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罗振宇的罗辑思维系列书籍之一,讲了些故事和道理,像一本好多书籍的读后感和启示录。据说他的脱口秀展示了他知识的广博,说话风趣,本书的风格也比较轻松。书里讲到的一些理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看起来也很有道理。比如个人的崛起导致组织的不可控制性增加,比如沙堆实验反映的不确定性,比如创业的模式与投资的疯狂等等。“个人崛起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个世界不可预测,这个世界不可控制。面对一个越来越像生态系统,越来越不像机械组织的世界,必须拿出一种园丁精神,像园丁看护花草那样含情脉脉地看着这些花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通过提供适宜的环境,维护它的生态,帮助它成长。”n书里提到的与拖延症斗争的三招,感觉还是比较实际:n第一招,把那些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我经常写文件写不出来的时候,先复制、粘贴,或者照着书敲字。)n第二招,“让种子飞一会儿”,先把事情了解一下,然后再把它搁下。(往往飞很久。。。)n第三招,当你面对的是一个人的任务时就会拖延,而在群体压力下,拖延症会消解很大一部分。(大家开个会,就拖不下去了。)n有一段话,我差点又信了。“在传统社会里,我们经常要判断一件事靠谱不靠谱,但在现代社会里,没必要这么想,不靠谱又何妨?只要你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力量,呈现出来的精神,以及方方面面你能整合的资源,让所有人看到了,你就获得了够到另外一棵竹子的资本。即使事情本身失败了,你的后半生也自然会有人接盘。”然而刚刚发生的80后创业明星茅侃侃自杀事件,突显出创业者的巨大压力,不是有人接盘能够解决的。就如书中所写:“我们一定要跳出别人给我们设计好的因果论的框框去想问题。”各种理论都有其合理之处,真正要去面对问题的是个人,问题背后的情势复杂而多变,成功需要做对一系列的决策,而做错一个决策就有可能是致命的。在这个迷茫的时代,做个明白人,不易。
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这本书好几百页,其实就说了2个观点:一是互联网时代是个体崛起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大有作为;二是合法的多赚钱就是个体社会最大的体面。
读这本书,就好像听罗胖2017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如出一辙的风格。然而初听很新鲜,好像再次被洗脑。而读这本书时就有种很深的审美疲劳。
罗胖的演讲和这本书都是同样的套路,一本书或一篇演讲可能超过70%都是别人的内容,某本书怎么说,历史上某个人怎么说,某个故事怎么说,然后不停的“荐书”,不停的引用某些或是经济学或是其它基础科学的生涩的概念,然后不停的解释概念……不管一些论据能否支持论点,反正先拿过来再说。读他的书就好像吃青椒炒肉,没多少肉,几乎全是青椒,还炒糊了……
虽然老罗的一些个人的观点是很实在的,也比较有价值,但除此之外的内容几乎都毫无营养,考虑到花费的时间,实在有点不值。一两页纸的内容,被罗胖写成了一本篇幅不短的书。正所谓“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在人间”啊[呲牙]
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开始读这本书基于两点,一是因为罗胖其人。一直关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每天六点罗振宇会准时推出60秒的语音,阐述某个观点或推荐某本书,所以很好奇这个自律到自虐的人会写什么内容的书。二是被书的名字吸引。什么样的人是明白人,怎样做才能成为明白人,明白人都在做什么。
这本书的确闪烁着鲜明的罗氏风格,一些习惯性的语句,都能想象出罗胖说这些内容时的语气和语调。不管是赞同书中的观点,还是怀疑,都不得不承认罗胖是一个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观点大胆,率真风趣的人。
如果仅为好奇书的名字,不妨倒着读。书的最后的板块讲到,做一个敢于突破经验、权威、道德的自由主义的批判者。正是立足于此,才有前面个人的崛起,互联网进化论等等的观点。
个人认为还有一点作者没有提到,做一个明白人就必须多读书,丰富的知识是形成鲜活的观点的根基,否则,很容易成为,新的权威的盲目的追随者,或者看什么都不顺眼的愤怒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