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还用这句话发过朋友圈,因为我觉得很有道理,所以这是一本我早就打算看的书。可是我们能摆脱他人的期待吗?对于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女孩来讲,这又如何能做到呢。因为她妈妈要去追寻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就抛弃了他们一家子离家出走了,最后又因为没想到自己出走前已有身孕在身,所以又只有被迫返回家中。可是妈妈的离家出走在莉迪亚的内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痛苦记忆,所以当妈妈回来后,为了不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无论妈妈说什么她都会回答“好的”,妈妈发现自己的理想或许可以让莉迪亚来完成,莉迪亚也完完全全接受了。
我认为对一个人有期待是好的,只是过犹不及,或许是妈妈太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就把所有的期待都寄托在了莉迪亚的身上,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完完全全活在妈妈的期待中,这样的压力令人窒息。最后造成的结果也是灾难性的。
莉迪亚还有一个哥哥,不过因为家人的关注点都在莉迪亚身上,所以他是不被期待的那一个。因此他觉得自己没有获得足够的爱与关怀,甚至连考上了哈佛也没有人在乎他,所以他嫉妒莉迪亚。可是莉迪亚一直觉得这个家里只有哥哥最了解她,她希望和哥哥交流,可是哥哥恨她,不愿意搭理她。所以两个人都很痛苦。莉迪亚还有一个小妹妹,不过就更没有人注意了。
突然想起大学的一件事,不过这件事我几乎没有告诉过别人,大学同学也都不知道。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我抱着球正往球场走,有人在背后叫我,然后他跑上前问我可不可以给他电话号码,我犹豫了一下,不过还是给了,心想道难道我也有粉丝了。不过我打球时好像并没有看见过他,后来打球时有看见他从路边经过,我想一定是被我飘逸的球风所吸引了,不然怎么解释呢。我问他为什么要我电话,他说因为我面善还是笑容可掬什么的,时间太长记不太清了。他也会给我发一些短信,内容也都很奇怪,好像是关于他生活的一些琐事之类的。后来还约我出去促膝长谈了一次,好奇心的驱使下还是去了,本来是不想去的,不过内容也不太记得了。因为他是食堂的员工,所以我每次去打饭菜他都会多给我打,有时还不要我的钱,其实挺让我苦恼的,不太喜欢这样。后来有一次他又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前面的内容我都记不得了,不过最后一句让我印象太深刻了,说什么我是他的希望。我想这人太可怕了,所以就把他加入了黑名单。本来以前一直是在一楼吃饭的(因为便宜),为了避开他,所以后来基本都是在二楼吃饭了,因此多花了不少钱,心疼。
我小时候最大的恐惧就是黑夜,我很怕黑,怕得要命。不过现在我不怕了,我想我连黑都不怕,我又还能怕什么呢。
无声告白 读书笔记 第(2)篇有点弱的理解能力和过目即忘的能力[皱眉]让我看到最后只记得一些大致内容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我还是要记录一下读这本小说的感受 这个结局还算是比较圆满的 虽然莉迪亚离开了 但是这对于她来说是解脱 对于她家人来说 她只是换一个方式存在大家心里 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 一是莉迪亚的经历 小小年纪 承载父母的期望和梦想 没有她这个年龄该有的自由和快乐 拼命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虽然玛丽琳想让她的孩子和别人一样 做着别人都在做的事情 但是她不知道莉迪亚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物极必反 心疼 [心碎]这让我想到 曾几何时我很想去当兵 然后因为种种原因抑或理由去不成 我还安慰过自己说以后让我孩子去 现在想想这种想法太可怕啦[惊恐] 另外 我庆幸和感恩我的父母没有给我施加压力 虽然他们希望我能有一份比较安稳的工作 像考公职之类的 都是以遵循我的意愿为前提的 二是詹姆斯出轨 他长久以来承受了多年别人不加掩饰的打量,内心对自己与众不同的不接纳和自卑 的确会让他的感情更加敏感和脆弱 加上他失去女儿的痛苦,这一切让他濒临崩溃 年轻的路易莎的确能让他暂时忘却这些痛苦和不快 这些其实可以理解 但是在看的过程 我的情绪起伏很大 很生气 觉得这样是不忠是背叛是永远不值得被原谅的 可能是因为掺和太多其他的看法了吧 不过最后他们因为共同经历了那么多 明白彼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都没有离开家 都还在彼此身边 也算是比较不错的结局 [皱眉]不过 中途吐槽詹姆斯出轨事件的话 我是不会删除的[皱眉]
无声告白 读书笔记 第(3)篇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最初天真的认为每个受害者都能像小女儿那样不露锋芒温柔敏感就足够,但这样的足够,是对个体的摧残,也是对后代继续的不负责,最好的结局,是每个人都学会走出、面对。但世事哪有这么容易,不经历撕心裂肺的毁灭,很难盼来重生。
文章最让我意外和惊奇的是这场无声告白的真相,真正的死因,依旧让人心酸无奈,却十分引人深思:她以为她想通了一切,她以为她什么都懂了,她以为她可以这样获得重生……其实并没有,那可怕的影响根深蒂固。
有时候,我们认为的已经逃离,已经摆脱,或许已经将我们推向更可怕的深渊。所以,真的逃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