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活着之上读书笔记及摘抄(3)篇

活着之上
作者:阎真
阎真继《沧浪之水》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锋利的笔触揭开高校腐败的内幕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堕落,一切都是为了名利,而在大学里活得最好的就是那些不学无术的投机钻营分子。这些人极其聪明,能够利用任何机会,把握所有能为我所用的人际关系。但阎真的笔触不仅仅局限在这样的暴露上,他更写出了以“我”为代表的有良知有追求,但又在现实环境下无奈生存的另一类知识分子的真实境况。这些人虽然也屈服现实,然而,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一丝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向往。“我”的人生标杆,始终定位在曹雪芹身上,写出《红楼梦》的伟大作家,生前历尽患难,他从不向世俗低头,用生命铸就了影响后世千千万万读者的巨著。
活着之上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1)篇

这本小说的结局在我意料之外,甚至应该说觉得没有结局,觉得这应该是未完待续,除了《沧浪之水》剧情的大反转既揭露了社会的现实又表达了一种要坚守内心的清高与理想就必须看透、积极改变现实的深刻道理,觉得另外两本小说都不怎么样,也没有对我有很多积极的影响,从此不会再看阎真的小说了吧,不会再看现实主义尤其是官场小说了吧。好多事情都是这样,且不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是经过完之后才发现曾经执念与信念竟如此经不起任何一件事的推敲与时间长河的冲刷。害怕开学的我不得不感叹暑假已渐行渐远渐无书,而我想要在暑假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成功,庆幸的是我这段时间慢慢学会了改变!这一个月完全没有存钱,从发型到护肤品到衣服包括空调,我竟用得毫不犹豫与心疼,多么希望我寻求的并且力所能及做到了的改变能改变现状!慢慢放下武科大的商师兄,毕竟他不是那么那么的优秀,只是我太渴望爱情,只是刚好我以为他是合适的。断师兄的气质与言行再次让我怦然心动,甚至生活凌乱一周,尽管我内心一直有另一段不切实际的遐想连篇,可是慢慢的可能还是会忘记吧,毕竟此生几乎再无交集,曾经也不算有过交集!日语学习越发艰难,说来还是怪自己暑假学习还是不够坚定,还是浪费了很多时间!一路上除了感谢父母的付出和舅伯的强大助攻,也很感谢小表嫂、好友晶晶和仙鹤师姐及其他人对我各方面尤其是衣着打扮与爱情方面的指导。师姐说我们这样的女孩子的学业事业在这么多年里其实已经差不多定型了,我去陕西如果有所收获,唯一的可能性在于爱情,我早就想到过这个残酷的结果,只是没有这么理性的言表出来,还有结果是否能如愿,我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不过还是让我抱有幻想吧,没有希望,连奋斗的动力都没有!这周结束刚好月底离开皮科门诊,该来的总要来总要面对,说不定上天的亏欠会在以后的岁月里有所补偿呢,还是不得不说唯一的补偿就是爱情婚姻,如果没有,我又能怎样,可是如果带来伤害,自然会和所有人一样的选择宁缺毋滥!好多想法想要写在为数不多的书评里,没有及时抓住都忘记了,那就逝水无痕吧!我们曾如此渴望生命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2017·8·26

活着之上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

这本书与《沧浪之水》有着同样的叙事,活着和活着之上,故事中某个情节中能够看到自己,也为主人公聂志远感到愤愤不平,其实更多的是为他知识分子的清高感到愤怒,这人怎么如此的不通人情事故,懦弱,无能……愤怒的是自己,当一切都物质化的时候,你还能坚持心中那份纯真吗?你还能为自己坚定的东西而保留一丝的余地吗?

文章中蒙天舒说,地球的中心就在自己的屁股底下,他为能有更好的生活而向现实低头,有的人则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有的人则羡慕嫉妒……主人公一直坚定自己内心的那份清高,不愿向现实低头,与蒙天舒的生存方式有着强烈的对比,活着与活着之上令人深思,当所有人都对这种怪异感到习以为常的时候,你就变的怪异了,也许你对生活中这种事情司空见惯,为聂志远感到不耻,感到惋惜,甚至痛恨(包括我自己),你是否也会记起自己步入社会时,为自己绘制的那份未来的蓝图,继而被生活压的苟延残喘的时候,各种压力应接不暇的时候,你是否坚定过自己曾经的想法呢,小故事大情节,应该让我好好反省反省自己,你是想成为生活的奴隶或者钱财的奴隶呢还是让生活只是你存在的一种方式呢?

只要活着就饿不死,就看自己想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生存在现世,人人都一样,终究一抔黄土随风来跟风去……

活着之上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

很好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连知识学术界也受到了玷污。我不了解职称评审的内幕,我希望没有内幕,因为我感觉我们院的老师还是挺优秀的,更多的是像聂致远一样的人,而非急于功利,不管怎样,还是希望这个世界多些坚守与美好的。

很庆幸,聂致远未被这个肮脏世故的氛围污染,很钦佩他,其实自认为他与我很像,不,他比我要好。因为面对学校里有些学生科研造假的现象,我的眼里还是揉下了沙子。面对有时的人员内定,我还是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自嘲,这就是社会。

我才20岁,何必这么了解社会的人情世故,有时候莽撞点,眼里揉不下沙子点,情商低点,或许才是青年人该有的风貌。我还是相信中国的,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又有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推动,会越来越公平的。毕竟市场的本质就要求公平竞争。有些人注定出身比你好,这也没什么,中国的社会流动性还是很大的,我还是相信只有自己足够努力,自己有能力,任何权势都不会成为你的阻碍,尤其是在体制外的工作。所以拼爹拼命不如拼自己。

另外,说句题外话,重点大学的著名教授外出讲课的费用真的很高,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捂脸]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