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描写了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鸡头寨里的村民生活。整部小说有点扑朔迷离,荒诞不经,比如贯穿小说人物丙崽,天生一个痴呆儿,只会说两句话:爸爸和×妈妈。比如整个村寨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风俗文化里,村寨闹粮灾了,要杀人祭谷神,请来巫师说是鸡精作怪,从而和他寨起冲突,要煮人同食之,打冤失败后,全村大迁移,临行前,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全都服毒自尽,而被强行灌了毒的丙崽在全村走了之后又冒了出来。一开始只是觉得整篇写的两个字,愚昧,后来才知道韩少功,湖南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他说,《爸爸爸》就是对楚文化的寻找,它着眼点是社会历史,是透视巫楚文化背景下一个种族的衰落。而巫文化早在母系氏族社会产生,鸡头寨人种种荒诞的行为可能是巫性思维方式的遗风,可是又早就没有楚文化飞扬的风采了,在这封闭僵化的环境里,巫文化变质成消灾避祸的迷信,人没有任何发展,甚至退化,从而产生了丙崽这样的痴呆儿。而最后丙崽服剧毒不死,也似乎以为着这种文化的根深蒂固。
爸爸爸读书笔记 第(2)篇这是闭塞的,有着神秘色彩和巫楚遗风的“鸡头寨”,有着骂娘,杀活人祭谷神等“迷信陋俗”。他们有着自己的话语体系,将自己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而其实,这便是代表了一个民族。丙崽只会讲“吗吗”“爸爸”,这是人类最根本的属性,它愚昧无知,受人欺辱,他似乎丢失了人类的其他社会属性,然而在潜移默化中也沾染了国民的劣根性。这里也有着新旧交替的矛盾,仲满守旧崇拜古人,儿子仁宝向往新思想,以掌握新名词为炫耀的资本,甚至因此有了话语权。因为迷信而产生的械斗,导致了村庄几乎灾难性的毁灭,老弱病残们为了不束缚子孙的延续和发展,自觉地退出历史的潮流,向着祖先原来来的地方平静地死去。而新的一代举家迁徙,向着更远的深林走去,也许又将开始一个新的命运轮回。他们悲壮地唱着祖先的歌,而村庄依旧平静地死尸一样地躺着。最后丙崽依旧顽强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似乎预示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却又像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小老头”一样腐朽地永存着的宿命。
爸爸爸读书笔记 第(3)篇认识韩少功是在高中语文课文里,安土重迁,热土难离的思想是从他的文字里学来的。他跟刘亮程不太一样,刘亮程的文字还有一点可以飞起来的轻盈,是云雾中捉摸不透的悲凉,韩少功写出来的是厚重的疼痛,黑洞洞脏兮兮的样子,谁都不敢去碰。酸甜苦辣的日子原来就是交给这样的洞穴。”锅里吃着人肉,门外砍着人头。想要自己活,不要别人活。读完蒋勋讲红楼梦后自己有一个变化,不再为文章中悲哀的人们思考积极的可能性。如果以前我可能会想,为什么人们不追求一点美好,不去努力一点点,反而妄自沉沦却还要怪罪环境和命运。虽然有一点唯心,但是谁又能保证,命运如此强大,每一条小舟不管怎么抗争,最后都只会到达同一个终点。造化无常,他们的祖先不远万里地来,他们却得不远万里地回去。回到原点。苦崽没有找到他的爸爸,仁宝没有找到他的信仰,仲满失去了他的儿子,人们丢失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