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阿加莎的第一本原著。我总觉得电影和电视是拍不出原著小说的味道,还是看小说,慢慢的看,慢慢的在脑子里出现人物的外在形象,故事发生的场景,特别是人物内心的描述,真的只有在原著中才能体会。
因为这部小说,我喜欢上了这个蛋壳形的脑袋,有着一缕笔直工整的八字胡,全是上下保持一层不染,高贵的,傲娇的,大名鼎鼎的,矮个子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从而开启了波洛系列小说之旅。
这是一部推理小说,写的是波洛在一辆火车上,在大雪封道,密闭的车箱里,仔细勘察现场,根据对整个车厢的人员的询问过程和答复,来推断出杀人凶手的凶杀案。在询问过程中,整节车厢13个来自五湖四海多个国家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乘客,相互指证不在场证明,令凶杀案侦破陷入僵局。但是我们这个傲娇的波洛先生,运用他那迷人的灰色小细胞,通过现场留下的快要烧尽的纸片恢复信息,得到了另一个悲惨的不同时空的绑架杀人案信息。原来这个被害者雷切特就是臭名昭著的绑匪头子,他绑架阿姆斯特朗家的小黛西后,敲诈勒索得到巨额现金,却依然杀了小黛西。撕票使得怀孕的母亲早产,一尸两命。父亲无法承受打击而自杀身亡;仆人受不住警方的怀疑而跳楼自杀。然而这个被捕的绑匪头子,却用绑票敲诈得来的巨额财富,以及手中掌握的很多人的秘密,钻了法律的漏洞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被释放了,改名换姓,到国外成了一位有钱的绅士。但是阿姆斯特朗家的亲人、朋友、仆人却从没有忘记为他们复仇,他们精心策划了这起东方快车谋杀案,绑匪头子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车厢里的12个人(13个人中有两个是夫妻),每个人都进入已被弄昏的雷切特的包厢,往毫无知觉的雷切特身上捅上一刀。波洛仔细检查现场,严谨的整理得到的供词,从而发现了一系列的疑点,停滞的手表,带H字母的手绢,乘务员的衣服及扣子,凶器匕首,穿浴袍的女人,最后波洛还原了这起谋杀案。最后给出了两种选择给他的车长朋友,而他自己选择了隐瞒真相,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并不是绝对平衡的,有些东西超越了法律之外。”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书笔记 第(2)篇一个离奇又感人的故事,第二次一口气读完的一本作品,为阿加莎疯狂打call,人物描绘很真实,情景画面感很强,读的过程中整个人会不自觉地带入到故事中。很强调细节,也许这也是侦探小说的一大特色,但已深深地吸引了我,喜欢!但在判决了恶人该有的惩罚后,十二个人的共同犯罪是否该判上该有的罪行?我保留异议。在道德法上他们是无罪而令人敬佩的,而在金钱的社会,公正的法律却不再正义,钱是万能的,但也诱惑着千千万万的人去犯罪及逃避责任,真是一个尴尬的社会。但12个人的忠诚与团结,不得不说很令人敬佩,千千万万起童杀案,千千万万个罪人未曾绳之以法,在权利与金钱的世界,我们该相信法律,但法律却一点点地失去了它该值得的信任,这也诱导了很多人不得不自己用道德法行刑。只愿,再无伤害,法律有其该有的公正与正义。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书笔记 第(3)篇三天看完,开头神探出现,剧情推进,各个角色登场,侦探敏锐观察每一个出现的人。而受害者,从一出场,就用神态描写,凸出凶恶的形象,为随后剧情推进,牵扯出曾经的美国往事案件埋伏笔。
人名复杂记着费劲,要清晰认清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跟人物背景,着实需要费一番功夫。一开始以为凶手是其中一个或者两个,书里面的对话也一直故意把读者往这方面引导。在沉静的审问跟思考之后,神探把答案抛出,一颗石头惊起来惊涛骇浪, 竟然所有人都是凶手,每个人都进行了审判,这大概是所有人始料未及,也是这本书地位的提现吧。
作为推理小说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一本书,神秘的东方快车,魅力环绕,诡异推理,一场大雪埋藏了凶杀,最后的人性,释放了光芒,故事结束,无人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