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我与地坛
作者:史铁生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两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我与地坛》这本书是极富哲思和人性化的一部作品。地坛是一个安静的地方,作者大半个人生都是通过在地坛的思考而真正理解了很多东西。在地坛能够真正找到自己内心的一份宁静。在这里每一处地方都有作者轮椅压过的车轮印同时在地坛的每一个地方也伴随着母亲的脚步印,我可以看到由于作者身患残疾,一个母亲害怕伤害儿子强大的自尊和又担心儿子身体健康的用心良苦,从这里我真的感觉这个母亲就犹如我的母亲,让我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也让我潸然泪下。而后来作者到了中年母亲去世后得到自己文学上的第一个成就时,母亲却已经去世了,才发现即使得到再大的成就母亲却也无法在看到自己的在自己文学事业上取得的成功,也让我看出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痛悔,而这种伤痛和怀念都是永远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父母还健在时,用自己的一生去报答自己的父母,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发现有些事情失去了真的就无法挽回了。

   在地坛作者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在思考人为什么要活人也为什么要死这贯穿人一生的问题。死必然要经历,但活着更能去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不是开头和结尾,而在于过程。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把这个过程走好,你才真正的活着。

     对于苦难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入深深的迷茫了。只有经历了苦难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其实作者在二十一岁这一年便永远的失去了双腿,初来地坛时,他也是时常抱怨命运的不公的,时常的幻想自己可也以拥有别人强健的体魄和动人的身姿。那时的他其实是有点消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沉淀,作者渐渐看透了人生,也懂得了要获得幸福其实苦难是必不可少的,经历过苦难后的幸福才是真切的也是长久的。

  在地坛作者想起了以前的多年前的很多人很多事,这里面有令作者一想起就可怕的某位k同学,他让作者看到自己阿谀奉承丑陋的一面,也看到人世间弱肉强食的一面,然后其他一些作者提到的一些玩伴,是让自己在自己童年真正适合结交的玩伴,以及以后残疾后记录的人也都是对作者有帮助过的人,这些人都让作者很怀念也很喜欢。

    在自己所热爱的写作文学事业上,作者也总是真正的去想写作的真谛是什么,最高境界是什么?在作者看来,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写作的真谛就是需要等待。这是一个作家真正需要做到的,看到了这些作者也在写作事业上取得了自己真正的成就。

    也许我们也是一样,需要找一个像地坛一样的地方放下自己的浮躁,真正地沉静下来去感悟很多的事情,获得心灵的洗礼。正如作者说的那样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这是一本读了又读的书,很多年前第一次读它时,不知不觉就被里面的文字深深的吸引。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是人生修炼的过程中,每读一遍,就好像又感悟到一些人生真谛,修为就提高一层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特殊,并不是读书过程中经常能体会到的。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异常顽强的;生命是美好的,也是极其残酷的;生命是短暂的,也是漫长的;生命是宿命的,也是抗争的!生命的过程中加入了人性的思考,生命也许就出现不一样的光辉了吧。对普罗大众来说平凡而又平常的生命旅程,对某些人注定就是一出让人心痛心碎的悲剧,就像那些年安静而荒芜的地坛,见证着岁月沧桑、人间悲欢,见证着一个年轻人从风华正茂到低落沉沦,从生无可恋到努力抗争。文中充满了苦难充满了悲怆充满了沉痛充满了悔恨。尤其是对母亲的描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母亲的脚印”,“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每每读到这些,都会潸然泪下,最平常的文字,却直指人心,让人心酸心痛。生活是极平凡的,极细碎的,能在平凡细碎中活出希望与些微的喜悦也是不容易的,那些叽叽喳喳满园奔跑的小朋友,那些朝气蓬勃的插队知青,那位黑暗中盘腿端坐的老者……屋前母亲手植的合欢树,北海盛开的菊花、悠远深沉的《苏武牧羊》、陪伴我半生的轮椅和轮椅上的爱情……这一切都悄悄地告诉我们,生命中还有那么多那么多值得人珍爱怀念的东西。正如史铁生所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2013年春,那时还在北京上课,我和维维相约去地坛,我们出发点很一致,因为以前课本里那篇《我与地坛》,被有过我车辙的地方都有母亲的脚印戳中过的泪点,戳进过的记忆。那天恰逢北京刮着沙尘暴,一下地铁满脸黄土,眼镜都蒙住了,我们立即就近药店买了口罩,决定作罢逛了附近的商场,后来还是去了地坛,虽才过去这几年,但地坛的模样真真只记得一个牌坊,一些小房子和许多树,和天坛比起来煞是朴实,具体有木有个祭坛已不能确定,但很明显史老笔下的地坛早已变了样。我们没有找到那些车辙和脚印,满脸黄土悻悻而归,异口同声有些地方去一次就够了。。。

而今读完这所有的篇章,突然也想:不尽那般吧,至少我曾今真的去过,那是有实体的,跟苦难一样,实实在在痛是清晰的,不是隔壁家的。

诚然,如史老结尾所说,感谢命运,感谢所有的相遇,感谢时间让我明白。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