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的时候,我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很慢,自己总想快点长大,这样做什么事情都不受限制。转眼间,我已经是奔三的人了,却觉得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前几天我看到老妈的头发上又多了几根青丝,我半开玩笑的告诉她这件事,老妈豁然一笑,说岁月是最无情的,谁都抵挡不住她的脚步,这便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从这本书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作者提到的可以和时间成为朋友,作者如是写道:“我有个朋友中叫做时间。她跟我真可算作两小无猜,默默陪了二十多年,我才开始真正认识她。她原本没有面孔,却因为我总是用文字为她拍照而因此可以时常伴我左右。她原本无情,我却可以把她当做朋友,因为她曾经让我明白,后来也总是经常证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付出耐心,她就会陪我甚至帮我等到结果,并从来都将至如实交付于我......”纵使时间一直在流逝,从不会为谁留情,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时间的态度,把它当作我们的朋友,记录下它的行踪,用文字为她拍照。十年后,与老友闲谈叙旧,彼此感慨时光飞逝,或许可以坦然一笑,只因对流逝的时间了然于心。
电影《后会有期》中有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让很多人深有感触。读完这本书后我想我找到了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仔细听清楚,无论我讲得多么有趣、多么有用或多么有道理,暂时还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当且只当你按我说的做了之后,对你来说,才算是真的有趣、真的有用、真的有道理.....”明朝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曾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也就是知道了但做不到相当于不知道。 虽然听过很多道理,但是不去行动,付诸实践的话,你就一直在原地踏步,从未改变,结果自然是过不好这一生。
每个人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会有几个讨厌、看不顺眼的人,并一直耿耿于怀。但是作者的观点让我对这些过往的纠葛慢慢释怀,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当你把时间花费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哪管最终的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没错,何必把时间浪费到那些不相关的、令人不悦的人身上,路过的都是景,擦肩的都是客,过去的就过去吧。丰子恺曾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曾几何时,我认为人的行动、思维都是被大脑所支配,但是看完这本书后,突然发现原来我是可以控制我的大脑,并因此而受益良多,按作者的话说,这叫开启了心智。我把我的大脑当作我的将军,而为自己则是最高领导人。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做一定强度的仰卧起坐,有一次想偷懒,我就会在心里对我的大脑说你想造反是不是?!遂乖乖去做仰卧起坐。
很赞同作者的两个观点,其一是“万事都是可以提前准备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薄弱的一方面,有一天你在这一方面出了丑,闹了笑话,谁都别怪,只因你准备不充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你做好充足的准备,就不会害怕即将迎来的挑战,人总是会对自己未知的东西感到恐惧,一旦你能做到万事俱备,便会如沐春风,成竹在胸。其二是“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这句话送给正在减肥的人,正在创业的人,正在搞科研的人,送给所有人。坚持就是最大的胜利。
时间是我们忠实的朋友,从呱呱坠地开始,生命就开始计时,时间就一直伴我们左右。时间乃良友矣,诸位务必珍之、慎之 。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第(2)篇一点心事,一点感悟,一点啰嗦,说与有缘人听。(不是书评)
前边三周学校组织课程设计,三周没上课,又加上本身比较懒,没有老师的催促起床时间自然是晚了点,是以看书时间多了许多,又因为金大侠的书实在有趣,忍不住还熬了几个通宵,所以前天周末的时候一看阅读时间,好家伙,居然超过了二十四小时,印象中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我用微读以来单周阅读时间之最长。
我看到阅读时间超过二十四小时后忽然想到一件事情,一天也不过二十四小时,相当于七天的时间我花了一天时间阅读,然后又想到一天睡七小时的话七天就是四十九小时,按四十八小时两天来算,一周时间就还剩下四天,如果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每周上六休一的话是四十八小时就又是两天时间,然而实际情况下无论学生学习还是职场上班,每天是不可能只工作八小时的,所以除去工作读书睡觉这种绝对不能同时进行的事来说留给自己的空闲时间每周绝对不会超过两天时间(事实上算上在指缝中溜走的时间绝对四十小时不到,就算把阅读时间缩小,也不过两天而已),在这两天里,我们要完成所有于成长、于价值实现不重要但却于个人而言十分必要的事,我们要吃饭,我们要与人交流。按一日三餐两小时来说,一周十四个小时,所以实际上每人每周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过三十小时左右。在这三十小时里面,有人选择玩游戏,有人选择追剧看电影,有人和朋友对象逛街约会开party,更有人就把这宝贵的三十小时白白浪费在手机这种电子产品上,刷刷微博,逛逛知乎,瞅瞅公众号,不是说这些东西没有价值,只不过有舍才有得,浮世万千,世间有趣的事情实在太多,我们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实在是因为这短短三十小时没有利用好。但正是在这舍得与选择之间,我们才感到挣扎与痛苦。人都有趋利避害和倾向于选择更简单更易达到的事情的天性,但是我们依然见到身边有那么些人在写每周三十小时的空闲时间内依然选择提升自己。我们身在这片江湖,需得时时刻刻做出选择,选择了安稳,就失去了闯荡,选择了绥靖,就放弃了拼搏,选择了儿女情长卿卿我我,就难以得到这富甲一方的天下。
马原老师说真正牛逼的人的时间管理从来都不是以月以天计算的,他们的时间都精确到小时甚至时刻之间。现在身在同一所大学里同一间宿舍的八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在二十年以后能拥有不同的人生,除去原生家庭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每周三十小时的时间。
另外就是,三周课程设计已然结束,本该按部就班开始上课,实在是因为临近英语六级考试,而自己英语基础实在太差,这次绝不能像上次四级一样从周一开始突击到周六考试就能通过,又因为之前毫无准备,今天在图书馆里练习听力,因为错误太多差点导致自闭,以如此成绩万万不能过级,是以决定在这最后的两周内不去上课,在图书馆安安稳稳准备六级,力求一次通过。同时,课外阅读也将部分改为英文阅读,在微信读书APP阅读时间减少。
一点随意想法,想到哪里就写到了哪里,完全没注意成文逻辑结构,更没注意语言词藻。若在将来某个三十小时内某有空闲,整理后再行发送。
真的懊悔在大一大二时间没有好好学习英语,但是这次六级必须要一次通过,一次慢次次慢,这次六级不过的话势必影响明年考研进程,在这样一所二流学校里是真能感受到与名校学生的差距(平均而言,每个学校都有很多优秀的人),等这段时间过去,一定找几本时间管理的书来读读。
无论和谁赌,我都一定会赢的,这次也是一样。
各位书友晚安。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第(3)篇断断续续刚把这本书看完,这本书是作者以‘时间’作为主旋律,以‘心智成长’作为核心,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告诉读者一些我们从小到大,围绕在身边的似是而非的观点和认知,让我们能更好的运用心智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辅以耐心,更好的去生活的思想集合。
全本看完,不能说完全消化和吸收,毕竟作者提出了很多点,可以说每个点都值得去思考和回味,现在更多的是整体先有一个粗浅的印象和感官。而这本书也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时间的书籍,以后会把时间这一专题进行系统的了解和梳理,让自己能更好的把控好生活的节奏。
其实又何止时间,关于死亡,关于男女关系,关于婚姻,关于金融和理财,关于工作职场和事业,关于人性等等都是人生前行必须要经历的一个个专题,它们相互交织渗透结成一张纵横交错的网,构成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前路且长,不慌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