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初知道杨绛先生是因为那句“我与谁都不争,与谁争我都不屑”,先生出生于世书之家,从小就受到书本的熏陶,不论经历多少历史的变革,依然不变自己的处事原则,外柔内刚,不卑不吭,淡泊名利,隐忍,真是大家的楷模!
先生与钱老的爱情经历也一直感动着我,她们一生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彼此互相成就。感受到了幸福是内心的平静,幸福也因为他们彼此的包容,对彼此的爱超过了对自身的爱,在他的眼中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真的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读完传记感触很多,尤其那句“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这句话最近提点着我,所以最近只要多想,就打开微读翻一翻,看一看。好句已经摘抄,感想大多数已经忘记了,但出于对于书本的尊重,简单的点评下!
这本书整理了关于先生一生留下的点点滴滴印记,让我们能更多的了解先生,不过书中内容存在很多冗余,都写出了先生做翻译为了给读者提供更清晰的语言会点繁,怎么本书偏偏出现了很多重复内容,不过也还不错,至少我能记得起来哪一段是已经看过的!
先生这些优美得品格值得后辈用一生去学习实践!没有经验,没有学问,没有天赋,也要有向上的心,哪怕有志无成!
杨绛传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从多个版本中选中了这本书,先评论本书,书中有很多关于杨绛一家人的内容确实如作者所言选自,我们仨,而且占了不少篇幅。也许是为了尊重作者。第二就是书中较多内容重复,让人怀疑不是一人执笔,估计编辑也没有认真审查吧。再说杨绛,读的过程中看了很多书友的评论,都是敬佩先生的为人。是的,先生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淡泊谦逊的处世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生活中她安贫乐道,愿为钟书灶下婢,让其专心写书做学问,并且深得公婆喜爱,所以才有婆婆交口称赞言自己最愿意和季康一起生活。翻译上她精益求精,一部堂吉诃德被作为国礼赠予西班牙国王。学问上,她不附和政治主旋律,不随波逐流,真正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秉性。难怪钱钟书说她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所以才有了诗人辛笛评价钱钟书有誉妻癖。最喜欢杨绛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一首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传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很贴切的形容了杨绛先生。观其一生,善用“零”的艺术,如“隐”于芝兰之室,芳香四溢,历久弥新。杨绛的“家门”值得“隐身”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