界,也让我们在购物的时候多一些思考,但能不能理性就不得而知了……

综上,给三星半。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