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风把人刮歪 读书笔记(3)篇

风把人刮歪
作者:刘亮程
风是空气在跑。一场风一过,一个地方原有的空气便跑光了,有些气味再闻不到,有些东西再看不到--昨天弥漫村巷的谁家炒菜的肉香,昨晚被一个人独享的女人的体香,下午晾在树上忘收的一块布,早上放在窗台上写着几句话的一张纸。风把一个村庄酝酿许久的,被一村人吸进呼出弄出特殊味道的一窝子空气,整个地搬运到百里千里外的另一个地方。
风把人刮歪 读书笔记 第(1)篇

『9月16日-9月21日』

2018读书计划-第三十一本

对于这本书,还是源自一个读书小团体的推荐。一本好书,确也是一种不期而遇。此时的我。内心复杂无比。对于这个书评。也就随便写写吧。

刘亮程。一个在新疆的作家。他的书籍,似有贾平凹,老舍的般写的生活中一些平常的事情。但刘亮程跟善于观察大自然。一个虫子。一棵树。一棵草。他都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调给人很强视觉效果。任凭读者想象。初中也只知道贾平凹。却不知道刘亮程。好吧。刘亮程是高中课本的人 。好吧。在我的世界里我是多么的狭隘。阅读刘亮程的文字,用书友的话说“他笔下的村庄,描绘的土地,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扎根于土壤。黄沙梁不是人们理想中的桃花源,却有金黄色的风和阳光,荒芜的家园被读出宁静与祥和。他不矫情,亦不虚伪,只是不慌不忙地记录着生活的片段。猫、狗、蚂蚁、虫子、 野地上的麦子、风中的院门,还有村东头和村西头的阳光和风。文字描述得真实,却又不是一眼望去,看到的真实。对于他的评价,两极分化得严重。我的一个好友,说他像个走在村里无所事事不干活的混混,局限于村庄却批判城市。而比起人们给予他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的评价,我觉得正如他自己在文字中所言的,他是个农民。是个会写的农民,而且还是个写得很好的农民。他忠于土地,忠于乡村”。

风把人刮歪 读书笔记 第(2)篇

眼看就要开到魔都上海的火车上,突然想起了刘亮程,就搜了一本书来看。没错,繁华的大上海即将到来,我想起了一个人的村庄,我仍然惦记着我病重的姥爷。

我在去途的火车上,在上海虹桥的候车厅,在归程的火车上,用微信读书读完了这本书。

写树,写花,写风,写鸟,写狗,写猫,写老鼠,写鸡,写虫子,写麦子,写村子,写所有能写的东西或不是东西。他写了,但是他说“我有时为我写出的这些东西而难过。如果能够,我宁愿留下那片遥远自然的村庄田野——给你们,而不是一本记叙它的书。”

从16岁上高中开始,便渐渐远离了长大的村庄,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是多少个夜晚做的梦,却是遥不可及的童年。对于大城市的繁华,从无眷恋。每一次出差,大大小小的城市,来去匆匆。其实,很多个夜晚,我都想着我家在村边的那半亩地,我想我一定会在某个时间在那盖个两三间平房,春种秋收,夏吹风冬晒阳。村子越来越新、越来越漂亮,人却越来越老。

我的姥姥、姥爷,几年前便盼着回到老房老宅,无奈儿女离家千里。如今,收拾了老屋,回来了,儿女环绕床前。

时速300的高铁在夜幕星河下的大地上飞驰而过,午夜抵达郑州。我惦记着今天的学习能否解决工作的问题,我更惦记着村里的两位老人。

风把人刮歪 读书笔记 第(3)篇

我的童年也在一个村庄,小时候基本没离开过。时间久了,就厌了,后来一步一步离开了村庄,还很有成就的样子。再回首,青山依旧在,村庄换新颜,每次回去都感慨万千。人越长大,越开始想念。很幸运有一段回不去的村庄的生活,在那里,我知道了稻子与稗子的区别,知道了五谷杂粮的生长,知道了土地的孕育,知道了四季的轮回,知道了勤劳的收获,更知道了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刘先生的村庄系列写的是村庄,实则写的是人生,他没有透露过多的悲凉和凄苦,反而让寻常的生活散发更多的是趣味,他文字的趣味。从去年五月开始,至今是我读的他的第三本书。虽然我的文字远不极他,但我会努力尝试,毕竟,在当下,有趣是多么难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