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心里一阵感慨,鹿兆鹏最终没有出现,没有阻止黑娃的死,也没有挽救他绝望的父亲,甚至在他最后出现的时候,他也没有说起白灵,没有想起他的儿子。做大事的人,心中总是冷漠的吧,因为要心怀众生,要不偏不倚。乱世中,他象征着革命者吧,他们大部分人在革命中都失去了几乎是一切,不能说他们没有痛苦,只是鹿兆鹏被锐化了,被设置成冷情的人,这样他才能不矫情地完成心中大义,走向人间正道。虽然这样,我仍然不喜欢鹿兆鹏,同样也不喜欢白灵,虽然他们是白鹿原上的主角,是白鹿的化身,但他们身上感受不到温情,只有革命者的理性。相比,兆海,即使心中怀揣的只是无望的爱,仍然要把那枚硬币交给白灵,即使浴血奋战,也要完成对朱先生的承诺,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甚至不太愿意相信他是死在国与共对峙的战场上,他就应该是完美的,不能被自己人的利益冲突浊化死在那个名不正言不顺的战场,而是就应该堂堂正正地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朱先生是书中的圣人,他不为官,不站队,写乡约,编县志,读圣贤书,教人学为好人,偶尔还发表一下他卓越的远见。他在我心中是白鹿原上真正的白鹿,温厚善良勇敢正义。白嘉轩代表的是白鹿原上的传统,守旧的却是正直的,他与人为善,勤勤恳恳,却又封建严厉,高高在上。他是一个好的村长却不是一个好的父亲。所以他的四个孩子经历各不相同,接受了新思想的去革命了,接受了坏人挑唆的就也变成了坏人,资质好一点的也成了村长,资质差一点的也就做了农民。相反,鹿子霖虽然没什么好心,但他的两个儿子在他跟白家的攀比下,在他比较轻松随意的教育理念下,反倒也没干什么大的坏事。鹿兆鹏抛弃发妻的事虽然真的是挺low的,但也是新思想和他们家自由散漫主义的结合吧。还有就是黑娃鹿兆谦,他做坏人的时候,人人都想拉拢他,等他做了好人,反倒被害死了,真是讽刺。只能说,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政治吧。一想到害死他的人若干年后应该也没什么好下场,心中也就释然了。至少他死的时候心中还保留着希望,没有觉得自己走错了路,剩下的就当作是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的补偿了吧。白鹿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有美好,也有残酷,很虚幻,也很真实。
白鹿原读书笔记 第(2)篇小说既是历史又是生活,沧海一粟,需要的是对人生保持敬畏之心,同时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白鹿原读书笔记 第(3)篇书是反应社会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人分三六九等,可能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那个,白嘉轩一辈子光明磊落,但是他控制不了别人,包括他的后代,能看透当时社会的形势,本本分分做好自己,不贪图什么,保全生命才是根本。鹿子霖跟白嘉轩正好相反,贪色贪财,找到一切机会攀所谓的富贵,理所当然结局就很惨,因为人不作不死[偷笑]。鹿三是个老实忠厚的劳动人民,有自己的原则,如果能有文化的充实,或许就不会钻进牛角尖不能自拔,时代用生命来不断的做实验。白孝文,黑娃,鹿兆鹏,白灵,鹿兆海,这些白鹿原的后辈都在努力的实现着自己的梦想,谁与争峰,用鹿子霖的话就是鹿家还是争不过白家。这不是白嘉轩想看到的,也不是读者想看到的,但是现实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