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阅读清单# 2018006
在《财富自由之路》中,李笑来老师说:不仅电脑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人的大脑也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大脑操作系统由:概念与关联、价值观和方法论、实验与践行三部分组成。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但是绝大部分人的操作系统仍旧保持着出厂设置,被设定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因此他们的操作系统是被别人植入的,并不受自己所控制。
但不升级的大脑操作系统就像不升级的电脑操作系统一样,终究是会被时代淘汰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读书来完成自我的升级,书越读越多,但是毫无章法就会事倍功半。
直到看到秋叶老师的这本《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简直是如获至宝,因为在这本书中秋叶老师不仅帮我们梳理了阅读中常见误区的应对,而且总结了阅读的十大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论结合实践带着我们学习如何通过读书来建立世界观以及工作和生活的方法论。对应着李笑来老师所说的操作系统,秋叶老师交给我们的就是如何通过系统的阅读来构建属于我们自己所特有的操作系统。
《秋叶: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秋叶,原名张志,不仅是武汉工程大学的副教授,学工处校团委大学生创业中心主任,而且还是PPT界的网红、自媒体专家,可谓是典型的斜杠青年,另外所著的《和秋叶一起学PPT》、《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等系列书籍非常受大学生以及职场人士的喜爱。
《秋叶: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一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序篇主要介绍读书方法;第二部分知行合一通过读书学习认识世界的方法,建立自己的思考模型和世界观;第三部分学以致用通过读书学习工作、创业、生活中的方法论;最后一部分介绍时间管理的方法。
一、10种读书方法
秋叶老师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归了十大类,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类型书目的读书方法,比如对于培养思考框架的“通读法”,再也不是漫无目的的阅读,而是反复阅读关于某一领域框架和业务的入门经典书,从而形成思考问题的架构,在读到相关的书就直接可以归纳到体系里;做主题阅读的“树读法”,针对想要了解的某个知识领域,至少看十本以上同类的书籍,然后总结这个领域的思考框架;此外还介绍了针对阅读难度大的“图读法”、阅读畅销书的“炼读法”等十种阅读方法。
读书方法因人而已更因书而已,我们在实际读书的时候也许没有办法分的很清楚到底使用哪种,我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秋叶老师的介绍尝试各种读书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如何写读书笔记、书评和拆书
写读书笔记不仅能够加深对本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够梳理书本的框架,为写书评积累了素材,在书中秋叶老师介绍了自己的读书笔记的四个步骤:首先看作者简介、摘要和目录,快速了解一本书的框架;然后快速通读一遍;其次在看到启发性或者精彩的地方,做记录;最后记录了足够的素材之后,开始做读书笔记。
对于做笔记作者建议使用纸笔手写,这样可以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阅读一本书,记忆效果也更好,这一点也是我最近反思的地方,我基本上阅读的每本书都做读书笔记,有纸质书也有电子书,读书笔记有几百篇,电子书的笔记可以一键导出比较的方便,但是缺点是记忆不深刻,纸质书是用纸笔做的笔记,很多段落记忆比较清晰甚至还记得当时写下时的心情。
秋叶老师的拆书是受《这样读书就够了》的作者赵周老师的影响,秋叶老师非常认同赵周老师所说的,一本书并非只有通读才能有收获,读书一定要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总结才能为自己所用,所以希望通过拆书来带领大家学习好的读书方法并且爱上读书。
秋叶老师开始在微信上进行拆书来展示他的思维模式,引导阅读者进行自己的思考。拆书的框架为三个部分:第一是背景介绍,主要是普遍遇到的问题,内容介绍、作者介绍;第二是知识介绍,摘取原文片段,包括一些必要的概念定义以及案例;第三个部分是知识点应用,需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列举案例,用书中的观点、模式和方法来分析自己的案例;第四个部分是总结反思,作者观点的优缺点,对于自己有哪些帮助,以后可以如何应用新的思考模式。
以上是秋叶老师的拆书框架,在本书的第二大部分、第三大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实践案例,都是应用上述的拆书框架,可谓是手把手的教我们如何通过读书来确立自己的世界观以及工作生活中的思维和方法论。
三、如何通过阅读建立知识框架
本书有一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实践案例,比如在如何建立思考模型上,秋叶老师选择了《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分析探讨了各种经典的思考模型,时间紧急重要度模型来分清时间的轻重缓急提升工作效率、swot分析评估一个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发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心流模型、影响力模型等多个思考模型;而在方法论上则根据工作、创业、生活等不同的维度进行知识框架的建立。
我们可以找出其中一个拆书的案例来看看秋叶老师是如何拆书的。
背景介绍:现代人的焦虑主要是事情太多而时间不够,秋叶老师在《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这本书中分享了他的碎片化学习和工作的方法
知识介绍:大部分人出了校园之后很少能够拥有大片的时间来做一件事情,大部分是被各种碎片化,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是否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完成系统的工作?
秋叶老师给出了自己写作的例子来说明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想要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并不是说有完整的时间就可行的,有时候你可能没有灵感没有思路,那么完全可以在开始写作之前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构思、列提纲、整理素材等,等时机成熟的时候,文章自然就会一气呵成了。不仅写作如此,像其他的营销策划、项目计划、书籍出版等都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
扩展思考:现代人必须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完成大块的工作,“学会给每一种碎片化时间单位寻求多元化用途。”比如自己的1分钟能做什么、2分钟能做什么等,否则零碎的时间很可能用在刷微信、微博以及闲聊上,而被白白浪费。
拆书建议:为自己的每一样零碎时间寻找3~5种的用途,并且用表格把用途和生活中的情景进行关联,这样在任何一个场合一旦意识有零碎的时间便可以直接应用上,日积月累,零碎的时间便会能合理利用,而且还会提升大块时间的利用效率。
以上就是关于生活方法论里的一个拆书案例,拆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拆为己用,我们就可以学习秋叶老师的这种拆书方法,成为自己的拆书家,每一个知识点都与现实链接,并归纳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
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都能在书中寻找到答案。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不会读书,读万卷书也没啥用。n想一想还真是这样,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想要高效读懂一本书,那真的是需要套路。nnn一、知行合一n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在读书前,先在自己头脑中建立思考模型,反思下到底我需要读一本什么样的书?读这本书是否能给我带来收获?nnnnnn古人治学,往往有得。古人学习条件和我们相比,那差的很远了,为啥感觉效果还优于我们?看看古代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出了不可尽数的文学巨匠,可见读书量的积累固然重要,学习方法也必不可少。古代人的方法不方便学习有隔膜,现在人发明和整理了许多读书的“术”,道术一体,有时候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读书技巧。n如果你在一段日程内只能做一件事,那么你很难培养复杂的管控能力,这也意味着你的收入很难增加;如果你不能合理的规划时间,就必然沦为可怕的月光族。n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资源,纵使你必比尔盖茨有钱,你也不能买回失去的昨天,所以合理的时间投入就显得十分重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每个人的成长能力和目标达成都和时间利用有关。n你把时间投入到那里,你就是什么样的人。既然每个人的时间,一天都是24个小时,那为什么不把有限的时间拿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呢?比如阅读一本经典,去健身房健身。n拒绝无意义的社交,与其和一个重来没有见过面的人聊微信,还不如给父母打一个电话,陪陪家人。nnn在古希腊流传着一句著名的名言:“认识你自己!”我们想要的和我们需要的往往不成正比。n我们想要的往往是“马斯洛模型”中最高阶的需求,自我实现。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为了一个房子,吃喝拉撒睡而终日奔波。nnnnn“既要埋头拉车,也要低头看路。”这里我们就要知道,不要总是停留在低级阶段里,要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nn吃瓜群众,可能会说,饭都没的吃,还怎么去憧憬诗和远方?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的。你能到达的最理想高度肯定是你头脑中要有这样一个规划才行。n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没得救。n二、学以致用n“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遇到肯定不要畏惧,就像这个考职称,都是逐层而上的,工作效率的提升,往往都是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量变引起质变需要一个过程。n有的人,脑子反应快,一学就会;有的人,脑子慢热,需要多学几次,但结果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不断的学习。n能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只有鹰与蜗牛。学以致用的前提是需要搞明白,自身需要哪些技能?比如要进入公司管理岗位。应该提前把相关的管理知识学习一遍,也可以参加线下培训,学以致用;而如果你想当一个老司机,那请务必考一个驾照啊。n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把这句话放在读书上,阅读就是“事”,阅读技巧就是“器”。n不管做什么都必须要有所准备,才能有备无患。n书中谈到了一个方法,我认为挺不错。比如我们现在需要一个策划模型,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搭建这样一个框架:nnnnnn搜集点子→整合草案→反馈问题→精进改善→确定边界→最优方案。这一条主线是在头脑中不断优化的结果。天下功夫,唯快不破,高效读书,堪比一场头脑风暴啊。n在阅读中,注意保留你的灵感,有了好的想法,就算是灵光一闪也要立刻记录下来。用手机软件写下来,归档,修改完善,整合,最后把自己头脑中想法通过媒介整体输出出来。n三、延伸阅读n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既是一个狭隘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他的知识面究竟有多广,是很难测度的。n他的著作《奇特的一生》详细的记录了自己的生活点滴。这种强迫症的习惯是常人无法做到的。n这也产生了一个巨大的优点,能够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时间用到哪里去了,以及时间利用的效率如何。n读懂一本书的同时,也要注意提升自身的阅读效率,所以有必要看看我昨天写的另一篇关于提升阅读效率的书。如何在短时间内把阅读效率提升10倍?只有不断的阅读,反思,阅读,反思,逐步打磨自己的思想,才能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精华。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作者用拆书讲解了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意思。感觉是把生活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提拉出来,编织成了一张网,形成整体观念系统化给大家看。整本书后面大篇幅的给大家演示了如何拆书,用了n多本书做案例。详细讲了拆书方法,通过一本书的内容拆解出看人生,拆解出的道理可能不是书本身的内容而是某个局部发散出来的道理。就像我们排队赶地铁也可以拆解出一些思考。排在哪个进站口节约时间,排在哪个口会对着自己转地铁的转换楼梯,人多的时候是选择乘电梯还是直接走楼梯,跟在哪个队伍的后面比较好?你前面的人排队不积极看手机听音乐会不会被其他人插队?n收集到了个人有感觉的书籍《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作者以之开篇又以之结束,作者对这本书非常有共鸣)《零秒思考》《九败一胜》《一以贯之》《腾讯方法》《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这本书作者写了很多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