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3)篇

人间词话
作者:王国维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本书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该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特别是书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说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第(1)篇

    这是一本特别适合在安安静静的时候,一杯香茗,一薄词话,细细品味的好书!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也是我读完《人间词话》所得最深的感受。没有哪本书会像此书一样让我几乎全书划线做了笔记,甚至还有想把后面几章诗词和词牌名动笔再抄写一遍的冲动。          

  看完全文,总结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其核心理念“境界”说,第一,推崇“造境”,诗人不仅仅需要描绘自然事物(也就是写境),还需要有深远悠长的意境。第二,推崇“无我之境”,是相对于有我之境而言,是说诗人的作品描绘当中应当物中有人,人在其中又不似其中。第三,推崇“不隔”,隔与不隔探讨的是诗词的意境的传达是否直接明了。第四,推崇“真”,用自然之眼观景,用自然之舌言情。讲求清新透亮,率真新丽。

对于初入热爱诗词的人来说,此书可谓全面细致的讲解,有些地方虽然难免偏颇,有作者个人感性的品评和意图,但总体来说,还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一读再读的好书。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第(2)篇

《人间》闲话

王国维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词人,这话并不过。投湖并非他狭隘,是因为文人的执著,是因为他爱的太深。他热爱的是诗词艺术,是文化,是传统,是他那个已经无力回天的国家(清朝),是他那长衫小帽和死都不肯剪去的长辫;他也是热爱人世的,看他的书名《人间词话》,读他的词“人间”频频出现,足以证明。

一个朝代总是由一个高头大马、叱咤风云的武者拉开帷幕,由一个茕茕孑立、苦苦求索的文人画上句号。

王国维“人间”句: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几许。

人间孤愤最慢平,销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不缘此夜金闺梦,哪信人间尚少年

……

那抹西天的晚霞,少年成名而马蹄轻疾,满腹才情却屡试不第,颓唐晚景终绚烂涅槃。

——————————————————————————

【题外。本版编者水平有限,闲话也多。本来人间词话就像阳光下的一片沙滩,沙滩上撒满珍珠,阳光照耀,熠熠生辉。编者非要说有些珍珠啊排列稀疏、在上面撒了一把泥沙作为填充,真让人啼笑皆非】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第(3)篇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先生开篇便点明要害,诗词,最重要的是要有“境界”,而后通篇阐明何为有境界,何为无境界,何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何为造境,何为写境。有无境界就成了先生评判词优劣得失的一个准则,词有境界便有了气象、格调、韵味,就像空中之音,水中之影,镜中之象,才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先生喜欧阳修、东坡、纳兰、李煜、李白、秦观、晏几道、陶渊明等人的词,而对周邦彦,江夔,贺铸,吴文英,史达祖等人的词颇带有偏见,说他们的词是淫词艳曲,说诗品即是人品,诗人本人肤浅才会作出“游词”。

我对这点并不赞同,像周邦彦“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被历代文人称颂为写荷绝唱。贺铸的悼亡词《鹧鸪天·半死桐》中写亡妻“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因为感情真挚,动人心魄而历来与东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提并论。

对有些词人的有失偏颇,导致《人间词话》历来争论不休,但无论如何,这本书终究是在文学史上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每个爱诗词之人的必读经典。

有个问题一直略困扰,先生评遍宋代词人,为何独独绝口不提易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