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读书笔记及摘抄(3)篇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作者:金庸
金迷最推崇的香港明河社版本,合集收录金庸15套36册作品:《碧血剑》《飞狐外传》《连城诀》《鹿鼎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书剑恩仇录》《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雪山飞狐》《倚天屠龙记》《越女剑》《白马啸西风》《鸳鸯刀》。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1)篇

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鹿鼎记》《天龙八部》看完了。这个顺序也是基本按照金庸先生写作的顺序看的,一路上也能看出金庸先生的心境变化。射雕神雕里都是侠义,爱情,正义,光明,到了最后几部小说里,都成了阴险,勾心斗角,卑鄙,江湖完全变成了另一个江湖。这些不仅仅是武侠小说,更是现实社会的缩影,金庸先生写小说是在七十年代以前,今天不管科学进步到哪里,人群的心理结构,其实和几百年前没有什么区别。这是几个零碎的想法,应该是关于金庸小说写的最后一篇想法了。

首先是华山派的气宗与剑宗之争。其实就是内功重要还是招式重要,岳不群所在的气宗胜出了,如果是练十年,注重招式的剑宗能赢气宗,如果是二十年,注重内功的气宗就能赢剑宗。在天龙八部里,金庸先生也探讨过这个问题,金庸先生的看法是,内力雄强,则一切平庸的招数使将出来都能发挥极大的威力。在小说中,这点是很明显的,鸠摩智用小无相功打出来的少林七十二绝技,就骗过了少林寺高僧,而且威力比那些真练过这些绝技的还大,就是内功在起作用。在现实中却未必,比如苹果公司,它并不是一家严格的科研机构,也不做基础研究,苹果公司更多的做的是将现有的各种技术组合,然后进行微创新,以最好的方式展示在消费者面前,这可以理解为招式,事实上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苹果公司现在是全世界市值前十的公司。而英特尔是专注信息技术的基础研究的,内功深厚,市场价值和苹果公司却差远了。内功强固然重要,空有内功没有表达形式也是徒然,就好比虚竹得到了无崖子七十年功力,却不懂任何招式,内功发挥不出来,遇到高手必死无疑。空有招式却可能走不长远,令狐冲学会了顶级招式独孤九剑,长期失去内功,短期唬人还可以,打多了早晚会暴露,这样的短板被抓住就完蛋了。这在今天会更明显,内功的修炼明显是需要时间的,需要多年的沉淀,只是这个节奏加快的市场不会给公司时间,它不在乎你的内功是什么,只在乎你的表现形式,是不是被消费者接受,市场不给公司时间,公司就不会给员工时间,所以公司也越来越没耐心培养员工了,要人要的就是即战力。在西安出差常去一家三十年老店的饺子馆吃饭,这家店明显内功扎实,饺子很传统,个大而实在,味道也可以,旁边是一家连锁饺子店,装修的很时髦,饺子皮晶莹剔透,饺子小巧,味道初尝让人印象深刻,虽然知道里面不知道放了多少不健康的调料及食材,没有什么内功,但花样繁多,最近一次去,那家三十年老店已关门。在一个节奏加快的时代,不管个人还是组织,第一要义是先依靠招式活下来,否则还没等你施展内功,已经被招式一剑封喉。这在金庸的小说中也有体现,比如神雕往前,武林上推崇的是内功,这是经典武学时期,五绝级别武功的都是扎扎实实的苦练出来的,再厉害的招式也抵不过郭靖内力雄厚的一掌,武林换代的节奏慢,也给了大家修炼内功的时间,最后,到了笑傲江湖鹿鼎记时期,招式开始占上风了,因为招式见效快,内功动辄需要二三十年才能练成,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而招式即插即用,一练就能拿出去唬人,里面有很多投机取巧的机会,一旦有了捷径,大家都会走这条路,武林节奏加快的时候,没有时间给你练内功,练内功反而成了负担,招式大行其道,你内功还没练成,人家用招式先灭了你了。在这个混乱而缺乏逻辑的时代,乱拳打死老师父的事情时有发生,正确和专业反而不那么重要。所以郑钧不理解现在的音乐排行榜,艺术家不理解现在的小鲜肉,老字号不理解现在流行的网红美食,大导演们不理解今天的垃圾电影,工匠们不理解现在流行的产品,传统作家们不理解今天的畅销书。他们评价“这就是屎啊”。但是这些东西就能在今天成为爆品,当然它们衰落的速度比崛起的速度还快,它们很快会被新的缺乏逻辑的更艳丽的招式替代。这样的时代其实大家都缺乏安全感,这么快的节奏下你的招式迅速就过时了,以前练好了内功能吃二十年老本,现在招式练得快,过时的也快,比如今年大盘鸡火,你可能还没等到吃老本,已经被小龙虾取代了。

看看各大超一流高手的成长路径,不管是张无忌郭靖杨过还是虚竹令狐冲段誉,至少在书中展示出来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超一流高手,都是从九死一生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拥有开挂的运气加成,很多没有这种运气的郭靖杨过们,早已死在这些九死一生中。这在现实中也是这样,国内外那些伟人们,在一代开创的过程中,都是从九死一生中爬出来的,今天的bat如日中天,但从公开资料中也能看到,马云马化腾都至少经历过五次站在公司倒闭边上。杨过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或许可以做为离开体制的典型,杨过后来的个人成就,以及武学造诣,在全真教是不可能实现的。杨过是第四代弟子,全真教第二代弟子就已经开始没落,第三代弟子在武林中已经是三流,杨过无论怎么努力,待在全真教里,也不过是准三流高手,离开了全真教的杨过成为超一流高手,一人就可以挑了整个全真教,要知道全真教里最厉害的丘处机也就是二流水平,和杨过差了好几个级别,这容易让人有幻觉,似乎离开了体制就是解放,自己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杨过是怎么成为超一流高手闯荡江湖数次站在死亡边上,绝情谷中身中剧毒,被斩断胳膊无人照顾,一次又一次绝境,一次又一次不折不挠,锻造出了那个神雕大侠,能够挺过来,不仅仅需要开挂的运气,还的有强大的个人意志,这是在全真教里绝对无法遇到的,没有这些经历,杨过也成不了神雕大侠。很多人羡慕神雕大侠的风光,但这些经历,想想自己能扛过几次?如果放到我身上,大约一次也难以扛过,在那些极端的经历中,不知杨过是不是会后悔,留在全真教虽然还要受欺负,也没有日后的成就,但也少受了那么多苦。要知道,很多时候这种困境能不能熬过去,跟个人能力什么都没关系,就是看造化了,十个人九个人过不去,有一个能过去的,就是英雄。极端环境还能带来一点是能让你下决心,能成为驱动力,你下不了决心,因为目前的状态还可以,自己逼自己那么狠干嘛,但极端环境不是这样,不狠一点,或者时常开个小差,命早没有了,老虎还能打个盹,但闯荡江湖的杨过不能。这是白手起家必然要经历的,能承受多大的绝境,也就能接住多大的成就。那些依托于名门大派的高手,他们并非不够努力,但好像就是有天花板,这其中的差别大约也是这种极端环境的锻造。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

扫地僧是金庸小说中神一般的存在,一出场吊打当世五大超一流高手,一对二也直接碾压,他也是天龙八部里唯一让人感到有气墙的,内力已经出神入化。以前一直把扫地僧当做高手在民间。这次看明白了,扫地僧或许曾经在民间,但进少林这四十二年,是始终在武学的最高殿堂里学习,少林寺本身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金庸小说的体系里,近千年都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而且真正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实力强盛的时候,比如天龙笑傲时期,主动出来主持江湖大局,打抱不平,但又张弛有度,只维护正义,从不霸道,不居功。实力稍弱的时候,比如射雕时期,火工头陀事件导致少林寺实力大损,就退回去保全好自己。相比之下全真教就显得没有自知之明,实力已经很弱小了,还把自己当天下第一,最终迅速消亡。少林寺除了在射雕时期没有出现,其它时候表现相当稳定,很少出顶级高手,但能几百年源源不断的输出一流高手,底蕴深厚,旗下设有达摩院这样顶级的武学研究机构,还有般若堂这样的当代武学研究中心,罗汉堂这样的练武机构,藏经阁这样的顶级武学典籍收藏所,武学氛围相当浓厚,武学积累在江湖上无人能比,同时又不忘关注江湖上的最新武学资讯,寺内也是比较开放的,在武学典籍的基础上还不忘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做为一个宗教组织,少林寺参禅的同时,又不忘了巩固生存技能,这保证了少林寺的长盛不衰,相比之下全真教就有点尴尬了,历史积累全靠王重阳留下的那些家底,新的发明基本没有,一直守着王重阳留下来的天罡北斗阵吃老本,隔几年简单的改动一点东西,然后起一个新名字,就又是一个新专利,过于注重这些形式感,完全不跟武林接轨。所以少林寺总是能从底层走出绝顶高手,扫地僧,觉远,火工头陀就是代表,他们都称的上当世第一人,他们都是少林寺最边缘的人物,扫地僧是扫地的,觉远是图书馆管理员,火工头陀是厨房烧火的,他们身在少林寺,能接触到那些顶级的武学典籍,这种资源在其它地方肯定是没有的,有这样的条件,只要自己肯下苦功夫,就可能练成超级高手,在少林寺同时又有见识,知道什么是武林最高水平,又能获取最新的武学资讯,不会像民科那样盲目自大,少林寺不断涌现底层高手就可以理解了。

神雕侠侣的最后,金庸讲了一个寓言似的故事,一群不入流的高手,也上华山来论剑,互相争夺天下第一。这有点类似那个夜郎自大的寓言故事,这样的故事并不是让我们用来嘲笑的,而是自省的。站在上帝视角我们自然可以嘲笑,他们愚昧无知,他们盲目自大,但如果我们代入这样的故事里,真的能做的更好吗?他们或许生活在一个相对偏僻的地区,与中原武林没有什么交集,不知道从哪听来了华山论剑的故事,一帮人决定也要来论剑,他们不是和郭靖这群人交过手以后还要争天下第一,而是根本不知道有郭靖这群人,他们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不是盲目自大,在他们的圈子里这群人可能就是顶级高手了,他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其它的圈子,你不知道外面还有世界,这个世界于你就是不存在的,当我们身在这样的圈子里,不知道任何外界的资讯,我们真能保持头脑警醒?这在过去通信不发达的时候经常会发生,因为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我们以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全部了,不会再有外面,我们在这样的世界里做到第一,就是天下第一。真正可怕的不是已知的,而是未知的,已知的再可怕,差距再大,起码我们知道了,就可以努力去接近,而未知是你根本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你都不知道往哪追赶,怎么接近?这提醒我们保持敬畏心。这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不主动接受外面的信息,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以为这就是世界,很容易就被降维打击。寓言故事其实从来不是让我们笑话别人的,而是把自己代入进去,看看自己是什么样子。我们其实很多时候就活在寓言里,我们就是那个故事的主角,我们并不特别,并不会做出更好的选择,只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自己活在寓言里,我们看寓言的时候是处在上帝视角,我们以为我们和故事里的人完全不一样,我们才会去搞华山论剑,而扫地僧知道有这样的世界,因为他一抬头,就会发现还有那么多高手,还有那么多博大精深的武学,他知道自己多渺小,他是不知道自己知道,他已然是天下第一了,还一声不吭。当你知道自己在寓言里,你就走出了寓言,你不知道自己在寓言里,你就永远活在寓言里。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

段正淳也是大起疑心:“我所识女子着实不少,难道有她在内?怎么半点也记不起来?倘若当真是我累得她如此,纵然在天下英雄之前声名扫地,段某也决不能丝毫亏待了她。只不过……只不过……怎么全然记不得了?

段王爷是典型的高富帅,一生红颜知己甚多,其邂逅过多少女人,都记不住了[憨笑],然不得不服的是每个姑娘都真心待他,他也是对每一段感情都全心投入。咋们讲究一始而终,看重对爱情的忠诚,段王爷是死在所有他曾经爱过的女人身边,生前这些女人是爱而不得,这个四处留情的王爷死后终究把自己留给了她们,对于死,大都是悲伤的,然此刻我相信在刀白凤等人心里,是甜蜜的,她们不在等待,不在期盼情郎的眷顾,虽然是与他人共享段王爷,但终究一切都已尘埃落定。金庸作品里的情圣,仅此一个,他笔下的段正淳多情而专一,生于帝王之家的段王爷心里没有天下,只有草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