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禅的行囊读书笔记(3)篇

禅的行囊
作者:比尔·波特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继《空谷幽兰》后的又一力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作者于2006年春进行了一次穿越中国中心地带的旅行,追溯了已经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支脉之一的禅宗,其各代祖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游历经历,并诉说了他多年来对禅的深深体悟。
禅的行囊读书笔记 第(1)篇

比尔·波特《禅的行囊》读后n“禅”是什么呢?是风吹的幡吗?是寺内的菩提?是天台净土?从始至终,一个白胡子老人,背着沉重的行包,上山过河,把中国禅宗的圣地一一遍访。我看到书页中有评论说,“我作为中国人,汗颜。”n我读过他的其他书籍,这本书比较同质。一个个章节下来,把他寻访禅宗初祖到六祖的各种遗存踪迹的过程一一呈现。不厌其烦,坐什么车、住什么店、见什么人、吃什么饭等等。看不了多久就会混在一起了,——实在是大同小异。我仍然认真地读着,仿佛跟着老头一起跋涉,人家走都走下来了,我看书有什么看不下来的。结果,果然有彩蛋!最后几十页,突然亮起来。一个亮点是他回忆在美国街头偶遇的一个流浪汉,讲了一个战争时期的离奇故事,让他突然不知活着意义何在。另一个亮点,是老比尔突然严肃起来,总结了一段,他说“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生命的起点一路跋涉而来,途中难免患得患失,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令我们无法看清前面的方向。有些包袱一念之间便可放下,有些则或许背负经年,更有些竟至令人终其一生无法割舍。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幻想罢了。”n他兴致勃勃地把佛经、古诗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他在中国各地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寻访隐士和禅师、诗人遗迹。一晃就是30年。他心里非常笃定,这辈子,没有比现在的生活更有意义的事情了。这就是此生的修行吧。

禅的行囊读书笔记 第(2)篇

首先,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本好书!

在一个喧嚣的时代,一个可爱的美国老头儿却一次次深入高山密林,寻访静谧的隐士与禅心。从这个老外撰写的书中,我们看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悟以及一颗慈悲心,而这些正是许多国内作者所缺乏的。

已经年近古稀的比尔·波特从北京出发,从五台山、太原、洛阳、合肥……一直到香港,拜访了禅宗六位祖师的道场……一本融合了知识、信仰与社会现状的调查笔记……

读这本书,不是汲取只是,而完全是一份心灵的宁静!

人说“惜字如金”,我是“惜读如金”!

禅的行囊读书笔记 第(3)篇

前面的旅行游记突然没有了回顾的兴致

最后的回顾,勾起了我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

去年初宝宝降生,机缘巧合刚出了月子公公抽烟喝酒导致旧病复发再次住院,公公自己心宽嗜睡全家都去照顾他,自己一个人七天里24个小时照顾宝宝和自己衣食住行孤立无援

后面大半年里因为各种矛盾我回娘家前后两次一共五个月,时隔五年跟照顾我长大的外公外婆朝夕相处,也算是机缘巧合送了外公最后一程。外公无病痛安详故去时只有外婆在床前,舅舅母亲表哥和我都没赶上最后一面。

遗憾,但是庆幸

天意?巧合?因果循环?都不重要了,人这一辈子离家愈远,背负愈重,到头来为了什么呢,曾经争来抢去,切换了环境都没有了意义

书品评写成了今年的纪念,哎,赶上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