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思考。
1.在阅读过程中,悲伤,愤怒,压抑,甚至恐惧这些情绪不断涌现,当一件事情具体的人身上,具体到细节上,甚有图片,仿佛能听见施害者的笑声,被害者的哀嚎,这种时候,我们的情感来源是什么?首先,受害者,也就是同胞被残忍对待,施害者,也就是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行为,这一定是情绪发生的原因之一,这是第一层的情绪发生,冷静一下(当然,敷衍这本书其实很难冷静)我还会有这种情绪,对于同类之间能够做出此等丧心病狂之事感到悲伤(这也许也是张纯如后来精神崩溃,然后自杀的原因。)对于人类的失望之情,然而,我们的自私自利是本质,在战争,瘟疫等一些极端的环境下,人性的本质,也就是倾向于满足欲望的本质就会张牙舞爪的显现出来,这让我感到悲伤,这也是情绪发生的原因之一。我在愤怒什么呢?因为同胞被如此残忍的虐杀而愤怒?这一定是愤怒的情绪之一,同胞的软弱愚昧无能,其实这是我愤怒的主要原因,我不会因为他们经历了痛苦甚至死亡就忘记他们经受如此对待的原因(至少是原因之一)我想,过多的同情会让人丧失理性的思维。
2.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如何面对?让施害者,也就是残忍的军国主义日本兵当政者道歉,看来这是一个文明的人道的方式,但是向谁道歉?向你我道歉?向中国人民道歉?向受害者的后代道歉?
犯下滔天大罪的人大多已经死去,或者马上要死去,受害者,施害者健在的已经不多,你让施害者的后代给你道歉?他凭什么给你道歉,这种行为不就如同不让文革黑五类的孩子当兵一样丧失理智么?南京大屠杀,到底谁应该负责?书中讲到东京审判各种战犯逃脱制裁,让人愤怒,对于军国主义者,他们应该出来道歉,这就是他们延续的罪恶,对于其他日本人不能一概而论,我觉得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共同的伤痛,文明理性才是面对伤痛的最好方式,谨防民粹,谨防民粹,谨防民粹。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我敲响。
热血沸腾慷慨激昂最是容易,但是事情却越办越糟,这就是很多人面对伤痛的表现。
我冒昧的问一句,你凭什么承受他人的道歉。谨防爱国贼,谨防爱国贼,谨防爱国贼。
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首先,向本书作者张纯如女士的亡灵致敬!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历史教科书以外更为真实的历史。
其次,向本书传达出来的国际人道主义者和他们的精神致敬!南京大屠杀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我们很多人仍然像被“蒙在鼓里”,对侵华兽军的行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日本直到现在还没有对被侵略国家做出真诚的道歉和合理的赔偿,让世人对即将过去的历史生出近乎“遗忘”的罪恶感和羞辱感,这是日本这个国家最为可耻的地方;而美国支持日本的阴谋,其实也是自取其辱的作死之道,更是美国可耻的地方。
再次,感谢讲述张纯如女士死亡真相的人们,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她的生平!但也很可惜,作者过早的离世,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损失,也是历史的巨大损失!
我对本书更多的读后感,不妨参阅“文集”读后感,在此不再赘述。希望未来的历史著作,都能像张纯如女士的写作,尊重事实,尊重史实,尊重活人,也尊重亡灵!
不成敬意的文字。张纯如女士
尚飨!
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帖子里看到介绍说,这是一本用生命写成的书,这让我怀着敬佩的心情读这本书,读这个人。
在《南京暴行》的写作过程中,她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
她面对的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是一部酷刑百科全书,这些她都要具体面对,还要叙述出来: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
成书后,她又得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经对朋友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后来,她患上忧郁症。2004年,她在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时年36岁。
她叫张纯如。
她完全可以选择不走这样一条路,但是张纯如选择去研究这一段历史,并且以这种方式呈现给世人。我觉得为人当有这样一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