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笔记1000字(3)篇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菲茨杰拉德
本书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及长岛为背景的短篇小说。小说描述了出身贫寒的盖茨比如何历尽艰辛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最终从一个穷光蛋变成人们心中的“了不起”的大富豪,却又如何苦苦追求初恋时由于贫穷而失去情人的故事,再现了美国20世纪“爵士乐时代”的社会现实,揭示了“美国梦”的诱惑和破灭。小说文字短小精悍,结构错落有致并以典型的场面和行动、简洁、抒情的语言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饱含韵味、极富美感的“最为动人的美国悲剧”。这部小说谴责以汤姆为代表的美国特权阶级自私专横,为所欲为,以同情的态度描写了盖茨比的悲剧,并指出他的悲剧来自他对生活和爱情的幻想,对上层社会人物缺乏认识。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理由有很多:喜欢开头那句父亲的忠告:你在评论他人的时候,要记住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这样优越的条件。喜欢看着盖茨比站在海边遥望黛西家码头上的绿灯,喜欢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欢那种惊奇和热切;喜欢盖茨比豪宅上彻夜不明的灯光,和从花园里随风飘至的音乐和笑声,那样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以及盖茨比躲在这一切繁华背后的孤独和被压抑的欲望。喜欢死后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欢看着那辆来自另一个世界尽头的汽车来到豪宅门口,却没有发现美好的宴会早已散场。也喜欢书中的语言、隐喻、讲故事的方式,和精致却缜密的结构。只有在反复阅读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书中的每个人不仅丰满、独立,而且在无形之中又被归拢在情节的网罗里,成为情节的一部分。小说中盖茨比的悲剧并不在于他没有认识到现实,而在于它看清楚了却想要在现实上继续造梦:然而此刻的现实和五年前的现实已经不一样了——前者略带希望,后者竟直指幻灭。也许,这也是盖茨比的“了不起”之处:从五年的等待到事故当晚在黛西窗外整整一夜的守候,以及到后来成为她的独独的牺牲品,尽管他的幻梦以死亡作为结局,但他却是按照幻梦指的方向一直走。盖茨比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总是会碎的,不是在另外一个城市破败的市场,就是在别人的枪下,或者老死在自己的床上,那么,我们还要做梦吗?是的,长日将近,漫漫夜长,梦也无妨,碎也无妨。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五星吧!

盖茨比的故事让我想起《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男主(名字记不得了)。他俩,同样是迷恋上了一个女人,同样是不可得,又同样是一直苦苦等待、创造靠近她们的机会,而在这期间他们都发家致富了。

到底存不存在爱情这回事?无论是通过小说还是现实生活,我都是相信爱情它是存在的。而我通过小说印证的是,只有拥有足够的财富才能保证长久的爱情。原因有二: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我看来,爱情注定属于上层建筑,所以抛却物质的爱情终究会被生活打败。所谓的罗曼蒂克是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来支撑的,而罗曼蒂克恰是爱情最好的保鲜剂之一。

二、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的爱情亦是如此。糟糠之妻无疑是幸存者偏见,很多贫苦的妻子在没能够被人称为糟糠之前就随着家庭的破碎与丈夫分奔离西了。而爱情,如果生长在贫贱之上,能够结出的恐怕多是苦涩之果。

我们自然愿意看到不顾任何条件的甜甜蜜蜜,也期盼着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现实是现实的,它推动所有事情往大概率的方向上发展。个例永远是个例,就如同电视剧,不可说其无,也不能太当真。

那么,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因为他让自己配得上了女主,至少在经济层面……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看完书后又去刷了小李子的电影,觉得小李子把盖茨比这个形象真的演绎得很好,特别是在尼克家里与黛西重逢那一段,相信一定撩拨了戏外无数少女心……

然而盖茨比的人生那么悲剧,他不择手段地拼命往上爬,只是为了他梦想的未来里能有一个黛西……在这个纸醉金迷的爵士乐时代,人人心里只有金钱和欲望,唯有一个盖茨比,除了金钱,欲望,还有爱……盖茨比的心里有爱,这是他形象之所以可爱的地方,也是他最终悲剧命运的奠基石……

我不知道书里的盖茨比死前心里有多么凄凉,但电影结局的改编倒让我得到了一丝安慰,起码电影里的盖茨比死前以为黛西打来了电话,嘴角那最后一抹微笑有着释然的凄美感……

然而,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为这样一个绿茶婊,不值得啊,老兄!


情深不寿啊~老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